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巨觀政策“三策合一”
- 提出者:陳彥斌
- 專業方向:總量經濟學
定義與起源,理論淵源,演進脈絡,實際意義,
定義與起源
理論淵源
以新凱恩斯主義為代表的主流巨觀調控理論在古典二分法研究範式的禁錮之下,只是重點關注了穩定政策的作用,忽視了對增長政策和結構政策的探討,在政策實踐中三大類政策也往往各行其是。與既有巨觀調控理論以及西方國家的巨觀政策框架相比,中國特色巨觀調控體系的內涵更加豐富,較為全面地包含了穩定政策、增長政策和結構政策三大類政策,但通常也只是按照“穩定政策管短期、增長政策管長期、結構政策管結構”的思路進行調控,三者之間是相對割裂的,尚未形成合力。總體而言,不管是理論層面還是政策實踐層面,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三大類政策長期處於相互割裂的狀態。
演進脈絡
陳彥斌教授提出的巨觀政策“三策合一”新理論框架旨在加強各政策部門之間的政策協調,從而將穩定政策、增長政策和結構政策三者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明確各類政策的切入點與核心抓手,形成統一合力。“三策合一”既能提高巨觀調控體系的整體效率,又能節約寶貴的政策空間,從而促進一個國家或地區更好地實現經濟在短期與長期中的平穩發展。
實際意義
巨觀政策“三策合一”新理論可以解決既有巨觀調控理論難以應對的系列難題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既有巨觀調控理論遭遇到了巨大挑戰,理論指導下的政策實踐難以使美國等主要經濟體擺脫經濟低迷的泥潭。與此同時,中國經濟也面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債務壓力持續增加+物價水平結構性分化+部分資產價格存在泡沫化風險”的複雜格局。既有的巨觀調控理論主要建立在新凱恩斯主義框架之上,其核心是使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對經濟進行逆周期調節,促使一個經濟體的產出缺口與通脹缺口維持在零附近的狀態,從而降低短期內資源的無效或低效配置。然而,上述巨觀調控理論和巨觀政策框架難以有效應對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複雜格局。第一,由於經濟的短期與長期下行壓力並存,導致產出缺口“被動”收窄,若遵循既有巨觀調控理論,巨觀政策無需較大力度調節,但是這顯然難以應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下行壓力。第二,經濟下行背景下的高債務壓力會對巨觀政策形成新的制約,進一步導致巨觀政策難以破解當前格局。第三,在物價水平結構性分化以及資產價格泡沫化風險的掣肘下,巨觀政策尤其是貨幣政策陷入兩難困境。
巨觀政策“三策合一”,能夠有效應對當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複雜格局。第一,可以通過加大穩定政策對長期潛在增速缺口的關注,使之兼顧短期與中長期的最優增長路徑,從而中國經濟走出潛在增速與實際增速螺旋式下滑的困境。第二,可以加強使用增長政策挖掘資本和勞動兩大“老動力”,同時增強人力資本與全要素生產率兩大“新動力”,防止中國的潛在經濟增速過快下滑。第三,可以使用結構政策解決收入分配結構失衡等結構性問題,切實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這既有助於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從而促進增長政策更好地發揮作用,也有助於提高穩定政策的調控效率,從而更好地破解當前複雜的經濟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