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學結合新思維高職高專航海技術類“十二五”規劃教材》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工學結合新思維高職高專航海技術類“十二五”規劃教材
- 作者:張世良 黃躍華
- 出版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3月
內容簡介,目 錄,
內容簡介
本教材將船用雷達與ARPA的組成、工作原理、性能與局限性、操作使用、維護保養、調整及工作狀態的判定方法等專業知識點與技槳殼棕能點劃歸為兩篇。上篇為船用雷達及觀測,包括4個教學模組、20個子模組;下篇為自動雷達標繪儀(ARPA),包括4個教學模組、13個子模組。本教材的內容選取、體例安排和深廣度設計,不僅考慮到航海類高等職業教育突出技能培養的特點,同時還注意到《國際STCW公約》對船舶駕駛員操作雷達和ARPA的要求,重點突出,重在實用。
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努力實現職業性、實用性和開放性的特色:
(1)著眼崗位能力。依據航海技術專業學生未來在海船船員崗位的從業能力需求,打破傳統教材的編寫格式,基於船員崗位的工作過程霉歡閥與核心技能重新構建教材內容,教學內容的選取與安排充分體現“任務驅動”、“工學結合”、“教學做一體”;
(2)明確訓練目標。變革傳統教材中把教學內容與習題分離設定的做法,在“學習與訓練目標”和“模組導學”的引領下,將《船舶雷達與ARPA》課程的知識點與技能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方便教師指導學生真實走進海船船員的《船舶雷達與ARPA》領域,也便於學辨遙棕熱生及時跟進、實訓操作,直至紮實掌握;
(3)重嫌榜漿在學做一體。教材中適時插入“想一想”、“議一議”、“練一練”的項目,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與教師互動,也生動巧妙地引發學生自覺地將所學的知識點轉化為技能;
(4)突出工學結合。緊密結合航海技術類專業學生考取《國家海事局海船船員適任證書》的需求,在每個子模組後都安排了“思考與訓練”, 加入適量模擬題,既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後續課程的學習和適應工作崗位奠定良好基礎,又有利於學生順利通過國家級考試;
(5)開發職業潛質。本教材在依據海船船員崗位操作技能,重點培養學生航海實踐能力的同時,緊密結合現代船舶特點和未來船舶技術發展趨勢,以《資料卡》方式融入船舶雷達與ARPA方面的最新航海技術,以利學生開發職業潛質,拓展知識層次。
《船舶雷達與ARPA》由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張世良和黃躍華老師擔任主編。副主編為天津海運職
業學院張弘、陳永利和周章海老師。天津海運職業學院的郭斌和天津理工大學的趙薪老師參與了本
教材部分模組的編寫。具體編寫情況為:模組一、三,張世良、張弘編寫;模組二、四,張世良兆料射、
陳永利編寫;模組五,黃躍華、趙薪編寫;模組六、黃躍華、郭斌編寫;模組七、八,黃躍華、周
章海編寫;附錄,張世良整理提供。天津海運職業學院航海系主任吳金龍老師擔任本書的主審。張
世良老師負責全書的統稿。
本教材在建設與編寫過程中得到了中遠散貨運輸有限公司的船長、天津海事局領導、天津理工
大學與河北交通職業學院、哈爾濱航運學校專業課教師的大力幫助,為本教材提供了大量業務案例
及建議,增添了本書亮點。同時,也得到了天津海運職業學院院長馬魁君教授和副院長王坤龍的大
力支持、協調與幫助。天津對外經濟貿易職業學院魏秀敏教授在本書的編寫思路、框架設計、內容
選取與特色彰顯方面給予了精心指導,在此向他們表示最真摯的謝意。
(4)突出工學結合。緊密結合航海技術類專業學生考取《國家海事局海船船員適任證書》的需求,在每個子模組後都安排了“思考與訓練”, 加入適量模擬題,既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後續課程的學習和適應工作崗位奠定良好基礎,又有利於學生順利通過國家級考試;
(5)開發職業潛質。本教材在依據海船船員崗位操作技能,重點培養學生航海實踐能力的同時,緊密結合現代船舶特點和未來船舶技術發展趨勢,以《資料卡》方式融入船舶雷達與ARPA方面的最新航海技術,以利學生開發職業潛質,拓展知識層次。
《船舶雷達與ARPA》由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張世良和黃躍華老師擔任主編。副主編為天津海運職
業學院張弘、陳永利和周章海老師。天津海運職業學院的郭斌和天津理工大學的趙薪老師參與了本
教材部分模組的編寫。具體編寫情況為:模組一、三,張世良、張弘編寫;模組二、四,張世良兆料射、
陳永利編寫;模組五,黃躍華、趙薪編寫;模組六、黃躍華、郭斌編寫;模組七、八,黃躍華、周
章海編寫;附錄,張世良整理提供。天津海運職業學院航海系主任吳金龍老師擔任本書的主審。張
世良老師負責全書的統稿。
本教材在建設與編寫過程中得到了中遠散貨運輸有限公司的船長、天津海事局領導、天津理工
大學與河北交通職業學院、哈爾濱航運學校專業課教師的大力幫助,為本教材提供了大量業務案例
及建議,增添了本書亮點。同時,也得到了天津海運職業學院院長馬魁君教授和副院長王坤龍的大
力支持、協調與幫助。天津對外經濟貿易職業學院魏秀敏教授在本書的編寫思路、框架設計、內容
選取與特色彰顯方面給予了精心指導,在此向他們表示最真摯的謝意。
目 錄
上篇 船用雷達與觀測
模組一 船用雷達設備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3 子模組一 雷達測距、測方位原理4
騙良估企 子模組二 雷達基本組成6
子模組三 雷達中頻電源和觸發脈衝發生器9
子模組四 雷達發射機11
子模組五 波導及雷達天線系統19
子模組六 收發開關27
子模組七 雷達接收機29
子模組八 雷達顯示器39
子模組九 雷達附屬裝置59
模組二 雷達使用性能及其影響因素67
子模組一 船用雷達測距及其影響因素68
子模組二 船用雷達測方位及其影響因素81
子模組三 雷達主要技術指標及其對使用性能的影響86
子模組四 影響雷達回波正常觀測的因素92
模組三 船用雷達定位與導航101
子模組一 雷達定位102
子模組二 雷達導航106
子模組三 雷達避碰108
子模組四 雷達航標及搜救雷達應答器117
模故雄塊四 雷達安裝與使用維護125
子模組一 雷達的安裝與驗收126
子模組二 雷達的操作使用130
子模組三 雷達的維護保養140
下篇 船用自動雷達標繪儀(ARPA)
模組五 ARPA系統的組成及標繪原理145
子模組一 普通船用雷達在船舶避碰中的套用146
子模組二 ARPA系統的組成及分類151
模組六 ARPA系統的跟蹤原理及報警157
子模組一 雷達信號的預處理157
子模組二 目標的自動檢測、錄取和跟蹤162
子模組三 自動跟蹤的局限性171
子模組四 目標參數的自動計算及碰撞危險判斷175
子模組五 ARPA顯示方式及選用184
子模組六 ARPA的自動報警與系統測試功能196
子模組七 試操船201
模組七 ARPA精度的影響因素與局限性209
子模組一 ARPA系統誤差源及其性能精度的影響因素210
子模組二 ARPA系統的局限性221
模組八 ARPA的操作及實際套用231
子模組一 ARPA的基本操作232
子模組二 ARPA的避碰套用237
思考與訓練參考答案245
附錄一 船用雷達設備推薦性能標準247
附錄二 IMO關於ARPA性能標準的規定251
附錄三 船用雷達與ARPA常用辭彙英漢對照表257
參考文獻268
模組一 船用雷達設備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3 子模組一 雷達測距、測方位原理4
騙良估企 子模組二 雷達基本組成6
子模組三 雷達中頻電源和觸發脈衝發生器9
子模組四 雷達發射機11
子模組五 波導及雷達天線系統19
子模組六 收發開關27
子模組七 雷達接收機29
子模組八 雷達顯示器39
子模組九 雷達附屬裝置59
模組二 雷達使用性能及其影響因素67
子模組一 船用雷達測距及其影響因素68
子模組二 船用雷達測方位及其影響因素81
子模組三 雷達主要技術指標及其對使用性能的影響86
子模組四 影響雷達回波正常觀測的因素92
模組三 船用雷達定位與導航101
子模組一 雷達定位102
子模組二 雷達導航106
子模組三 雷達避碰108
子模組四 雷達航標及搜救雷達應答器117
模故雄塊四 雷達安裝與使用維護125
子模組一 雷達的安裝與驗收126
子模組二 雷達的操作使用130
子模組三 雷達的維護保養140
下篇 船用自動雷達標繪儀(ARPA)
模組五 ARPA系統的組成及標繪原理145
子模組一 普通船用雷達在船舶避碰中的套用146
子模組二 ARPA系統的組成及分類151
模組六 ARPA系統的跟蹤原理及報警157
子模組一 雷達信號的預處理157
子模組二 目標的自動檢測、錄取和跟蹤162
子模組三 自動跟蹤的局限性171
子模組四 目標參數的自動計算及碰撞危險判斷175
子模組五 ARPA顯示方式及選用184
子模組六 ARPA的自動報警與系統測試功能196
子模組七 試操船201
模組七 ARPA精度的影響因素與局限性209
子模組一 ARPA系統誤差源及其性能精度的影響因素210
子模組二 ARPA系統的局限性221
模組八 ARPA的操作及實際套用231
子模組一 ARPA的基本操作232
子模組二 ARPA的避碰套用237
思考與訓練參考答案245
附錄一 船用雷達設備推薦性能標準247
附錄二 IMO關於ARPA性能標準的規定251
附錄三 船用雷達與ARPA常用辭彙英漢對照表257
參考文獻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