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合作社

工業合作社
抗日戰爭初期組織並建立的製造軍需、民用工業物資的各種工業生產合作基層組織。1937年11月由胡愈之(1896-1986)、E·斯諾(1905-1972)和R·艾黎(1897-1987)等在上海發起組織工業合作社的運動,這個運動受到中國共產黨的支持和鼓勵,並獲得園民政府有關方面的同意。1938年8月,在漢口決定成立中國工業合作協會,作為推進工業合作運動的領導機構,是年年底在重慶正式成立,並在西北、川康、東南、西南等地設立工合辦事處,下設二合事務所,組建各種工業生產合作社。中國工業合作協會由以下七個部門構成:(1)紡織工業;(2)化輕工業;(3)礦冶工業;〈4)機器工業;(5)電器工業;(6)交通用具工業;(7)其他工業,指不屬於以上工業部門的各種工業,工業合作的社員都是勞動者,合作社從收入中撥出一部分平均分配於社員,能使社員生活得到一些改善。1939年5月,當時留在香港的宋天齡等發起成立工合國際健過委員會,由宋慶齡任該會名譽主席。1942年底統計,有近3000個工業合作社,社員3萬多人,每月生產總2500萬元,社員股金600萬元,工業合作協會和銀行對工業合作注的貸款約8000萬元。後來工業合作社數逐漸減少。抗戰勝利後,中國工業合作協會遷至上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遷至北京,1951年合併於全國合作總社。後經國務院領導同意,恢復活動,於1983年11月召開工合全國代表會議,推選薛莓橋為名譽理事長。該會開展組社、培調、諮詢等業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