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觀比較文學講演錄

巨觀比較文學講演錄

巨觀比較文學講演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是王向遠教授的本科生基礎課講義的精煉稿,以“巨觀比較文學”的學科概念,對以往的本科生基礎課的內容與體系作了大幅度的改造與更新。

“巨觀比較文學”是對各民族文學,各區域文學乃至世界文學之間的差異性與相通性的研究,是一門描述和揭示各民族文學、區域文學,世界文學形成、發展規律的概括性,理論性、前沿性的課程,其基本宗旨是引領,幫助本科生運用比較文學的方法,對已經修過的中國文學史、外國文學史(含東方文學、西方文學)的課程知識加以整合和提升。這個過程分為三個層次和步驟:第一、在平行比較中提煉、概括有代表性的國別文學的民族特性;第二,在相互傳播、相互影響的橫向聯繫與歷史交流中,弄清各國文學逐漸發展為“區域文學”的方式,途徑與特徵:第三,在了解民族文學特性、區域文學共性的基礎上,把握全球化的“世界文學”的形成趨勢。全書一改普通教科書的面目,以富有個性,邏輯張力與學術濃度的、要言不煩的講演風格寫成,讀來令人耳目一新。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序言,後記,

基本信息

叢書名: 大學名師講課實錄
平裝: 263頁
正文語種: 漢語
開本: 16
ISBN: 9787563377237

編輯推薦

我們想作一些積極的探索與嘗試。《大學名師講課實錄》叢書因此而出世。
您也許沒有機會去聆聽這些名師講課,但有了這樣的“講課實錄”在手,就相當於旁聽名師講課,應該是可以彌補一些遺憾的。《巨觀比較文學講演錄》是叢書之一。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在名師們手中,這門藝術往往呈現出豐富的色彩,放射出迷人的光芒。
在當下的中國,學術著作往往呈現出嚴肅的面孔,給人的感覺經常是嚴峻的、冰冷的,因此,學術著作總是很難理想地實現自身的接受過程,學術的普及因之受到相當大的負面影響。
學術真的就只有人們意料的那副臉孔么?

作者簡介

王向遠,1962年生,山東人,文學博士。1987年起任教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1996年破格晉升為教授,2000年起擔任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東方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比較文學教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抗戰史學會理事、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等職,入選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北京市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獲“北京師範大學教學名師”稱號。
獨立承擔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和北京市社科研究基金項目5項,主持、主編國家重點圖書(叢書)出版項目2項,發表文章110餘篇,出版論著17種(含合著4種),文學譯作4部,主編叢書4套50餘冊,編著若干部。學術上的反響文章大多收於《初航集:王向遠學術自述與反響》(重慶出版社,2005)一書,主要學術著作收於《王向遠著作集》全10卷(寧夏人民出版社,2007)。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比較文學與巨觀比較文學
第一講 什麼是比較文學
一、比較文學的定義與闡釋
二、比較文學在中國的興起與影響
第二講 巨觀比較文學的方法與功能
一、巨觀比較文學與微觀比較文學的區分
二、巨觀比較文學的學科內容及三個層次
第二章 從巨觀比較文學看中國文學的特性
第三講 中國文學的文化特性
一、官吏作家化與作家官吏化
二、現世主義態度
二、非個性主義傾向
第四講 中國文學的審美特性
一、詩歌獨具意象之美
二、小說追求史傳之真
三、戲劇保有講唱之趣
第三章 從巨觀比較文學看各國文學的特性(上)
第五講 印度文學的特性
一、文藝內容泛神化
二、文藝形象泛眾生化
三、文藝形式泛音樂化
第六講 猶太-希伯來文學的特性
一、一本書:《希伯來聖經》與文學的一無化
二、一個神:耶和華的文學抽象
三、一個夢:從亡國到復國的題材主題
第七講 阿拉伯文學的特性
一、文化的”沙漠特質”:擴張、包容與吸納性
二、詩人的“沙漠性情”:多變性與極端性
三、作品的“沙質結構”:顆粒化、鬆散化
第八講 伊朗(波斯)文學的特性
一、一流詩國:詩人之邦的形成
二、二元對立:襖教精神的滲透
三、四方交匯:文學的“介在性”特徵
第九講 日本文學的特性
一、思想構造:皇圍觀念與“脫政治”的二元結構
二、情感表征:情趣性、感受性的極度發達
三、審美取向:以小為美的“人形”趣味
第四章 從巨觀比較文學看各國文學的特性(下)
第十講 英國文學的特性
一、帝國敘事是英國文學的首要特性
二、“烏托邦文學”“反面烏托邦文學”是英國文學的特有傳統
三、經驗主義是英國文學的基本精神
第十一講 法國文學的特性
一、“愛爭吵”、好論戰是法國作家的天性
二、遊走於“政治夾縫”是法國文學的獨特風景
三、追新求奇是法國文學嬗變發展的特徵
第十二講 德國文學的特性
一、普魯士精神:德國文化的心魂
二、“席勒式”風格:文學的哲學化與觀念化
三、浮土德原型:對人生終極價值的探求
第十三講 俄國文學的特性
一、東方與西方的兩面性格
二、“人民性”與“沙皇情結”的悖淪
三、我多餘,我有罪,我懺悔
第十四講 美國文學的特性
一、美國文學是多族群化與本土化的統一
二、“美國夢”是美國文學的特色主題
三、個人英雄主義凸顯美國文學的性格
第五章 從巨觀比較文學看文學的區域性與世界性
第十五講 亞洲文學的區域性
一、漢語文是東亞各國傳統文學的血脈
二、印度語文是南亞、東南亞文學的母體
三、伊斯蘭教是中東文學一體化的紐帶
四、“三塊連成一片”形成亞洲文學區域
第十六講 歐洲文學的區域性
一、歐洲文學的“二希”源頭及其會合
二、中世紀三種文化的融匯與歐洲文學區域的形成
三、近現代歐洲文學的多元統一與連鎖共振
第十七講 拉丁美洲文學的區域性
一、拉美文學區域的網狀構造
二、外來化與本土化
三、後進性與突進性
第十八講 黑非洲文學的區域性
一、 黑非洲文學區域與“黑人特性”
二、 共同的口承文學傳統一
三、共同的現代文學主題:文化衝突
第十九講 從東西方文學到世界文學
一、東方文學、西方文學兩大分野的形成
二、東西方文學的交流與趨近
三、“世界文學”時代到來的種種跡象
附錄
一、治學感言
二、主要著作簡介(截至2007年)
三、主要論文目錄(截至2007年)
後記

序言

比較文學學科在1998年被重新納入高等教育體系,成為文學專業本科生的基礎必修課程後,在學科建設及課程教材建設上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始終面臨如何使教學內容與教學對象、教學目的相適應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這首先表現在,許多人將“比較文學”課理解為“比較文學概論”課,將比較文學的學科內容鎖定在比較文學學科概念、方法論、研究對象,比較文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係等純理論問題上,向學生傳授的是應該如何進行比較文學研究。這作為研究生的課程內容固然十分適宜。

後記

在大學文科的教學教材方面,我在有關著作與文章中一貫王張“只有好的學術著作才配用作教材”,“用自己的書、講自己的話”,提倡“教材專著化”。所謂“教材專著化”,主要是指人文學科的大學教材要專著化。這首先意味著應該提倡、至少應該允許不同教授、不同學者的獨特風格的存在,不可強求一致。在今天這樣的國際化、多元化、信息化的劇烈競爭的時代,激發和活躍學生的思想,培養學生追求真理、敢說真話、嚴謹求實、求新求變的“學者精神”,應該是文、史、哲等學科的根本宗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