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詩集編年箋釋

左宗棠詩集編年箋釋

《左宗棠詩集編年箋釋》於2020年9月由九州文化出版社出版,本書共收入左宗棠詩作二十七題,計四十八首,其中包括嶽麓出版社《左宗棠全集》所未收的四首佚詩。本書是左宗棠詩歌的首部全注全譯本,是了解左氏對人生、理想、世情、家國等方面志識的佳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左宗棠詩集編年箋釋
  • 作者:安石居士
  • 出版社:九州文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9月
  • ISBN:9789887987222
圖書簡介,作者推薦,作者簡介,目錄,

圖書簡介

黑暗時代的一束光亮,
儒家正道的救世強音,
一代偉人左宗棠的詩意人生。
《左宗棠詩集編年箋釋》將左氏一生分為四期,每期詩作合為一卷,即志學期(1812–1832),鄉居期(1832–1852),平亂期(1852–1873)和籌邊期(1874–1885)。每題作“題解”,包括編年、題意、字詞解釋、背景等內容;題內每篇均含“注釋”“譯意”兩部分。本書是了解左氏對人生、理想、世情、家國等方面志識的佳作,而箋釋者亦通過資料的收集和解讀,展現了一個可能不同於公眾以往印象的左宗棠形象。

作者推薦

為何要寫左宗棠相關的書?原本在我的印象中,左宗棠主要是作為一個軍事人物而存在,類似趙充國、李靖那種,老實說,這不能引起人的特別興趣,儘管他的故事不乏傳奇性和戲劇色彩。人們更關心的是政 治、學術、思想上的成就,換句話說是“政統”和“道統”,左宗棠在這兩方面似乎成就不大,所以不可能成為中國文化的“頂級”人物。
因為所受教育的影響(比如魯迅等人的文章),我曾經對儒學很是反感,對於所謂的“國學大師”也是嗤之以鼻。王小波去世後其作品風靡一時,他對國學的批評一度深得我心,認為不該再嚼前人嚼了無數遍的東西(王小波所謂“口香糖”)。不過此前還是接觸到儒家的一些東西,還記得有本書叫《重讀王陽明》,雖然那時更感興趣的還是佛家。工作幾年後,終於擺脫了魯迅、王小波等人的影響(不要輕視“影響”這個詞,大多數人不會深入去了解、思考),對儒家的評價趨於正面,其中王陽明及其相關的著作起到很大作用(如果僅作為一種觀念,杜維明等人的觀點也有啟發)。此後十多年時間,主要是受王學的影響,儘管我認同自由主義並以“自由主義者”自居(現在也是如此)。
直到2015年,在和朋友的聊天中我偶然提到了左宗棠。然後就開始有意無意地閱讀相關資料,其中平湖月滿網友發在天涯社區的《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左宗棠》引起我的很大興趣。繼續閱讀並思考,伴隨著對西方保守主義的認識,對左宗棠和儒學的評價也越來越高。與此同時,王學的影響在逐漸衰退……最終,我認為左宗棠幾乎全面超越了王陽明,即使是在思想方面。他所主張的“經世致用”觀點(儘管並非原創)具有基本的方法論意義,足以糾正王學之偏(事實上,在歷史上王學早就被拋棄了,但作為一種身心學問,則仍有其價值);他對西學的看法也影響到張之洞等人,並值得再作闡述。這是一種“外向型”的思維,關注於事務和社會,以及解決問題——利用已有的經典理論和經驗,當然,也可以有創新性的觀點。可以說是“格物致知”的加強版,是前人思想千錘百鍊的結晶,普遍適用於各個領域和行業,謂之儒門“正法眼藏”也無不可。
如所周知,因為激進思潮的影響,中國的現代化過程走了太多的彎路,也付出了本來無需付出的巨大代價,而文化的命脈則幾乎被連根鏟斷,回看左宗棠,當不無教益(可以對照一下左的經世致用和孫文的投機弄巧,不啻雲泥之別)。如果真有什麼“政統”或“道統”的序列,那么左宗棠這樣的人理所應當占有一個至為重要的位置:他們從儒學的傳統中吸取了養分,又以自己的思考和行動反哺了這個傳統,這是一種闡述和更新,而非簡單的重複咀嚼動作,只是他們謙虛地將自己的成就歸功於這個偉大的傳統。
所以,這本書的實際目的不在於詩詞詮釋或鑑賞,而在於闡述左宗棠的思想,同時試圖恢復儒學作為正學或正道應有的榮光——令人愉快的是,已經有很多人在做這樣的事了。
2021.03.10初稿,2021.03.27略作修改。

作者簡介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 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晚清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洋務運動領導者之一。1852年起兩度入湖南巡撫幕府,參與剿滅太平軍。1860年募練楚軍,赴江西、浙江作戰。任浙江巡撫、閩浙總督,於1866年初肅清太平軍餘部。旋調任陝甘總督、督辦陝甘軍務,協剿西捻軍,並平定陝甘回民起義。任協辦大學士、東閣大學士。1875年任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1878年初收復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晉為二等恪靖侯。1881年任軍機大臣,旋外任兩江總督。1884年再任軍機大臣,中法戰爭全面爆發後力主抗法,出任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1885年9月病逝於福州,諡文襄。
安石居士,亦作安石,江蘇淮安人。以景仰東晉謝安,故以其字自號。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現任職於上海某科研機構。因偶然之機緣對左宗棠產生興趣,進而發現,由於種種原因和偏見,他的重要性被嚴重低估了。他是中國偉大傳統的身體力行者和有力捍衛者,他的行動和思考關係到中國人的長遠福祉,而非僅是應對一時的——儘管實際過程足夠漫長——來自西方文明的挑戰。遂作此書,庶幾可發前賢之微旨。

目錄

凡例
序言
●卷一 志學(1812–1832)
辛卯夏仲兄客武昌送別後卻寄
●卷二 鄉居(1832–1852)
癸巳燕台雜感八首
賦得“以禮制心”得誠字
賦得“王道平平”得偏字
賦得“泉細寒聲生夜壑”得聲字
二十九歲自題小像八首
感事四首
題羅權如《讀書秋樹根圖》
陶氏園聽彭山人琴
催楊紫卿畫梅
●卷三 平亂(1852–1873)
題夏憩亭《漢水湘雲遞雁聲圖》
題鄧厚甫《采芝圖》
題孫芝房《蒼筤谷圖》
壬戌九日軍次龍丘作
崇安道中和同征諸子,用原韻
題《鄧完白先生日觀峰圖》
題無錫王君樂山及子燮遺像
題裕時卿《晚涼看洗馬圖》
吳桐雲西來,且喜且惱,出冊索題,漫書二絕句
澄清閣公宴詩
●卷四 籌邊(1874–1885)
題顧超《秋山無盡圖》
秋日泛舟泉湖作
題瞿子玖學士先德《自濟圖》《分燈課子圖》
題羅忠節公遺像
題許蘭友《廿四橋圖》
題《焦尾閣圖冊》
題《疏勒望雲圖》
附錄一 左宗棠年譜簡編
附錄二 《左文襄公詩文別集》識語及跋語
附錄三 主要參考文獻目錄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