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沈二公祠,專祀船政功臣閩浙總督左宗棠和船政大臣沈葆楨,始建於1892年6月。原址位於福州市馬尾區旺岐澳口對岸。2014年在原址就近完成重建,位於馬尾區天馬山公園內。
光緒十七年(1891年),為紀念船政締造者左宗棠、沈葆楨,時任船政提調、知府楊廷傳請建“左沈二公祠”,專祀左沈二公。1892年春,楊廷傳自籌經費,奉旨動工建造,是年6月建成。1956年,因修建福馬鐵路,被拆毀。
重建的左沈二公祠為一層祠堂建築,建築面積536平方米,由青磚、木樑建成,地板由大塊石板鋪就,整體建築背山面江,順山勢呈台階式抬升。祠堂正中擺放著高達2.6米的左沈二公銅像供人祭祀,並懸掛著由曾任民國海軍總長林建章題寫的祠聯——“開山兩偉人文襄文肅垂千古;擇地多深意鑄艦鑄才充四方”。
基本介紹
原址概述,由來,開祠儀式,意義,
原址概述
左沈二公祠原址位於馬尾旺岐澳口對岸處,地名大灣下,南向隔一條不及二步寬的小弄與海潮寺為鄰,北邊傍溪,水深流急,後臨石道,緊連後山,面對閩江,遠接永南。祠為磚木石結構,高聳的門牆用白磚砌成,飛檐翹角,正面嵌“聖旨”及“左沈二公祠”柳體大字,這一豎一橫的門額,均用青石精工細琢而成。兩側有小門,進祠即可見到一座木質戲台(中能拆開),約行二十步升高一級可入中廳,再行十五步可上正廳。廳上列有橫案,上有燭台、花瓶等。中供奉聖旨。左宗棠、沈葆楨木雕高月一米左右,並用玻璃框小罩住,還有一尊左宗棠泥塑坐像、高半米,放在框前。廳上高懸這船政提調知府楊延傳的橫匾“遺愛在人”兩旁有海軍總長林建章一副楹聯:“開山兩偉人,文襄文肅垂千古,擇地多深意,鑄艦鑄才充四方”。祠中四壁用白灰粉刷,顯得寬敞、明亮,祠深五十八步,寬二十六步,與昭忠祠相比略顯小了些。
由來
船政提調楊廷傳和在工員紳等於1891年7月23日(光緒十七年六月十八日)會同福州將軍希元上折朝廷,請示建祠紀念。但慈懿太后為建造頤和園,每年挪用海軍款項三十萬兩“暫墊”,直接影響船政造船經費,使船廠逐年拖欠,永遠不能補足。早於3月21日(二月二十二日)已向留學回國的學生和藝徒身上減薪,“於經費大有關礙”的時候,怎么還能批准建祠?
楊廷傳對頤和園工程和船政局減薪,是一清二楚的。他不想仿效天后宮和昭忠祠用“官帑”建築,在奏摺上寫明“自籌經費,建立合祠”,即不動用官帑,慈懿樂得順水推舟,準建專祠。楊廷傳奉旨後,領銜多方勸募,得銀千餘兩。建祠期間,不少馬尾鄉人和船政工人,自發前來扛磚挑土參加勞動。場面動人,至今父老還傳為美談。實際建祠從1892年(光緒十八年)春開始,至6月(五月)底已基本完成。此後春秋兩祀典與昭忠祠分上下日舉行。平時由馬尾水師營派退役的士兵看管。
開祠儀式
2014年6月14日,福州馬尾區按古禮舉行左沈二公祠開祠儀式。開祠儀式祭祀典禮上,與會嘉賓和兩岸船政名傑後裔及專家學者等向左宗棠、沈葆楨二公行致敬三鞠躬禮。隨後由福州船政創辦人左宗棠玄孫左煥琨與沈葆楨六世孫沈丹昆共同擔任主祭人並行奠帛、獻花、獻果、獻茶禮。
意義
重建的左沈二公祠將成為福建船政新的標誌性建築,以左沈二公為代表的船政精神,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瑰寶,值得後人銘記。
福建船政“創自左宗棠,成於沈葆楨”。1866年,時任閩浙總督的左宗棠“師夷長技以制夷”,在馬尾設廠造船,船政由此興起。後因時局緊張,左宗棠被召往西北,沈葆楨任首任船政大臣,造艦船、辦教育、育人才、興海軍,打造出當時遠東最大規模的造船工業基地,成為中國走向近代化的一個里程碑,是近代中國走向海洋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