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娘娘

巧娘娘

巧娘娘是流傳於西漢水流域(禮縣永興地區及西和長道、石峽部分地區)的一種地方特色很濃的文藝表演形式。起於何時,為何從歷史上流傳下來,已無法考知。近年來在鹽官、祁山、永坪的川區流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巧娘娘
  • 流傳地區:西漢水流域
  • 屬性:地方文藝表演
  • 活動時間:七月初一至初七
基本信息,演出過程,

基本信息

巧娘娘在每年“乞巧”節演出。從七月初一至初七歷時七天,參加者大都是各村未出嫁的姑娘。演出時姑娘們梳妝打扮起來,載歌載舞,歌舞的內容是敘述將“巧娘娘”(傳說為王母娘娘的第七個女子,即七仙女)接進莊到最後送上天的過程。姑娘們通過這些歌舞,來敘述對幸福婚姻的嚮往與追求。

演出過程

一、接請
農曆六月三十日(小月為二十九日)傍晚,姑娘們在村外大路邊接巧娘娘,邊走邊唱:
一根香,兩根香,我把巧娘娘接進莊。
一根線,兩根線,我把巧娘娘接進院。
一根繩,兩根繩,我把巧娘娘接進門。
巧娘娘,駕雲端,把我的巧娘娘請下凡。
二、梳頭
將巧娘娘接來後的兩三天,唱的是梳頭歌(梳頭歌很長,節選前八句):一碗油,兩碗油,我給巧娘娘梳翻頭。前頭梳了一支龍,後頭梳了一座城。桃花顏色彈口唇,口唇彈了一點紅。巧娘娘,駕雲端,我把巧娘娘請下凡。
三、教線
從接巧娘娘到送巧娘娘的七天中,唱的歌子很多。有“十教”“扎花歌”“七節竹子歌”等。這裡節選“十教”裡面的一段:
一教梅花朵朵燦,二教菊花生一生。
三教蘭草長硯中,四教小女子擺留聲。
五教錦雞戲牡丹,六教楊柳串子連。
七教鷺鴛鬧蓮花,八教猴兒啃西瓜。
巧娘娘下凡來,給我教針教線來。
四、取水
取水取水取神水,取下神水照花蕊。
照了頭遍還不算,直非照個牡丹瓣。
巧娘娘,駕雲端,我把巧娘娘請下凡。
取水取水取神水,取下的神水照花瓣。
照了頭遍還不算,直非照個蓮花瓣。
巧娘娘,駕雲端,我把巧娘娘請下凡。
注:取水段落,有的地方是在接來了巧娘娘的第六天,姑娘們抬著巧娘娘,唱著取水歌,有的到井邊,有的在泉邊,將水盛在盆子裡,將生好的豆芽菜掐上芽,紮上紅頭繩裸人盆中,然後在盆中看各種形象。據說手巧的探啥像啥,手笨者探啥不像啥。有的姑娘裸下的像筆硯台,傳說就象徵著將來她的婚姻對象必是個識字人。有的姑娘裸下像個梨頭,就意味著她將來找的對象必是個莊稼人。所以,每個揮過樣兒看了,將盆水倒掉,再取新水。另一個姑娘再振再看,直到每一個(11至17歲)參加的姑娘振完,看完。
五、轉飯
取水的當天晚上,姑娘們再用棉花粘一隻鴨娃,放在盛有水的碟子裡,從坐巧娘娘的房子到院中各房子端出端進,唱著轉飯歌:
大姐娃轉飯一支龍,二姐娃轉飯虎翻身。
三姐娃轉飯把香插,四姐娃轉飯四季青。
五姐娃轉飯五角星,六姐娃轉飯六興騰。
七姐娃轉飯七仙女。
巧娘娘,駕雲端。我把巧娘娘請下凡。
六、最後一天的歌詞
正月里凍冰二月里消,河裡的魚兒水上漂
三月里桃花滿街紅,四月里楊柳擺出城。
五月里雄黃鬧端陽,六月里麥子遍山黃。
七月里葡萄搭成架,八月里西瓜玩月牙。
九月里蕎兒一籠籠,十月里學生關學門。
十一月,冬至節,麻連被,暖不熱。
十二月,月滿了,巧娘娘上天不管了。
不管你穿,不管你戴,只管一雙金環戴。
巧娘娘,駕雲端,我把巧娘娘送上天。
七、送別
七月初七下午,姑娘們抬著巧娘娘到大路邊或河邊去燒,氣氛悲涼,送別歌聲泣厲。送別歌很長,節選其中兩段。
白手巾上畫蓮花,巧娘走咖不瞭然。
巧娘娘,駕雲端,我把巧娘送上天。
有心把巧娘留一天,害怕上天生故端。
有心把巧娘留兩天,害怕天上不瞭然。
有心把巧娘留三天,害怕天上心不甘。
巧娘娘,駕雲端,我把巧娘送上天。
野雀哥,野雀哥,把我巧娘送上廟。
巧娘娘,駕雲端,把我巧娘送上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