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洪促脈

巨洪促脈為洪大快速的脈搏,其脈象應兼洪脈、促脈的特徵,為熱的表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巨洪促脈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一、洪脈,二、促脈,

概念

洪大快速的脈搏。

解讀

巨洪促脈為洪大快速的脈搏,其脈象應兼洪脈、促脈的特徵。
洪脈脈象特徵為脈形寬大,來盛去衰,來大去長,應指浮大而有力,滔滔滿指,呈波濤洶誦之勢。多由邪熱亢盛,內熱充斥使脈道擴張,氣盛血涌所致。若泄利日久或嘔血、咳血致陰血虧損,元氣大傷亦可出現洪脈,但應指浮取盛大而沉取無根,或見躁疾,此為陰精耗竭,孤陽將欲外越之兆。此外,夏令陽氣亢盛,脈象稍現洪大,為夏令之平脈。
相類脈
大脈:脈體寬大,但無脈來洶湧之勢。可見於健康人,其特點為脈大而和緩、從容,寸口三部皆大,為體魄健壯之徵象。疾病時出現脈大,提示病情加重,故《素問·脈要精微論》說:“大則病進。”脈大而數實為邪實;脈大而無力則為正虛。
促脈脈象特徵為脈率較速,間有不規則的歇止。多因陽邪亢盛,熱迫血行,故脈急數;熱灼陰津則津血衰少,心氣受損,致急行之血氣不相接續,故脈有歇止;氣滯、血瘀、痰飲、食積阻滯,脈氣接續不及,亦可產生間歇。兩者均為邪氣內擾,髒氣失常所致,故其脈來促而有力。如因髒氣衰敗,陰液虧耗,真元衰憊,致氣血運行不相順接而見脈促者,其脈必促而無力。

中醫套用

一、洪脈

1、洪脈又名鉤脈
《內經》中有鉤脈而無洪脈,《傷寒論》與《脈經》則名洪。如《素問·宣明五氣篇》曰:“心脈鉤”,應時令為夏,在髒為心。《素問·玉機真髒論》曰:“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故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鉤,反此者病。”此指出在夏令見鉤脈,而無他脈兼見者,是為正常無病之脈。
2、太過與不及
《素問·玉機真髒論》曰:“其氣來盛去亦盛,此為太過病在外,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為浸淫。其氣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在中,則令人煩心,上見咳唾,下為氣泄。”太過乃心氣有餘,焰發於外,故身熱膚痛,甚則瘡瘍浸淫。不及則心氣虛,火不制金,肺氣失肅而咳唾;手少陰脈絡於小腸,故下為氣泄。
3、主病
壯熱,煩躁,口渴,吐血,脹滿,暑熱汗泄。
三部主病:
寸洪:左,心煩舌碎;右,胸滿氣逆。
關洪:左,肝木太旺;右,胃熱脹悶。
尺洪:左,水枯溺澀;右,龍火燔灼。
兼脈主症:洪大為熱盛;洪浮為表熱或表虛;洪沉為里熱,或熱被寒束;洪緊為胸脹,或便難下血。

二、促脈

《素問·平人氣象論》曰:“寸口脈,中手促上擊者,曰肩背痛。”《脈學輯要》曰:“高陽生曰:促者,陽也,指下導之極數,並居寸口曰促,漸加即死,漸退即生。”此言促,僅述其急促之脈,並居寸口而無歇止之謂。後人則根據辨脈法與脈經之說,以數中一止為促脈。然以促之字義辯之,乃形容其短與速也,本無歇止之意。但病因氣滯血凝,或由食滯痰停,脈行偶有阻遏,雖在往來急數之時,忽見一止,在病理上亦屬符合,臨床者當審慎詳參。
1、太過與不及
脈來去數而並居寸口,病患火炎,肺鳴,氣逆,血燥,或食傷,痰停,都為太過。若真元衰憊,陽越陰涸而見促脈,則為不及。
2、主病
氣上沖,喘急肩背痛,結胸,傷食,痰停,亢熱,下利,遺精,亡陽。
三部主病:
寸促:左,火炎亢熱;右,氣逆肺鳴,喘急。
關促:左,血燥;右,食傷。
遲促:左,遺精;右,亡陽。
兼脈主病:促而洪實有力,為熱,為邪滯經絡;促而無力損小,為虛脫,陰陽不相接繼之候,雖非惡脈,然漸退者佳,漸進者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