巫溜村,隸屬於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久仰鎮,全村由一個自然寨,巫溜、光紀兩個行政村組成。兩個行政村基本以球場為界,上光紀,下巫溜。巫溜光紀村共17個小組,471戶,2297人。2016年該村被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巫溜光紀村,居民均為苗族,有耕地面積344畝(其中:田322畝,土22畝)。2009年末人均純收入1505元,人均占有糧288公頃。
巫溜光紀村位於劍河縣久仰鎮西北方向,中都溪上游,距劍河縣城約25公里,村子周圍星羅棋布地坐落著其他村寨。東經108度,
北緯26度,海拔740米,面積大約6平方公里。該地屬於亞熱帶東部季風氣候,季風氣候明顯,水熱同季,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乾雨季節界線分明。年平均溫度為15.2攝氏度,最高7月24.9攝氏度,最低1月份4.4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230毫米。無霜期280至290天。
該村地處清幽,植被茂盛。巫溜苗語音譯,即為:水大的地方。全村房屋建築以苗家木樓為主,村民世第農耕。該地建築群建於河谷中間及兩側,河流從村子間蜿蜒流過。流經該村的河流河水清澈見底,水流平緩,灌溉著沿路的稻田。這裡的人淳樸勤勞,熱情好客,過去沒有自己的文字,但卻保存著本民族古老獨特的民族語言,延續著農村左鄰右舍、親戚朋友間團結友愛的睦鄰關係。
該村現今保留著完整的原生態民族文化,如農耕文化、苗歌、苗繡、苗族衣物製作技術、蘆笙、木葉吹奏技藝等。
該村還保留著完整的民族節日,如二月二祭橋節、討粑節、姊妹節、過卯、以及有著不同於其他苗族地區過法的春節。全村老幼能歌善舞,在過上盛大節日時,該村經常組織鬥牛、畫眉、蘆笙舞比賽等活動,邀周圍村寨一同參加,增進各村寨村民間情誼,場面熱鬧非凡。
該地區的苗族戰鬥英雄“報納都”曾長期居住於此地一山洞內,以逃避敵軍的追殺,現今仍留有遺蹟。
抗日戰爭時期,紅軍曾途徑此地,後該地居民留下墓碑記錄,並將當時該地最大的一座均用大塊石頭砌成的橋命名為紅軍橋,同時用苗族古歌記錄這段歷史。
該地臨近台江縣方召鄉交汪村。在盛行趕場的年代曾是久仰鎮部分村寨前往方召鄉趕場的必經之地。該地相對鄰近其他村寨交通較為便利,現前往該地僅需到劍河縣城柳川車站乘坐鄉村公車,即可到達巫溜光紀村。
地圖信息
地址: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
![地圖信息](/img/0/e9f/5cad670c74b44b0bd7f922d8c85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