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襄公十四年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儒家十三經之一。《左傳》既是古代史學名著,也是文學名著。《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魯國國史、儒家六經之一的《春秋》編成,記敘範圍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間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秀的散文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左傳·襄公十四年
  • 作品別名:春秋左氏傳
  • 創作年代:春秋末年
  • 作品出處:左傳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左丘明
原文,譯文,

原文

十四年春,吳告敗於晉。會於向,為吳謀楚故也。范宣子數吳之不德也,以退吳人。
國學執莒公子務婁,以其通楚使也。
國學將執戎子駒支。范宣子親數諸朝,曰:“來!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離於瓜州,乃祖吾離被苫蓋,蒙荊棘,以來歸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與女剖分而食之。今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蓋言語漏泄,則職女之由。詰朝之事,爾無與焉!與將執女!”對曰:“昔秦人負恃其眾,貪於土地,逐我諸戎。惠公蠲其大德,謂我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棄。賜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我諸戎除翦其荊棘,驅其狐狸豺狼,以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於今不貳。昔文公與秦伐鄭,秦人竊與鄭盟而舍戍焉,於是乎有餚之師。晉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師不復,我諸戎實然。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踣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來,晉之百役,與我諸戎相繼於時,以從執政,猶餚志也。豈敢離逖?今官之師旅,無乃實有所闕,以攜諸侯,而罪我諸戎!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不通,言語不達,何惡之能為?不與於會,亦無瞢焉!”賦《青蠅》而退。宣子辭焉,使即事於會,成愷悌也。於是,子叔齊子為季武子介以會,自是晉人輕魯幣,而益敬其使。
國學吳子諸樊既除喪,將立季札。季札辭曰:“曹宣公之卒也,諸侯與曹人不義曹君,將立子臧。子臧去之,遂弗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節。’君,義嗣也。誰敢奸君?有國,非吾節也。札雖不才,願附於子臧,以無失節。”固立之。棄其室而耕。乃舍之。
國學夏,諸侯之大夫從晉侯伐秦,以報櫟之役也。晉侯待於竟,使六卿帥諸侯之師以進。及涇,不濟。叔向見叔孫穆子。穆子賦《匏有苦葉》。叔向退而具舟,魯人、莒人先濟。鄭子蟜見衛北宮懿子曰:“與人而不固,取惡莫甚焉!若社稷何?”懿子說。二子見諸侯之師而勸之濟,濟涇而次。秦人毒涇上流,師人多死。鄭司馬子蟜帥鄭師以進,師皆從之,至於棫林,不獲成焉。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欒黶曰:“晉國之命,未是有也。余馬首欲東。”乃歸。下軍從之。左史謂魏莊子曰:“不待中行伯乎?”莊子曰:“夫子命從帥。欒伯,吾帥也,吾將從之。從帥,所以待夫子也。”伯游曰:“吾令實過,悔之何及,多遺秦禽。”乃命大還。晉人謂之遷延之役。
國學欒針曰:“此役也,報櫟之敗也。役又無功,晉之恥也。吾有二位於戎路,敢不恥乎?”與士鞅馳秦師,死焉。士鞅反,欒黶謂士匄曰:“余弟不欲住,而子召之。余弟死,而子來,是而子殺余之弟也。弗逐,余亦將殺之。”士鞅奔秦。
國學於是,齊崔杼、宋華閱、仲江會伐秦,不書,惰也。向之會亦如之。衛北宮括不書於向,書於伐秦,攝也。
國學秦伯問於士鞅曰:“晉大夫其誰先亡?”對曰:“其欒氏乎!”秦伯曰:“以其汰乎?”對曰:“然。欒黶汰虐已甚,猶可以免。其在盈乎!”秦伯曰:“何故?”對曰:“武子之德在民,如周人之思召公焉,愛其甘棠,況其子乎?欒黶死,盈之善未能及人,武子所施沒矣,而黶之怨實章,將於是乎在。”秦伯以為知言,為之請於晉而復之。
國學衛獻公戒孫文子、寧惠子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而射鴻於囿。二子從之,不釋皮冠而與之言。二子怒。孫文子如戚,孫蒯入使。公飲之酒,使大師歌《巧言》之卒章。大師辭,師曹請為之。初,公有嬖妾,使師曹誨之琴,師曹鞭之。公怒,鞭師曹三百。故師曹欲歌之,以怒孫子以報公。公使歌之,遂誦之。
國學蒯懼,告文子。文子曰:“君忌我矣,弗先。必死。”並帑於戚而入,見蘧伯玉曰:“君之暴虐,子所知也。大懼社稷之傾覆,將若之何?”對曰:“君制其國,臣敢奸之?雖奸之,庸如愈乎?”遂行,從近關出。公使子蟜、子伯、子皮與孫子盟於丘宮,孫子皆殺之。四月己未,子展奔齊。公如鄄,使子行於孫子,孫子又殺之。公出奔齊,孫氏追之,敗公徒於河澤。鄄人執之。
國學初,尹公佗學射於庚公差,庚公差學射於公孫丁。二子追公,公孫丁御公。子魚曰:“射為背師,不射為戮,射為禮乎。”射兩軥而還。尹公佗曰:“子為師,我則遠矣。”乃反之。公孫丁授公轡而射之,貫臂。
國學子鮮從公,及竟,公使祝宗告亡,且告無罪。定姜曰:“無神何告?若有,不可誣也。有罪,若何告無?舍大臣而與小臣謀,一罪也。先君有冢卿以為師保,而蔑之,二罪也。余以巾櫛事先君,而暴妾使余,三罪也。告亡而已,無告無罪。”
國學公使厚成叔吊於衛,曰:“寡君使瘠,聞君不撫社稷,而越在他竟,若之何不吊?以同盟之故,使瘠敢私於執事曰:‘有君不弔,有臣不敏,君不赦宥,臣亦不帥職,增淫發泄,其若之何?’”衛人使大叔儀對曰:“群臣不佞,得罪於寡君。寡君不以即刑而悼棄之,以為君憂。君不忘先君之好,辱吊群臣,又重恤之。敢拜君命之辱,重拜大貺。”厚孫歸,復命,語臧武仲曰:“衛君其必歸乎!有大叔儀以守,有母弟鱄以出,或撫其內,或營其外,能無歸乎?”
國學齊人以郲寄衛侯。及其復也,以郲糧歸。右宰谷從而逃歸,衛人將殺之。辭曰:“余不說初矣,余狐裘而羔袖。”乃赦之。衛人立公孫剽,孫林父、寧殖相之,以聽命於諸侯。
國學衛侯在郲,臧紇如齊,唁衛侯。與之言,虐。退而告其人曰:“衛侯其不得入矣!其言糞土也,亡而不變,何以復國?”子展、子鮮聞之,見臧紇,與之言,道。臧孫說,謂其人曰:“衛君必入。夫二子者,或挽之,或推之,欲無入,得乎?”
國學師歸自伐秦,晉侯舍新軍,禮也。成國不過半天子之軍,周為六軍,諸侯之大者,三軍可也。於是知朔生盈而死,盈生六年而武子卒,彘裘亦幼,皆未可立也。新軍無帥,故舍之。
國學師曠侍於晉侯。晉侯曰:“衛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對曰:“或者其君實甚。良君將賞善而刑淫,養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愛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匱神乏祀,百姓絕望,社稷無主,將安用之?弗去何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為之貳,使師保之,勿使過度。是故天子有公,諸侯有卿,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商、皂、隸、牧、圉皆有親昵,以相輔佐也。善則賞之,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革之。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補察其政。史為書,瞽為詩,工誦箴諫,大夫規誨,士傳言,庶人謗,商旅於市,百工獻藝。故《夏書》曰:‘遒人以木鐸徇於路。官師相規,工執藝事以諫。’正月孟春,於是乎有之,諫失常也。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一人肆於民上,以從其淫,而棄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國學秋,楚子為庸浦之役故,子囊師於棠以伐吳,吳不出而還。子囊殿,以吳為不能而弗儆。吳人自皋舟之隘要而擊之,楚人不能相救。吳人敗之,獲楚公子宜谷。
國學王使劉定公賜齊侯命,曰:“昔伯舅大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師保萬民,世胙大師,以表東海。王室之不壞,繄伯舅是賴。今余命女環!茲率舅氏之典,纂乃祖考,無忝乃舊。敬之哉,無廢朕命!”
國學晉侯問衛故於中行獻子,對曰:“不如因而定之。衛有君矣,伐之,未可以得志而勤諸侯。史佚有言曰:‘因重而撫之。’仲虺有言曰:‘亡者侮之,亂者取之,推亡固存,國之道也。’君其定衛以待時乎!”
國學冬,會於戚,謀定衛也。
國學范宣子假羽毛於齊而弗歸,齊人始貳。
國學楚子囊還自伐吳,卒。將死,遺言謂子庚:“必城郢。”君子謂:“子囊忠。君薨不忘增其名,將死不忘衛社稷,可不謂忠乎?忠,民之望也。《詩》曰:‘行歸於周,萬民所望。’忠也。”

譯文

十四年春季,吳國到晉國報告戰敗情況,季孫宿,叔老和晉國的士匄、齊國人、宋國人、衛國人、鄭國公孫躉、曹國人、莒國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和吳國人在向地會見,這是為吳國策划進攻楚國的緣故。范宣子責備吳國不道德,以此拒絕了吳國人。
晉國逮捕了莒國的公子務婁,這是因為莒國的使者和楚國有來往。將要逮捕戎子駒支,范宣子親自在朝廷上責備他,說:“過來,姜戎氏!從前秦國人追逐你的祖父吾離到瓜州,你的祖父吾離身披蓑衣、頭戴草帽前來歸附我們先君。我們先君惠公只有並不太多的土田,還和你的祖父平分著吃。現在諸侯事奉我們寡君不如從前,這是因為說話泄漏機密,應當是由於你的緣故。明天早晨的事情,你不要參加了。如果參加,將要把你抓起來。”戎子回答說:“從前秦國人仗著他們人多,貪求土地,驅逐我們各部戎人。晉惠公顯示了他的大德,說我們各部戎人,都是四岳的後代,不能加以丟棄。賜給我們南部邊境的土田,那裡是狐狸居住的地方,豺狼嚎叫的地方。我們各部戎人砍伐這裡的荊棘,驅逐這裡的狐狸豺狼,作為先君不侵犯不背叛的臣下,直到如今沒有三心二意。從前晉文公和秦國進攻鄭國時,秦國人偷偷地和鄭國結盟而並派兵戍守,因此就有餚地的戰役。晉國在上邊抵禦,戎人在下邊對抗,秦國的軍隊回不去,實在是我們各部戎人出力才讓他們這樣的。譬如捕鹿,晉國人抓住它的角,各部戎人拖住了它的後腿,和晉國一起讓它仆倒。戎人為什麼不能免於罪責呢?從這個時候以來,晉國的多次戰役,我各部戎人沒有不按時與晉軍共同參加,以追隨執事,如同支援餚地戰役一樣,豈敢違背?現在各級官員恐怕實在有著過失,因而使諸侯有二心反倒要責怪我們各部戎人!我們各部戎人飲食衣服和中原不同,財禮不相往來,言語不通,能夠做什麼壞事呢?不參加明天的會見,我也沒有什麼不舒暢的。”賦了《青蠅》這首然後退下。范宣子表示歉意,讓他參加會見的事務,顯示了平易而不聽讒言的美德。當時子叔齊子作為季武子的副手而參加會見,從此晉國人減輕了魯國的財禮而更加敬重魯國的使臣。
吳子諸樊已經免除了喪服,打算立季札為國君,季札辭謝說:“曹宣公死的時候,諸侯和曹國人不贊成曹成公,打算立子臧為國君。子臧離開了曹國,曹國人就沒有按原來的計畫去做,以成全了曹成公。君子稱讚子臧說‘能夠保持節操’。君王是合法的繼承人,誰敢冒犯君位?據有國家,不是我的節操。札雖然沒有才能,願意追隨子臧,以不失節操。”諸樊堅決要立他為國君,季札丟掉了他的家產而去種田,於是就不再勉強他。
夏季,諸侯的大夫跟隨著晉悼公進攻秦國,以報復櫟地一役。晉悼公在國境內等待,讓六卿率領諸侯的軍隊前進。到達涇水,諸侯的軍隊不肯渡河。叔向進見叔孫穆子,穆子賦《匏有苦葉》這首詩。叔向退出以後就準備船隻,魯國人、莒國人先渡河。鄭國的子蟜進見衛國的北宮懿子說:“親附別人而不堅定,最使人討厭了,把國家怎么辦?”懿子很高興。兩個人去見諸侯的軍隊而勸他們渡河,軍隊渡過涇水駐紮下來。秦國人在涇水上游放置毒物,諸侯的軍隊死去很多。鄭國司馬子?率領鄭國的軍隊前進,其他國家的軍隊也都跟上,到達棫林,不能讓秦國屈服講和。荀偃命令說:“雞叫套車,填井平灶,你只看著我的馬首而行動。”欒黶說:“晉國的命令,從來沒有這樣的。我的馬頭可要往東呢。”就回國了。下軍跟隨他回去。左史對魏莊子說:“不等中行伯了嗎?”魏莊子說:“他老人家命令我們跟從主將,欒黶,是我的主將,我打算跟從他。跟從主將,也就是合理地對待他老人家。”荀偃說:“我的命令確實有錯誤,後悔哪裡來得及,多留下人馬只能被秦國俘虜。”於是就命令全軍撤退。晉國人稱這次戰役為“遷延之役”。
欒針說:“這次戰役,是為了報復櫟地的戰敗。作戰又沒有功勞,這是晉國的恥辱。我兄弟倆在兵車上,哪能不感到恥辱呢?”和士鞅沖入秦軍中間,戰死,士鞅回來。欒黶對士匄說:“我的兄弟不想前去,你的兒子叫他去。我的兄弟戰死,你的兒子回來,這是你的兒子殺了我的兄弟。如果不趕走他,我也要殺死他。”士鞅逃亡到秦國。
當時,齊國崔杼、宋國華閱、仲江一起進攻秦國。《春秋》沒有記載他們的名字,是由於他們怠惰。向地會見的記載也和這一樣。對衛國的北宮括在向地的會見不加記載,而記載在這次攻打秦國的戰役中,這是由於他積極幫助的緣故。
秦景公問士鞅說:“晉國的大夫誰先滅亡?”士鞅回答說:“恐怕是欒氏吧!”秦景公說:“由於他的驕橫嗎?”士鞅回答說:“對。欒黶太驕橫了,還可以免於禍難,禍難恐怕要落在欒盈的身上吧!”秦景公說:“為什麼?”士鞅回答說:“欒武子的恩德留在百姓中間,好像周朝人思念召公,就愛護他的甘棠樹,何況他的兒子呢?欒黶死了,盈的好處沒有能到達別人那裡,欒武子所施捨的又逐漸完了,而對欒黶的怨恨實在太明顯,所以滅亡將會落在欒盈身上了。”秦景公認為這是有見識的話,就為士鞅向晉國請求而恢復了他的職位。
衛獻公約請孫文子、寧惠子吃飯,這兩個人都穿上朝服在朝廷上等待。太陽快下山了還不召見,反而在林子裡射鴻雁。兩個人跟到林子裡,衛獻公不取下皮帽跟他們說話。兩個人都生氣。孫文子去了戚地,孫蒯入朝請命。衛獻公招待孫蒯喝酒,讓樂官唱《巧言》的最後一章。樂宮辭謝。樂工師曹請求歌唱這一章。當初,衛獻公有一個寵妾,讓師曹教她彈琴,師曹鞭打過她。衛獻公生氣,鞭打師曹三百下。所以現在師曹想利用唱這章詩的機會,來激怒孫蒯,以作為對衛獻公的報復。衛獻公讓師曹歌唱,師曹作了朗誦。
孫蒯恐懼,告訴孫文子。孫文子說:“國君忌恨我了,如果不先下手,就必死於他的手中。”孫文子把家中大小集中在戚地,然後進入國都,遇見蘧伯玉,說:“國君的暴虐,這是您所知道的。我很害怕國家的顛覆,您準備怎么辦?”蘧伯玉回答說:“國君控制他的國家,下臣哪裡敢冒犯他?即使冒犯了他,立了新的國君,難道能確知比舊的國君會強一些嗎?”於是就從最近的關口出國。
衛獻公派子蟜、子伯、子皮和孫文子在丘宮結盟,孫文子把他們全都殺了。四月二十六日,子展逃亡到齊國,衛獻公到了鄄地,派子行向孫文子請求和解,孫文子又殺了他。衛獻公逃亡到齊國,孫家的人追了上去,把衛獻公的親兵在阿澤擊敗,鄄地人逮捕了敗兵。
當初,尹公佗到庾公差那裡學射箭,庾公差又到公孫丁那裡學射箭,尹公佗和庾公差追逐衛獻公,公孫丁駕御衛獻公的車子。庾公差說:“如果射,是背棄老師;不射,將被誅戮,射了還是合於禮的吧!”射中了車子兩邊的曲木然後回去。尹公佗說:“您為了老師,我和他的關係就遠了。”於是回過車去追趕。公孫丁把馬韁遞給衛獻公然後向尹公佗射去,射穿了他的臂膀。
子鮮跟隨衛獻公出亡。到達邊境,衛獻公派祝宗向祖先報告逃亡,同時說自己沒有罪過。定姜說:“如果沒有神靈,報告什麼?如果有,就不能欺騙。有罪,為什麼報告說沒有罪?不與大臣商量而和小臣商量,這是第一條罪。先君有正卿作為師保,而你卻輕視他們,這是第二條罪。我用手巾梳子事奉過先君,而你殘暴地對待我像對婢妾一樣,這是第三條罪。只報告逃亡算了,不要報告沒有罪!”
魯襄公派厚成叔到衛國慰問,說:“寡君派遣瘠,聽說君王失去了國家而流亡在別國境內,怎么能不來慰問?由於同盟的緣故,謹派瘠私下對大夫們說:‘國君不善良,臣下不明達事理,國君不寬恕,臣下也不盡職責,積怨很久而發泄出來,怎么辦?’”衛國人派太叔儀回答,說:“下臣們沒有才能,得罪了寡君。寡君不把下臣們依法懲處,反而遠遠地拋棄了下臣們,以成為君王的憂慮。君王不忘記先君的友好,承您來慰問下臣們,又再加哀憐。謹拜謝君王的命令,再拜謝對下臣們的哀憐。”厚成叔回國復命,告訴臧武仲說:“衛君恐怕會回去的吧!有太叔儀留守,有同胞兄弟鱄和他一起出國。有人安撫國內,有人經營國外,能夠不回去嗎?”
齊國人把郲地讓給衛獻公寄住。等到衛獻公復位的時候,還帶著郲地的糧食回去。右宰谷先跟從衛獻公後來又逃回國去,衛國人要殺掉他。他辯解說:“對過去的事情我不是樂於乾的。我穿的是狐皮衣羊皮袖子。”於是就赦免了他。衛國人立公孫剽為國君,孫林父、寧殖輔助他,以聽取諸侯的命令。
衛獻公在郲地,臧紇去到齊國慰問衛獻公。衛獻公和他說話,態度粗暴。臧紇退出以後告訴他的手下人說:“衛獻公大概不能回國了。他的話好像糞土。逃亡在外而不悔改,怎么能夠恢復國君的地位呢?”子展、子鮮聽說這話,進見臧紇,和他們說話,通情達理。臧紇很高興,對他的手下人說:“衛君一定能回國。這兩個人,有的拉他,有的推他,想不回國,行嗎?”
軍隊進攻秦國回來。晉悼公取消新軍,這是合於禮的。大國不超過天子軍隊的一半。周朝編定六個軍,諸侯中強大的,三個軍就可以了。當時,知朔生了盈就死去,盈出生六年以後武子就死了,彘裘也還小,都不能做繼承人。新軍沒有主將,所以就取消編制解散了。
師曠隨侍在晉悼公旁邊,晉悼公說:“衛國人趕走他們的國君,不也太過分了嗎?”師曠回答說:“也許是他們國君實在太過分了。好的國君將會獎賞善良而懲罰邪惡,撫養百姓好像兒女,覆蓋他們好像上天一樣,容納他們好像大地一樣。百姓尊奉國君,熱愛他好像父母,尊仰他好像日月,恭敬他好像神靈,害怕他好像雷霆,哪裡能夠趕走呢?國君,是祭神的主持者同時是百姓的希望。如果讓百姓的財貨缺乏,神靈失去了祭祀者,百姓絕望,國家沒有主人,哪裡還用得著他?不趕走乾什麼?上天生了百姓而立他們的國君,讓他統治他們,不讓失去天性。有了國君而又為他設立輔佐,讓他們去教育保護他,不讓他做事過分。由於這樣天子有公,諸侯有卿,卿設定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商、皂、隸、牧、圉各有他們親近的人,用來互相幫助。善良就獎賞,過失就糾正,患難就救援,錯失就改正。從天子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來觀察補救他們的過失。太史加以記載,樂師寫作詩歌,樂工誦讀箴諫,大夫規勸開導,士傳話,庶人指責,商人在市場上議論,各種工匠獻技藝。所以《夏書》說:“宣令的官員搖著木鐸在大路上巡行,官師小吏規勸,工匠呈獻技藝以作為勸諫。”正月初春,在這個時候有人在路上搖動木鐸,這是由於勸諫失去常規的緣故。上天愛護百姓無微不至,難道會讓一個人在百姓頭上任意妄為,以放縱他的邪惡而失去天地的本性?一定不會這樣的。”
秋季,楚康王由於庸浦這次戰役的緣故,讓子囊在棠地出兵,以攻打吳國。吳軍不出戰,楚軍就回去了。子囊殿後,認為吳國無能因而不加警戒。吳國人從皋舟的險道上攔腰截擊楚軍,楚國人不能彼此救應,吳國人打敗了他們,俘虜了楚國公子宜谷。
周靈王派劉定公將榮寵賜給齊靈公,說:“從前伯舅太公輔助我先王,作為周室的左右手,百姓的師保。世世代代酬謝太師的功勞,為東海各國的表率。王室之所以沒有敗壞,所依靠的就是伯舅。現在我命令你環,孜孜不倦地遵循舅氏的常法,繼承你的祖先,不要玷辱你的先人。要恭敬啊!不要廢棄我的命令!”
晉悼公向中行獻子詢問衛國的事情。中行獻子回答說:“不如根據現狀而安定它。衛國有國君了,攻打它,不見得能夠如願,反而煩勞諸侯。史佚有話說:‘因為他已經安定而加以安撫。’仲虺有話說:‘滅亡著的可以欺侮,動亂著的可以打倒。推翻已滅亡的鞏固已存在的,這是國家的常道。’君王還是安定衛國以等待時機吧!”
冬季,季孫宿和晉國的士匄,宋國華閱、衛國孫林父、鄭國公孫蠆、莒人、邾人在戚地會見,這是為了商討安定衛國。
范宣子在齊國借了裝飾儀仗的羽毛而不歸還,齊國人開始有了二心。
楚國的子囊進攻吳國回來後,就死了。臨死,遺言對子庚說:“一定要在郢地築城。”君子認為:“子囊忠心。國君死,不忘記謚他為‘共’;臨死,不忘記保衛國家,難道能不說他忠心嗎?忠心,是百姓的希望。《詩》說,‘行動歸結到忠信,這是廣大百姓的希望’,這就是忠心的意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