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兩代,彝族巍山左氏土司,承襲18世,統治巍山長達500餘年,是雲南承襲土司職位時間最長的土府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左氏土司
巍山左氏土司,統治巍山長達500餘年,是雲南承襲土司職位時間最長的土府之一。
左氏土司,是在南詔滅亡近500年後,在大理地區崛起的又一彝族統治勢力。左氏土試遙員司是南詔王族蒙氏的後裔,南詔滅亡時,他的祖先為了免遭鄭買嗣集團的殺害,才將“蒙”姓分別改為左、茶、字等姓。到元朝後期,巍山的彝族又興盛起來,左土司的先祖左政子先後在大理、曲靖任過武官,其子殼炒料左天予任過蒙化州土同州,孫子左青羅任過順寧府(今臨滄地區一帶)的同知(知府助理),左青羅的兒子左禾成為添摩牙九部火頭(首領)。
宋至元,巍山由大理的段氏白蠻統治者鎮守。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將傅友德、沐英、藍玉率大軍進至雲南,大理段氏土總管進行了抵抗。此時,彝族首領、添摩牙九部火頭左禾率領部眾歸附,協助明軍平定巍山,隨後又到彌渡紅岩一帶說服了元朝將領高天惠手下的士兵歸降明軍,瓦解了高天惠的軍隊,幫助傅友德、沐英討平了元朝在大理的統治者段氏的勢力,立下功勳,受到獎賞。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巍山沿襲元治為謎晚潤蒙化州,推行土司制度。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朝廷封左禾為土知州,同時授給土知州大印,並準許他的後代世襲土知州官職,左禾成了蒙化左氏得到朝廷御封的第一代土司。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王朝在蒙化設立了軍事派駐機構蒙化衛,官兵人數在6000人左右。衛下面設所、百戶所,衛的統領稱指揮。同期,明王朝派范興、孫福等將領為指揮,興建蒙化衛城(今巍山古城)。設衛置城後,左禾就在蒙化衛城北門西面開始興建土司府,後經歷代土官修建完善,民間稱為左衙。左衙占地70畝左右,建築規模宏大,設施齊全。
左氏土司,是在南詔滅亡近500年後,在大理地區崛起的又一彝族統治勢力。左氏土試遙員司是南詔王族蒙氏的後裔,南詔滅亡時,他的祖先為了免遭鄭買嗣集團的殺害,才將“蒙”姓分別改為左、茶、字等姓。到元朝後期,巍山的彝族又興盛起來,左土司的先祖左政子先後在大理、曲靖任過武官,其子殼炒料左天予任過蒙化州土同州,孫子左青羅任過順寧府(今臨滄地區一帶)的同知(知府助理),左青羅的兒子左禾成為添摩牙九部火頭(首領)。
宋至元,巍山由大理的段氏白蠻統治者鎮守。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將傅友德、沐英、藍玉率大軍進至雲南,大理段氏土總管進行了抵抗。此時,彝族首領、添摩牙九部火頭左禾率領部眾歸附,協助明軍平定巍山,隨後又到彌渡紅岩一帶說服了元朝將領高天惠手下的士兵歸降明軍,瓦解了高天惠的軍隊,幫助傅友德、沐英討平了元朝在大理的統治者段氏的勢力,立下功勳,受到獎賞。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巍山沿襲元治為謎晚潤蒙化州,推行土司制度。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朝廷封左禾為土知州,同時授給土知州大印,並準許他的後代世襲土知州官職,左禾成了蒙化左氏得到朝廷御封的第一代土司。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王朝在蒙化設立了軍事派駐機構蒙化衛,官兵人數在6000人左右。衛下面設所、百戶所,衛的統領稱指揮。同期,明王朝派范興、孫福等將領為指揮,興建蒙化衛城(今巍山古城)。設衛置城後,左禾就在蒙化衛城北門西面開始興建土司府,後經歷代土官修建完善,民間稱為左衙。左衙占地70畝左右,建築規模宏大,設施齊全。
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左禾子左伽襲土知州職,左伽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土官,受到明王朝的嘉獎,“升臨安府(今建水)同知,尋升大理府知府,仍掌蒙化州事”(明正德《雲南志·左伽傳》)。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明王朝升蒙化州為蒙化府,封左伽為知府掌印,官為三品,並贈給左伽“世守土府”橫匾和“亘古亘今門第,全忠全孝人家”衙門聯一對。左伽之後,以文治和 文才出名的土知府還有左禎、左文臣、左星海、左世瑞、左嘉謨、左元聲等人,他們的很多墨跡還保留在巍山的名山勝景、碑刻題跋中。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政府派大將軍信郡王鐸尼平定雲南,巍山左土官左星海又率領部下投誠歸附,左氏土官繼續得到了清王朝的任用,仍被封為世襲土知府。但與此同時,朝廷大力推悼應棗行“改土歸流”。關於“改土歸流”後左氏土司和流官的關係,巍山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傳說:“改土歸流”後,蒙化府的大印由土尋戀拳疊司保管,早上官府差使到左家拿取,下午又送回,一連數年,天天如此,左家人煩透了。一天早上,差使又來取印,土司的夫人正在梳妝打扮,極不耐煩地說:“這印又不抵吃,不抵穿,誰稀罕,真是偏忙偏見鬼!”一邊說著,一邊就把玉印從樓上丟到了院子裡,還說:“今後墊烏殃端就別送來了。”差使拾起玉印一看,可惜了,玉印的邊沿已砸掉了一小塊。從此,蒙化府的玉印就以有缺口的為真。這個傳說的真偽已無法判斷,似乎也失去了辨偽的意義。這個傳說的意義在於,它從一個側面見證了清初“改土歸流”后土司實權的失落。
清鹹豐六年(1856年),回族杜文秀帶領回、漢、彝等各族人民在巍山發動反清起義,起義軍控制巍山地區達10幾年之久,土官左蔭曾在戰亂中死亡。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5月,清軍與駐守蒙化城的杜文秀起義軍激戰,左衙被戰火焚毀,據說,左衙被燒時,大火一直燒了3天3夜。
左衙雖被燒毀,但左氏承襲蒙化土知府的定製並未就此中斷,而是相沿承放婆襲一直到了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總的來說,左氏先後承襲土司官職17世,歷任知府18人,時間長達514年,是雲南土官承襲最長的土府之一。民國初年,國民政府將蒙城、新興、安遠3鄉裁歸流官管理,留隆城邑、左三村、谷波羅等20多個土城寨子歸原土司左氏管理。1950年後,左氏在巍山的統治才徹底結束。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政府派大將軍信郡王鐸尼平定雲南,巍山左土官左星海又率領部下投誠歸附,左氏土官繼續得到了清王朝的任用,仍被封為世襲土知府。但與此同時,朝廷大力推悼應棗行“改土歸流”。關於“改土歸流”後左氏土司和流官的關係,巍山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傳說:“改土歸流”後,蒙化府的大印由土尋戀拳疊司保管,早上官府差使到左家拿取,下午又送回,一連數年,天天如此,左家人煩透了。一天早上,差使又來取印,土司的夫人正在梳妝打扮,極不耐煩地說:“這印又不抵吃,不抵穿,誰稀罕,真是偏忙偏見鬼!”一邊說著,一邊就把玉印從樓上丟到了院子裡,還說:“今後墊烏殃端就別送來了。”差使拾起玉印一看,可惜了,玉印的邊沿已砸掉了一小塊。從此,蒙化府的玉印就以有缺口的為真。這個傳說的真偽已無法判斷,似乎也失去了辨偽的意義。這個傳說的意義在於,它從一個側面見證了清初“改土歸流”后土司實權的失落。
清鹹豐六年(1856年),回族杜文秀帶領回、漢、彝等各族人民在巍山發動反清起義,起義軍控制巍山地區達10幾年之久,土官左蔭曾在戰亂中死亡。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5月,清軍與駐守蒙化城的杜文秀起義軍激戰,左衙被戰火焚毀,據說,左衙被燒時,大火一直燒了3天3夜。
左衙雖被燒毀,但左氏承襲蒙化土知府的定製並未就此中斷,而是相沿承放婆襲一直到了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總的來說,左氏先後承襲土司官職17世,歷任知府18人,時間長達514年,是雲南土官承襲最長的土府之一。民國初年,國民政府將蒙城、新興、安遠3鄉裁歸流官管理,留隆城邑、左三村、谷波羅等20多個土城寨子歸原土司左氏管理。1950年後,左氏在巍山的統治才徹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