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中的旅行》讓讀者體會到古代文人畫家對山水遊記的迷戀之情。《名畫中的旅行》為名畫中的文人雅士生活叢書中的一本,以古代大師描繪遊記山水田園的主題繪畫經典作品為欣賞對象,通過這些大師的山水畫作品使我們領略了祖國山川大河的美麗。
基本介紹
- 書名:《名畫中的旅行》
- 作者:左昕陽
- ISBN:978-7-5039-5621-8
- 頁數:123頁
-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月1日
- 開本:32開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章節目錄
遊春圖
溪山行旅圖
讀碑窠石圖
虎溪三笑圖
山腰樓觀圖
踏歌圖
高士觀瀑圖
溪山清遠圖
靜聽松風圖
錢塘秋潮圖
雪景山水圖
赤壁賦圖
謝幼輿丘壑圖
澄江寒月圖
雪夜訪戴圖
松下鳴琴圖
丹山瀛海圖
雁盪山圖
華山圖
泰山圖
燕京八景圖
長江萬里圖
歸去來辭圖
春山游騎圖
惠山茶會圖
杏花仙館圖
江閣遠眺圖
金陵十八景
虎丘前山圖
廬山白雲圖
黃山松石圖
採石圖
山水清音圖
金山寺圖
東閣觀梅圖
敬亭棹歌圖
巫峽秋濤圖
臨頓新居圖
序言
有時我們需要靜下來,去品味山水的形貌和行旅的感受。這是一個伴隨著審美體驗的過程,我們可以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在柔淡的燈光下,追憶多年前的一次旅行;也可以翻閱唐詩宋詞,陶醉於文字中的山水之美;或者去觀賞古代的山水畫,領略古人行跡天涯的獨有感懷。我們會立刻發現,在自然的面前,我們與古人的感受是那樣的一致,似乎我們所有的體驗都已經被古人寫成了詩詞文章,畫成了畫。
山水畫是中國文人的心靈歷史,青山、溪岸、漁樵、流雲、飛瀑……折射出文人們的內心世界,山水畫作為親臨山水遊歷的替代物,表現出一種感懷、一種超脫。如果說隋唐展子虔、李思訓父子的青綠山水,於金碧輝煌中展現了旅行的怡然自樂,那么王維就是將與晉人一脈相承的玄遠虛靈的意趣注入山水畫創作,奠定了文人畫的基礎。五代荊、關、董、巨,宋人李成、郭熙,元季四家,明代吳門畫家……皆長期親近山水,在遊覽活動的基礎上,形成了虛廓心靈、蕩滌性情的林泉之心。如同當年歐陽修在琅訝山醉翁亭觀山覽水時的一派爛漫天真一樣,山水之樂對於畫家而言是得之心而寓於筆墨丹青。沈周在畫題中稱:“山水之勝,得之目,寓諸心,而行於筆墨之間者,無非興而已矣。是卷於燈窗下為之,蓋亦乘興也,故不暇求其精焉。”這種抒發性靈的創作主旨與晉人王子猷雪夜訪戴“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任性隨意的行遊方式如出一轍。這是文人們唯美的生活態度在“畫”與“游”中的體現,它注重在當下中把握生活的豐富與充實,同時寄美於過程本身,以期達到“無所為而為”的自在境地。
由於遊覽山水可以使人的心靈從塵勞中擺脫出來,讓身心進入一種充滿鬆弛與超脫的狀態中。此外,與高山流水相伴,與清風白雲相依,可以靜觀造化的運動,在意識同天地精神的冥合中,進入“天人合一”的哲學境界。所以,古時的文人們在人生理想、仕途抱負遭受嚴重挫折,或者在世事陰暗、人性扭曲壓抑之時,紛紛歸依山林。山水之游成為文人的普遍愛好,他們不知疲憊地行走天涯,往來於名山大川。觀瀑、聽泉、賞月、泛舟、懷古、尋梅……旅行過程中的美感體驗或以詩,或為畫加以抒發,因而各個歷史時期各種山水畫作層涌疊現。展子虔之《遊春圖》繪貴族春日踏青;董源之《瀟湘圖》展現江南的清嵐之色;趙孟頫之《謝幼輿丘壑圖》描繪了士人優遊山林的超逸風度;王履之《華山圖》再現了險峻巍峨的西嶽形貌;文徵明之《惠山茶會圖》記錄了文人遊覽雅集的閒適生活;張崟之《臨頓新居圖》以園林之景表明了造園與畫山水實為異曲同工……
畫家們在以丹青圖繪高山流水時,他們的心靈也已經乘雲御風遨遊於萬里江山。用筆的輕重、疾徐、頓挫,設色的濃淡,構圖的繁複、疏簡皆是獨特的語言,畫家們藉此與天地溝通,推己及物,將山水的審美與深邃的哲學思想和豁達的人生態度結合在一起。畫家們採用了不同的方式來表現山水的面貌,從勾線填色的簡單描繪到金碧青綠的輝煌,從精工刻畫的全景山水到酣暢淋漓的墨戲,不同繪畫語言的選擇取決於畫家對物象的領悟與理解。善繪山水者基本上都是“志在山林”,懷有臨泉之心的士人,他們都在一定程度上信奉老莊道家學說或禪宗思想,並在山水的遊歷中獲得了自在與超脫。無論老莊,還是禪宗,在審美取向和美感趣味上都富於簡淡、玄遠、空明、虛靜的意味,必然決定了這些文人畫家們捨棄色彩而獨尊水墨,推崇清逸幽冥的意境。從王維開始,山水畫多以兼具五色神采的水墨加以表現,雅逸清遠、素淡天真的墨趣同適意揮灑、不重形似的意氣相合,使天地之精華、山川之靈氣溢於筆端。中國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一種意象山水,山峰幽谷、飛瀑流溪並不一定是具體景物的描繪,通常情況下都是畫家將自然中的造型元素加以提煉、概括、剪裁、組合,具有豐富的象外之意。
自古山水畫家無不是飽游飫看大自然的旅行家,他們實踐著“外師造化,中的心源”這句唐人張璪所說的著名畫理,把它視為一個畫家必須遵循的創作原則。山水遊覽給畫家帶來了創作的靈感,為作品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使中國山水畫千百年來不斷地以新的圖式、媒介呈現出自然和人們的心靈。山水之旅是旅行的主要部分,但是許多景地是由於著名文人到此遊覽、居住、題詠而名揚天下的,它們往往充滿著濃厚的人文氣息,富有歷史、文化、民俗的風情。安徽省馬鞍山長江邊上的采石磯,峭壁突兀,江濤如雪,當年李白常來此遊覽並寫有《橫江詞》、《天門山》等詩歌名篇,因此成為一處名勝之地。蘇軾在黃州謫居時,誤將當地赤鼻磯為三國赤壁,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前、後《赤壁賦》,歷代有無數文人來這裡題詠懷古,致使東坡赤壁的名聲遠超三國赤壁。杭州西湖的美景也因自居易等文豪的妙筆而成為中國人心中的人間天堂。可以說,名山大川、美景勝地無不留有前人的題詠、典故,對於畫家來說,到這些地方旅行和描繪這裡的景色都是觀賞自然山水與品位人文環境相結合的知性活動。紀游作品在中國山水畫中占有一定的數量,尤其是明清之際的文人畫家們更是熱衷於展現所游之地。這些紀游作品不但寫景,同時還記敘了文人們的生活狀態。
當崇尚自然、返璞歸真成為現代都市人追求的生活理念的時候,我們為什麼不把腳步放慢些,或者乾脆停一停,享受一下閒適的清趣呢?當然,閒適需要一種散淡、平靜、空明的心境,才可以超越受制於慾念的俗願,得到精神上的安詳和優雅。所以,我們不妨學一下古人,偷閒去做一個隱者,優遊山林、鳴琴弈棋、搜碑尋石,恣意放浪於江湖,以游怡性。我們也可以揮灑丹青,將高山流水畫於紙上,臥遊其間,像古時善畫山水者一樣,去體驗林泉的清逸和感悟造化的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