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峽秋濤圖

巫峽秋濤圖

《巫峽秋濤圖》為清朝袁耀創作的絹本水墨畫,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該圖描寫長江巫峽奇偉壯麗的景象。以“奇險”二字著力突出巫峽。右岸崢嶸的山巒,一峰拔地而起,劍一股直指青天,峰上怪石嶙峋,古松盤虬;對岸山勢先伏後聳,穿雲破霧,擎天而立。左右兩岸山勢走向相反,互成較力,使人感到雄強奇險,怵目驚心。中間大江穿行疾過,激流洶湧,巨濤拍岸,兩隻大船一遠一近正在中流與惡浪搏鬥。其間還點綴了棧道、江亭、樓閣、瀑流,集中表現了巫峽的壯美風物。

作者著意描繪巫峽山勢和滔滔的江水。緊緊扣住“驚險奇絕”這一主題,以嚴謹而富有想像力的構圖,純熟而精湛的筆法,豐富而明麗的色調,把雄偉壯闊的巫峽秋景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巫峽秋濤圖
  • 作者:袁耀
  • 創作年代:清朝
  • 現收藏地:首都博物館
  • 規格:縱163.5厘米,橫97.3厘米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絹本水墨畫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作品評價,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巫峽秋濤圖
巫峽秋濤圖
此圖描繪了巫峽秋景山水壯觀景色。山峽兩岸崇山峻岭,岡巒崚增,崖岩嵯峨,峭壁陡立,沖入雲霄,山巔聳立,煙雲繚繞,縹緲無際。險峽深澗,峭岩問盤虬的蒼松翠柏古樹掩映,棧道層迭,蜿蜒曲折盤旋直上。山腳下在松柏蔭下的平坡處,屋宇房舍或隱或現,明窗下有一位長者依欄而坐,正在日不轉珠地觀賞滔滔的江面和來回穿梭的船隻,對岸樓閣屹立,雜樹掩映。洶湧的大江自左上向右下急流直瀉,波濤翻卷,急流濤濤,後浪逐推前浪,遠見雲水一色,浩浩蕩蕩橫無際涯。亂石穿雲,驚濤拍岸,浪花飛濺。在急流浪濤中,二艘巨船逆流推進,前後兩船,船夫們使勁搖槳奮力前進,與逆流搏鬥。
右上自識“巫峽秋濤。時乙丑小春邗上袁耀畫”。鈐“袁耀”白文方印,“昭道”朱文方印。另鈐鑑藏印兩方。

創作背景

巫峽,因巫山得名,一稱大峽,長江三峽之一,包括金盔銀甲峽和鐵棺峽。峽谷特別曲折幽深。巫峽風景秀麗,形勢險峻,成為歷代遊覽的勝地,是畫家選取的繪畫題材之一。該圖為乾隆十年(1745年)小春,袁耀所畫。

藝術鑑賞

構圖
該圖用鳥瞰式構圖,氣勢開闊而結構嚴謹,意境深遠而不單調。作者在虛與實,動與靜關係的處理方面也頗具匠心。比如靜靜的松柏、雜木、山間的建築與舟船、咆哮翻滾的波濤,形成動靜有別的強烈對比。
畫法
畫法上採用雲頭皴,但在具體的皴法上,卻參用雨點皴和斧劈皴。山水中的建築物和舟船,雖為點景,但卻點醒畫面的主題,而且刻畫盡精入微、準確無誤。同時又不為繩墨所拘。真所謂“方寸之間向背分明,角連橫接而不雜亂”,宏偉壯觀而又玲瓏剔透的屋宇樓閣平穩地座落在風起雲湧、江水濤濤的境界中恰形成靜與動、嚴整與活潑的鮮明對照,給觀眾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該圖以細膩的筆法,描繪了巫峽秋景山水壯觀景色。頗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之概。在急流浪濤中,二艘巨船逆流推進,前後兩船,船夫們使勁搖槳奮力前進,與逆流搏鬥,給人驚心動魂的感覺。

作品評價

雲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副教授宋衛哲:用筆嚴謹精到,山石用濕筆皴染,筆意挺健,墨色富於濃淡變化。
蘇富比亞洲區中國古代書畫部主管左昕陽:畫家繼承了唐宋青綠山水畫的傳統,筆法細膩,其精工的畫法近似於宋代院體的青綠山水畫。主要以青綠色來表現,捲曲玲瓏,線條富有變化。作者筆下的山石受到了江南園林中假山的影響,但在畫面中卻很有氣勢。其雄渾、峻異的風格較為真切地再現了長江巫峽的風貌。

重要展覽

2019年9月28日至12月1日,“江山如畫——12-20世紀中國山水畫藝術展”將在首都博物館開幕。展覽將展出來自全國12家收藏單位的宋、元、明、清至近現代的山水畫精品93件。《巫峽秋濤圖》位列其中。

作者簡介

袁耀(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18世紀中期),字昭道,江都(今江蘇揚州)人。生平資料很少,《畫人補遺》一書中稱其“山水樓閣尚能守家法”。工于山水樓閣界畫,繼承了唐宋及明代仇英青綠山水的畫法。筆墨嚴整工細,設色艷麗濃郁,與袁江同為清代界畫代表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