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天珍,女,1965年8月出生,甘肅秦安縣人。現為西北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系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環境科學和生態學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1986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生物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89年畢業於本校植物所,主修植物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89.11月-1990年西北師大教務處工作,1991-1997年師大地理系環境與自然地理教研室主任,1998年-2015年擔任環境系系主任實驗室主任,2013年至今環境科學與工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學術帶頭人,環境學科碩點點長。其中1993年9月-1994年9月作為訪問學者在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乾旱區國家農業重點實驗室從事理論生態學研究,2000年9月-2001年9月作為訪問學者在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地表過程分析與模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進行環境生物學的學習,2012年2月-7月作為教育部西部援助計畫成員在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進修環境系統工程。中國地理學會生物地理學會理事、中國生態學會城市生態學會理事、甘肅省環境學會理事、甘肅省衛生廳外聘專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巨天珍
- 畢業院校:西北師範大學
- 學位/學歷:碩士
- 專業方向:森林植被、城市生態、農村環保
- 職務:西北師範大學地理系環境與自然地理教研室主任
研究方向,森林植被研究,城市生態研究,農村環保研究,主講課程,學術專著,科研論文,科研項目,科研獎勵,個人獎勵,
研究方向
森林植被研究
多年來在天水小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事群落生態學的研究工作,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是森林植被的生態學過程和恢復理論的研究,主持甘肅省科技創新項目《小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監測體系研究》、國家自然基金《典型區域交通代謝和路域森林生態系統的博弈格局研究》等多項,在《生態學報》《農村生態環境》、《環境科學研究》、《山地學報》和《生態學雜誌》等期刊發表論文五十多篇,並獲得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甘肅省環境科學技術三等獎等;
城市生態研究
選擇城市道路環境作為城市生態研究的切入點,重點開展了道路噪聲與人體健康,大氣遙感監測和評價,道路生態恢復等多項研究。2007年作為副組長主持並完成“863計畫”《乾熱條件下代用燃料汽車區域化示範運行考核與套用》課題、國家西部交通建設科技資助項目《連霍國道主幹線牛背至天水高速公路地質環境與生態安全評估及對策研究》的第五子課題任務。先後在《生態學報》、《環境科學學報》、《中國環境監測》和《城市問題》等重要期刊發表有關城市生態建設和道路生態恢復與建設等的系列論文三十多篇,甘肅省環境科學技術二等獎、三等獎等;
農村環保研究
近五年來參加了甘肅省國家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畫,致力於農村環保工作。對農村地區的環境問題進行了全面的現狀調查和藉助“3S”技術的歷史研究,總結和分析了主要環境問題,如污染物及其污染動態規律,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農村環保規劃,為指導新農村建設中的環保工作和教學服務,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環境可持續發展研究》、《乾旱區資源與環境》和《農村生態環境》等刊物,以及研究生教材《農村小康建設與環境保護》中。
主講課程
1、本科生課程:生態學及實驗、環境生物學、環境管理學、植物地理學、環境工程微生物實驗、大學生職業發展與規劃、影視教育和專家講堂等。
2、研究生課程:生態系統生態學、植被生態學、城市生態學、環境科學進展等。
學術專著
主編《農村小康建設與環境保護》,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12
組織編寫《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手冊》,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14
參編《科學技術與市場》,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0
參編《蘭州市志。自然地理志》,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8
參編《甘肅植被》,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科研論文
[1]近三年中國甲醛時空分布特徵及影響因素分析[J/OL],環境科學學報:1-8[2019-02-25].
[2]甘肅省對流層甲醛柱濃度時空分布特徵及影響因素研究,地球與環境,2018,46(06):551-560.
[3]基於OMI數據的蘭州地區吸收性氣溶膠指數時空分布特徵研究,環境科學學報,2018,38(12):4582-4591.
[4]蘭州地區大氣臭氧時空變化及影響因素研究,地球與環境,2018,46(04):355-363.
[5]基於衛星遙感中國甲醛的時空分布及影響因子,中國環境科學,2018,38(05):1677-1684.
[6]寧夏近10年甲醛柱濃度時空分布及其影響因素,環境科學研究,2018,31(07):1214-1222.
[7]黑龍江省近12年甲醛柱濃度時空變化及其影響因素,中國環境科學,2018,38(06):2001-2011.
[8]小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楸種群結構和空間分布格局分析,江蘇農業科學,2018,46(05):235-239.
[9]利用OMI數據對我國西部城市NO2柱濃度的時空分布特徵研究——以天水市為例,安全與環境工程,2018,25(01):51-57.
[10]天水市紫外吸收性氣溶膠時空動態的遙感監測,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8,30(01):46-49.
[11]京津冀對流層甲醛的時空演變特徵及其影響因素,環境科學學報,2018,38(04):1297-1305.
[12]城市大氣臭氧柱濃度時空變化研究——以天水為例[J].地球與環境,2017,45(06):612-619.
[13]基於OMI數據的天水地區對流層HCHO垂直柱濃度變化研究,遙感技術與套用,2017,32(05):958-965.
[14]寶天公路沿線土壤質量及植物物種多樣性[J].北方園藝,2017(17):125-131.
[15]小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雲杉種群結構和空間分布格局分析,山地學報,2017,35(04):444-450.
[16]基於OMI數據的蘭州地區對流層甲醛時空變化研究,環境科學學報,2017,37(11):4253-4261
[17]小隴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毛栗群落生態位及空間分布格局研究,湖北農業科學,2017,56(10):1878-1881.
[18]白銀市不同功能區土壤重金屬污染特徵及其健康風險評價,生態學雜誌,2017,36(05):1408-1418.
[19]寶天高速路域華山松種群空間分布格局研究,湖北農業科學,2017,56(4)691-695
[20]隴南市牲畜糞便污染評價.貴州農業科學,2016,01:186-190.
[21]生物電刺激反饋法對婦女盆底康復的療效觀察.甘肅科技,2016,03:117-118+55.
[22]生物刺激反饋對不同分娩方式後女性盆底功能恢復的療效觀察.甘肅科技,2016,04:130-132.
[23]天水市大氣SO_2濃度時空變化特徵的衛星遙感監測與影響分析.中國環境監測,2016,02:134-140.
[24]MgO(001)表面摻雜過渡金屬Au/Pt吸附CO的理論研究.甘肅科技,2016,05:33-35.
[25]慶陽市馬蓮河、蒲河流域總氮總磷污染特徵及其控制策略.湖北農業科學,2016,09:4460-4464.
[26]秦嶺西段北坡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及生境特徵.江蘇農業科學,2015,01:322-326.
[27]人群集中區空氣微生物的動態監測研究.環境保護科學,2015,04:59-63+78.
[28]我國高校校企合作的現狀研究.廣州化工,2015,18:205-207.
[29]白銀市不同區域蔬菜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特徵及生態風險評價.生態學雜誌,2015,11:3205-3213.
[30]地方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環境專業為例.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1:62-64.
[31]甘肅小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豆杉種群動態分析.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15,50(6): 88-93.
[32]高考志願填報行為分析.時代教育,2015,23:158-159.
[33]21世紀蘭州生態校園噪聲評價.安徽農業科學,2014,09:2689-2692.
[34]連霍高速寶天段噪聲監測及最佳化建議.重慶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1:124-128.
[35]甘肅省牲畜糞便污染評價和牲畜養殖空間預測.草業科學,2014,08:1566-1572.
[36]Biodegradation of Phenol Using Bacillus cereus WJ1 and Evaluation of Degradation Efficiency Based on a Graphene-Modified Electrod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CHEMICAL SCIENCE,2013,8: 504-519(SCI)
[37]Facile synthesis of silver-modified functionalised graphene oxide nanocomposite with enhanced antibacterial property,MICRO&NANOLETTERS,2013 8(2): 82-85(SCI)
[38]CMC/P(AMPS-co-AA)水凝膠對Pb(Ⅱ)的吸附動力學及吸附機理研究.環境化學,2013,10:1909-1916.
[39]西北半乾旱地區畜禽養殖污染負荷研究——以甘肅省平涼市為例.湖北農業科學,2013,24:6106-6109+6114.
[40]黃河蘭州段總氮總磷污染特徵及控制策略.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S2:105-108.
[41]甘肅小隴山日本落葉松人工林土壤優勢真菌多樣性探討.乾旱區資源與環境,2013,03:173-176.
[42]小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油松群落生態位研究.乾旱區資源與環境,2013,04:171-175.
[43]小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華山松種群更新動態分析.廣西植物,2013,02:247-252.
[44]小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次生林分類、排序及演替.生態學雜誌,2012,01:23-29.
[45]蘭州市熟肉製品中亞硝酸鹽的使用情況及達標檢測現狀調研.肉類工業,2012,02:49-51.
[46]小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油松種群更新及生存.山地學報,2012,01:36-40.
[47]乾旱地區新農村建設中的畜禽養殖環境問題——以甘肅省白銀市農村為例.江蘇農業科學,2012,01:295-298.
[48]新農村建設中畜禽養殖環境管理與污染預防——以甘肅省天水市為例.江蘇農業科學,2012,01:301-303.
[49]基於空氣微生物角度的道路空氣品質初探.湖北農業科學,2012,05:915-918.
[50]基於T-S模型的神經網路在小隴山森林健康評價中的套用.廣東農業科學,2012,03:167-169.
[51]小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油松林優勢種群空間分布格局分析.乾旱區資源與環境,2012,09:62-66.
[52]小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群落土壤的理化性質分析.廣東農業科學,2012,10:77-79+84.
[53]The establishment of EIPs-MFA model for the evaluation of material metabolism efficiency in industrial area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journal, 2011/6,10(6):761-767, (SCIE)
[54]基於OMI衛星遙感數據的蘭州市SO_2空間分布分析.安全與環境學報,2012,04:154-157.
[55]城市排洪溝水體致病菌污染的監測——以蘭州市為例.江蘇農業科學,2011,01:416-418.
[56]小隴山銳齒櫟群落物種多樣性特徵分析.中國農學通報,2011,13:67-73.
[57]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研究進展.廣東農業科學,2011,16:45-47.
[58]天水小隴山日本落葉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類群生態特徵研究.土壤通報,2011,05:1087-1092.
[59]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環境污染走勢預測.乾旱區資源與環境,2010,01:41-45.
[60]小隴山珍稀瀕危植物白皮松群落物種多樣性特徵分析.乾旱區資源與環境,2010,04:117-121.
[61]甘肅省小隴山瀕危珍稀植物白皮松群落種間關聯.生態學雜誌,2010,03:448-453.
[62]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小隴山白皮松優勢種群生態位研究.福建林業科技,2010,01:12-16.
[63]甘肅小隴山白皮松林優勢種群的分布格局.江蘇農業科學,2010,02:336-339.
[64]甘肅小隴山銳齒櫟林空間分布格局分析.林業資源管理,2010,04:27-30+44.
[65]小隴山自然保護區華山松群落8個主要種群的生態位研究.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0,05:461-465.
[66]天保工程”下銳齒櫟群落物種多樣性及其穩定性.福建林業科技,2010,04:11-15+20.
[67]甘肅小隴山華山松群落灌木層優勢種種間關聯性分析.廣西植物,2010,06:829-834.
[68]蘭州市農村畜禽污染以及對水體影響的研究.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09,01:20-23.
[69]黑臭水體與城市空氣微生物污染.城市問題,2009,05:91-95.
[70]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小隴山白皮松群落生態位研究.吉林林業科技,2009,05:1-6.
[71]天水小隴山紅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 Rehd)林土壤真菌多樣性及其與生態因子的相關性.環境科學研究,2008,01:128-132.
[72]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與環境質量關係研究.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08,02:8-11.
[73]公路建設期路域生態區植物種群空間分布格局——以寶(雞)天(水)高速公路為例.生態學報,2008,07:3365-3374.
[74]校園空氣微生物污染狀況及時空分布特徵.雲南地理環境研究,2007,05:123-128.
[75]絲綢之路”(中國段)遺址環境監測規劃.安徽農業科學,2007,25:7924-7925.
[76]Assessment of traffic noise pollution from 1989 to 2003 in Lanzhou city,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06/1,123(1-3):413-430(SCIE)
[77]甘肅小隴山銳齒櫟種群結構分析.廣西植物,2006,01:38-42.
[78]甘肅小隴山銳齒櫟群落生物量特徵分析.山地學報,2006,01:123-128.
[79]地理學視角中的交通噪聲污染特徵及解決途徑.城市問題,2006,03:10-14.
[80]甘肅小隴山銳齒櫟林主要種群生態位的研究.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06,03:65-69.
[81]校園大氣微生物的時空分布及與人群活動關係的研究.安全與環境工程,2006,02:34-37+41.
[82]基於FHWA的蘭州市道路交通噪聲預測模型的建立.環境科學學報,2006,09:1568-1575.
[83]從城市規劃角度淺議城市道路噪聲污染問題解決途徑.中國環境監測,2006,05:95-98.
[84]道路交通機動車尾氣污染研究綜述.甘肅科技,2006,10:136-138.
[85]涇河流域土地利用區域分異與驅動力的關係.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6,06:75-80.
[86]蘭州市道路交通噪聲污染與人體健康的分析.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5,03:69-73+2.
[87]甘肅小隴山日本落葉松人工林土壤養分特徵分析.福建林業科技,2005,03:55-57+61.
[88]基於養分資源軸的銳齒櫟林主要種群生態位研究.西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06:67-71.
[89]基於遙感的涇河流域植被覆蓋格局分析.農村生態環境,2005,01:17-20.
[90]甘肅小隴山銳齒櫟群落生物量動態研究.生態學雜誌,2005,04:377-381.
[91]蘭州市綠地系統建設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01:80-83.
[92]蘭州市道路交通噪聲的年際變化和區域比較.工業安全與環保,2004,06:23-25.
[93]甘肅小隴山銳齒櫟群落生物多樣性特徵分析.西北植物學報,2004,10:1877-1881.
[94]天水小隴山森林土壤肥力特徵分析.乾旱區資源與環境,2004,S2:103-106.
[95]天水小隴山銳齒櫟群落土壤全N分布特徵及與生物多樣性關係研究.乾旱區資源與環境,2004,S2:114-117.
[96]天水小隴山銳齒櫟群落土壤動態特徵分析.乾旱區資源與環境,2004,S2:118-122.
[97]國內城市環境噪聲污染研究進展.重慶環境科學,2003,03:37-39+49-61.
[98]蘭州市綠地系統建設與城市可持續發展.重慶環境科學,2003,10:57-59+73.
[99]蘭州市功能區大氣細菌污染和城市綠地系統殺菌效應分析.中國環境監測,2003,03:45-47.
[100]加速溶劑提取法測定蔬菜中的多環芳烴和有機氯化合物.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3,03:364-367.
[101]黃河蘭州段水質污染狀況分析.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3,04:47-50.
[102]蘭州市交通噪聲污染現狀及評價.甘肅環境研究與監測,2003,01:55-57.
[103]蘭州市空氣微生物分析.工業安全與環保,2003,03:17-19.
[104]西部生態敏感地帶分析與可持續發展探討.甘肅環境研究與監測,2002,01:35-37+46.
[105]寧夏地區生態環境分析與國土整治探討.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2,02:6-7.
[106]寧南山區生態環境建設與區域特色經濟.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04:381-384.
[107]土壤中不同老化時間的DDT對小麥根系的生物有效性.土壤與環境,2002,04:335-338.
[118]蘭州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探討.西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01:78-80.
[109]西北乾旱區石羊河流域全新世早期植被與環境演化.西北植物學報,2001,06:11-21.
[110]西部乾旱區水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重建研究.乾旱區資源與環境,2001,01:18-22.
[111]甘肅生態旅遊資源與開發.松遼學刊(自然科學版),2001,04:41-44.
[112]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人地關係協調發展的對策研究.西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04:88-93.
[113]適宜蘭州市栽培的草坪草種.草業科學,1998,04:50-52.
[114]甘肅小隴山林區全新世中期以來古植被演替的研究.西北植物學報,1998,02:141-148.
[115]廬山落葉闊葉林與區域環境關係的研究.甘肅科學學報,1998,04:52-55.
[116]甘南合作和肅南馬蹄中國沙棘群落的物種多樣性和生態優勢度.沙棘,1996,04:3-6.
[117]甘南合作和肅南馬蹄中國沙棘群落的特徵與類型.西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03:51-56.
[118]幾種鹽地生牧草的管泡狀結構與鹽生環境的關係.草業科學,1997,06:10-12+17.
[119]蘭州地區草原植被的植物群落類型——乾草原和荒漠草原.草業學報,1997,03:61-66.
[120]蘭州地區植被的歷史演替.西北植物學報,1997,06:62-66.
[121]蘭州地區種子植物區系特徵分析.甘肅林業科技,1997,02:8-14.
[122]小隴山銳齒櫟群落分類研究.甘肅林業科技,1994,01:10-12.
[123]天水小隴山銳齒櫟群落動態分析.西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03:80-82.
[124]天水小隴山銳齒櫟群落種間關係定量分析.西北植物學報,1995,03:250-253.
[125]蘭州市旱生灌木群落的生態特徵及其合理利用與保護.西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03:42-46.
[126]天水小隴山林區銳齒櫟群落區系成分分析.西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03:73-75.
[127]蘭州市灌木植被特徵分析.西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04:49-53。
科研項目
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基金項目4項,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1項;主持省部級科研課題7項,主持地廳級科研課題多項,教學改革項目1項。
1.參與國家自然基金項目(M0325005):高分子固沙種草劑適應性研究。
2.參與國家自然基金項目(49971070):污染農業土壤中微量有機物的活性與生物有效性,多環芳烴和有機氯化合物活性與生物有效性實驗工作
3.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項目(41161080):典型區域交通代謝和路域森林生態系統的博弈格局研究
4.參與863計畫(2007AA11A124):乾熱條件下代用燃料汽車區域化示範運行考核與套用,課題副組長,主持道路環境監測與效應評價部分;
5.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2016YFC0500900):中國北方半乾旱荒漠區沙漠化防治關鍵技術與示範,第七課題組;
6.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基於區域資源承載閾值的防沙治沙植被建設模式(2016YFC0500907);
7.甘肅省重點研發計畫項目(No.17YF1FA120):甘肅省省域大氣污染物的遙感監測研究;
8.主持甘肅省外專局引進國外專家項目(L20056200028):西部環境教育推廣模式研究;
9.主持甘肅省教育廳科研項目(031-28):西北地區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生態學研究;
10.主持甘肅省自然基金項目(0710RJZA111):甘肅省珍稀瀕危植物白皮松種群的分布格局和數量動態研究;
11.參與甘肅省計委科研項目(甘肅“十五”計畫及2015年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的前期重點研究項目):甘肅自然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研究,主持生物資源部分;
12.主持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2004-318-000-57):水文地質環境變化下的森林生態系統研究;
13.主持甘肅省科技創新項目(1104FKCA129):小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監測體系研究;
14.參與西北師範大學知識與科技創新工程基金項目(NWNU-KJCX-02-20):西北地區對全球變化的回響及生態恢復重建研究,主持子課題;
15.蘭州市人才創新創業科技計畫(No.2017RC69);
16.主持金昌市環保局項目:金昌市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畫;
17.主持蘭州市科技局科研項目:蘭州市交通噪聲管理系統研究;
18.參與蘭州市科研項目:複雜環境災害治理與景區改造建設研究-以金城關文化風情區為例;
19.參與蘭州市科技局科研項目:微波輻射膨潤土、沙蒿膠製備新型保水劑的研究;
20.主持西北師範大學教學研究項目:環境科學學科教學改革研究;
科研獎勵
1.1998年12月獲得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榮證字1-14/01號)(甘肅省暖溫帶櫟林溫帶草原及灌木資源可持續發展研究)排名第一;
2.2000年2月獲得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證書編號1999-2-040)“甘肅植被”,排名第十四;
3.2002年12月獲得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三等獎(證書C-12/4)(乾旱區孢粉記錄的環境意義),排名第四;
4.2006年12月獲得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證書編號1-16/7)(多功能高分子植物生長劑及固沙種草劑”),排名第七;
5.2009年6月獲得甘肅省環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飲用水污染防治措施及環境安全預警體系的建立”第二獲獎單位,排名第四;
6.2009年6月獲得甘肅省環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甘肅重要生態功能區植被資源保護和生態監測指標研究,排名第一
個人獎勵
1.獲1999-2000年度優秀中青年教學科研雙骨幹稱號;優秀班主任
2.2004年12月獲得西北師範大學教學成果獎(證書編號20050062)“抓實習基地建設,促環境學科發展”,排名第一;
3.2004年被評為專業實習優秀指導教師
4.2009年獲“西北師範大學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5.2011年獲“西北師範大學第52屆專業實習優秀組織工作者”榮譽稱號;
6.2012年獲“地環學院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稱號;
7.2012年被評為專業實習優秀指導教師;
8.2015年被評為專業實習優秀組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