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巨紫球海膽這種大海膽膽殼呈球形,五輻對稱,每二列步帶板與二列間步帶板相間排列,具亞里士多德提燈。膽殼的直徑約25厘米。體表顏色範圍從紅色,紅棕色、磚紅色、酒紅色至深紫色不等。具有尖銳的脊椎,大約是胸部直徑的1/2,它們的棘比較短,生殖腺呈黃色。身體的口面向下、平坦,中央有口,反口面向上隆起,呈半球形,頂端中央有肛門及圍肛區(periproct region)。身體沿口與反口極軸呈放射狀相間排列著5個步帶區及5個間步帶區,每個步帶區及間步帶區分別由兩列步帶板(ambulacralplates)及兩列間步帶板(interambulacralplates)組成,因此整個膽殼由20列骨板圍成。在每個步帶區靠邊緣處分布有二列管足,在骨板上留有管足孔,間步帶區沒有管足孔。口的周圍有圍口膜,其內緣加厚形成唇。圍口膜的步帶區有5對突出的、很大的管足稱口管足(buccal podia),其外圍有5對葡萄狀的鰓。在圍口區還有許多小刺及叉棘。反口面中央為圍肛區,它是由一圈大小不等的骨板圍繞肛門組成,其外圈圍有10個骨板,5個大的為生殖板(genital plates),中央有生殖孔(gonopore),其中一個生殖板變成了篩板,另外5個小的成相間位置的是眼板(ocular plates),對準步帶區。10個骨板之內圍有一塊圍肛板(periproct plate),其中央為肛門。整個膽殼的表面伸出大量中空的長刺,赤道處的刺最長,兩極處最短。刺的基端凹陷與膽殼的突起相嵌合,因此刺可以向各個方向轉動。有的種刺上還生有成列的倒齒。另外,整個膽殼及圍口區均有叉棘,有柄。叉棘也有防衛及消除體表沉渣的作用。海膽在步帶區還有一種球形小體,其中含有平衡囊,因此均有平衡作用。
棲息環境
海膽主要生活在淺海海底,喜歡待在避風的岩礁或者沙石上,以海生植物為食,用身上尖刺保護自己不受侵犯。巨紫球海膽生活在淺灘區域,有時候是岩石上,或者低潮線向下90米的水中,但是它們不會呆在波濤洶湧的地方。它們會把自己的體刺用作高蹺在海底爬行。
生活習性
這種生活在沿海淺水區域的刺狀無脊椎動物的個頭一般都很小,它們的身體隨年齡的增長而慢慢地長大。並且有一些個體的壽命甚至超過了200年。
海膽是雜食動物,不僅吃海藻,還吃一些甲殼類和貝蚌類動物。若食物豐富時,它們每天可能只移動10厘米,當食物缺乏時,每天則可移動50厘米。海膽天生膽小,只要一見敵人,就會逃跑,但跑得又不快。
年輕的巨紫球海膽生長速度相當塊。兩歲時,它能在一年內生長2-4厘米,兩倍於它原來的尺寸。得生活6-7年才能達到成熟的尺寸。在十來歲的時候,海膽生長明顯緩慢,當海膽22歲時,它每年只從12厘米生長到12.1厘米。但海膽從來沒有停止過生長,只是生長速度非常非常緩慢。 在范庫弗峰島與大陸之間海峽,科學家發現了一些形體最大的、估計是最年長的巨紫球海膽,它們在尺寸上達到了19厘米。經過測定,它們可能已經有200歲甚至更長的年齡了。
分布範圍
分布在太平洋海域,沿海淺水域和其他海洋,只能在太平洋中發現它們的蹤影,主要生活在北美的西海岸沿岸,從阿拉斯加到加利福尼亞周邊海域都能發現它們的蹤影。
繁殖方式
剛出生一年之內和處於繁殖期的巨紫球海膽,特別容易因為受到各種驚嚇而死亡。成熟些的巨紫球海膽,能產生大量的精子和卵子,並且完全有能力繁殖,儘管它們已經不可思議地年長。在海膽中沒有所謂的更年期。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該物種屬於海洋軟體動物,分布範圍廣,繁殖能力強,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沒有列入各物種保護名錄。
保護級別
尚未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