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Vc美白

左旋Vc美白

左旋Vc美白具有促進膠原蛋白增生,修復紫外線對肌膚的傷害,淡化黑色素功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左旋Vc美白
  • 對象:膠原蛋白增生
  • 對應:修復紫外線對肌膚的傷害
  • 屬性:黑色素功能
認識vc,

認識vc

維生素C是第一個被發現的維生素(1928年),早在1907年就發現具有預防及治療壞血病的功效,因此在藥學上稱為抗壞血酸。雖然它的化學結構直到1932年才被鑑定確認,但隨即在1933年於實驗室以人工合成出來。攝取大量的維生素C被認為可以預防感冒、胃癌及子宮癌,最近幾年在歐洲經由統計資料證實,維生素C對於胃癌確實有抑制作用。
植物中的D−葡萄糖可經由轉化酵素轉變為維生素C,動物中除了靈長類(人類、猿猴)、大白鼠與一種印度水果蝙蝠等因缺乏轉化酵素而無法合成維生素C,其他都可自行合成維生素C,不需自食物中攝取。維生素C具水溶性,無法在人體內儲存,一般超過其飽和濃度(每毫升血液中含1.02毫克),便會從尿液中排出體外。維生素C是一種強還原劑,具有抗氧化作用。人體若長期缺乏維生素C會引起壞血病。
由於維生素C是具有旋光活性的分子,經由旋光儀測定的結果,它的比旋光值是[α]18D=+19.2°(94年台南區科展數據)。既然旋光度是“+”,為何一般常說“左旋(L)”維生素C呢?這種不盡正確的說法,是誤解了維生素C的費雪投影表示式所造成的!
費雪投影
德國化學家費雪(HermannEmilFischer,1852-1919,19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提出一種在平面上描繪有機化合物立體結構的方法:以具不對稱性的碳原子為平面中心,四個原子團置於水平(A、B)和垂直(C、D)兩方向,使水平方向的原子團(A、B)突出平面上,而垂直方向(C、D)的原子團則指向平面後方,把這結構投影在平面上,就是費雪投影。
D、L的定義是從甘油醛的費雪投影來的。把高氧化態的碳原子(CHO)置於結構上方,則一級醇(CH2OH)會在結構下方,接在中央碳上的羥基(OH)在左,這樣的組態以大寫L表示。反之,中央碳上的羥基(OH)在右的組態以大寫D表示。其他物質可以依此類推,例如L-絲胺酸(L−serine),胺基(NH2)在左是L,在右是D;而D-葡萄糖(D−glucose)中五號碳相當於L-甘油醛的中央碳,接在五號碳上的羥基在右邊,因此以D表示。
費雪在定義D、L時,純就結構表達方式來看,而不是根據旋光活性來定義的。後來有旋光儀之後,又以小寫字母表示旋光度(d是右旋,l是左旋),因此D、L和右旋、左旋之間其實並無相關性!
維生素C的正確名稱
物質之所以被稱為“左旋”或“右旋”是從它的旋光度來區別的,因此旋光度是“+”,稱為右旋,以小寫字母d接在其名稱之前,如旋光度是“-”,稱為左旋,以小寫字母l表示。“d”與“l”分別是dextro和levo,意思就是右和左。旋光度須用旋光儀測量,是實驗得到的數值。
“左旋C”這個常見的錯誤名詞是從它的英文L−ascorbicacid來的,這裡的L是大寫,並不是代表左旋的l,實際應是左式的意思。左旋與左式L混淆的結果,L−ascorbicacid被誤成“左旋維生素C”,再簡化成“左旋C”,所以L−(+)−ascorbicacid的正確名稱應是“左式-右旋-維生素C”。為了修正這一迷思,下回你應把市面上的維生素C稱為“右旋C”或“左式C”才恰當!
左旋維生素C(“左旋C”)是唯一可直接被人體肌膚所吸收的維生素C形式
左旋Vc美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