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合GUNGHO

工合GUNGHO

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簡稱工合國際)是在中國從事合作社促進事業的國際性民間組織。它於抗日戰爭時期1939年在香港成立,1952年中止工作,1987年在北京重新恢復活動。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
  • 總部地點:北京
  • 成立時間:1939年
  • 公司類型:國際性民間組織
  • 簡稱:工合國際
  • 成立地點:香港
  • 中止時期:1952年至1987年
簡介,宗旨和任務,歷史沿革,主要活動,

簡介

工合標誌
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簡稱工合國際)是在中國從事合作社促進事業的國際性民間組織。它於抗日戰爭時期1939年在香港成立,1952年中止工作,1987年在北京重新恢復活動。

宗旨和任務

工合國際的宗旨,是在中國促進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促使合作社成為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柱,從而使人民民眾從中受益,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活質量、提高精神文化素養,促進共同富裕和社會和諧發展。
工合國際的主要任務是:
發展同國際和各國合作社組織、志願援助中國合作社發展的友好團體和熱心合作社事業人士的廣泛聯繫、交流與合作;爭取對中國合作社發展的國際支援;
宣傳和推行國際合作社運動通行的合作社原則;並以此原則為指引,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合作社發展可行途徑,促進各種類型和形式的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
推動為合作社提供社會化服務的各種合作社支持系統的建立和發展;
與政府溝通,促進合作社立法和政策調整,為合作社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環境;
培訓合作社的組織與經營管理人才和從事合作社促進事業的志願者;
提供合作社諮詢服務;
發展與加強同現有合作社組織的聯繫與合作;支持合作社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和國內外合作社經驗與信息的交流。

歷史沿革

工合是中國工業合作社的簡稱。1937年,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路易·艾黎、埃德加·斯諾和海倫·斯諾等外國朋友,與上海的一批愛國人士發起創辦工合運動,通過工業合作社的建立,組織因日本侵華戰爭而失業的工人和難民進行生產自救,以支援抗戰。1938年中國工業合作協會成立後,工合運動在包括抗日根據地在內的抗日後方蓬勃興起,到1941年,最多時約有3千個合作社,社員近3萬人,生產了500餘種生活日用品,並為抗戰前線和游擊區提供了軍毯、被服和彈藥等軍需品,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戰爭,從而成為中國合作社運動史上最有名的民眾運動。
為了爭取海外援助,籌集工合發展資金,保證外來援助的正當使用,1939年6月在香港成立了促進中國工業合作社國際委員會,即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宋慶齡任名譽主席,英國主教何明華任主席, 陳翰笙任秘書長。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的工作很快贏得同情中國抗戰的各國正義人士和愛國華僑的熱情支持。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紐西蘭、菲律賓、新加坡等國的捐款和物資總計價值上千萬美元,許多外國技術人員來華無償為工合工作。工合國際委員會在促進中國的工業合作社事業,支援中國人民抗戰和發展中國人民與各國人民友誼方面作出的重要貢獻,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宋慶齡、葉挺等中國革命領導人的高度讚揚。工合團結奉獻的精神,一度在國際上廣泛傳播,“Gungho”(工合)一詞成為體現團結和獻身精神的英語辭彙。
工合國際在中止活動35年後重新恢復,得益於1970年代末期以來的中國改革開放政策。1987年9月工合國際在北京重組委員會,由朱學范任名譽主席,路易·艾黎任主席。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登記註冊為國際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委員資格向一切熱心合作社事業的人士開放,包括中、澳、德、比、加、法、日、墨、新、英、美等國家和中國香港特區的近100名個人委員,集結了合作社組織領導人、合作社工作者、專家、學者和支持工合的各國各界友好人士。各地還有一批民間組織、學校和企業加入本會為團體會員。
工合國際的最高權力機構為每五年一次的全體委員會議。由全委會選出的執行委員會和主席團在全委會閉會期間按照章程負責重大問題的決策,執委會下設秘書處作為工合國際的日常辦事機構。

主要活動

工合國際從1987年恢復到世紀末的主要活動在於為工合的發展探索新路和進行試驗。為此曾在甘肅山丹、湖北洪湖和山東龍口、蓬萊組建了三個合作試驗區、點,一度組成20多個市、縣村級的工業合作社,這些合作社都是通過當地有關部門物色、推薦,由工合國際協調中央或地方政府以及紀念路易·艾黎合作事業基金會提供資金,以貸款方式組建的。1995年後,工合國際嘗試通過與地方婦聯合作,自下而上發展婦女合作社,在河北保定地區建立了一批農村婦女和城市下崗女工合作社,對提高基層婦女的經濟、社會地位、培養參與意識和開發婦女潛能方面起了積極作用,但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進入2000年中國由計畫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工合國際組織本身的生存與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多年實踐表明,要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工合國際必須首先加強自身的能力建設,實現本組織的可持續發展。2001年工合國際同加拿大合作社協會(CCA)簽訂了中加工合發展合作項目協定,CCA專家和資金方面給予工合國際大力支持,到2005年初工合國際在促進合作社發展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具體表現在:
組織機構能力建設出現嶄新面貌(建立新項目辦公室,配備現代辦公設備和專業化員工);
領導層更新了NGO治理觀念和方法,制定出工合國際第一個發展規劃,合作社促進工作範圍明確調整為面向各種類型和形式的合作社;
創辦了“中國合作社論壇”活動,2002年5月工合國際舉辦的“中國合作社論壇2002暨工合國際發展規劃會議”,著重推介了國際合作社聯盟《關於合作社界定的聲明》所闡明的國際公認的合作社定義、價值與原則和國際勞工組織《合作社促進建議書》所提出的合作社立法與政策框架建議,進一步明確了工合國際從事合作社促進活動的指導思想;
建立了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網站, 兼有中英文網頁。
探索了合作社培訓內容和方法(編寫《培訓培訓者》等合作社培訓教材,普及參與式培訓方法),培養出一批有培訓能力的項目工作人員和培訓班學員,使工合國際的總體培訓水平大大提高;
通過培訓,一些地方的政府官員和社團領導人提高了對合作社的認識,湧現出一批能支持和引導合作社建立和運作的組織和個人,開始形成地方上的合作社支持系統;
項目的成功也使工合國際拓展了國內外聯繫網路,增進了與合作社有關組織的合作與交流。工合國際與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中華全國手工業合作總社、中國工業合作協會、中國合作經濟學會以及國際合作聯盟下屬的工業、手工業合作社國際委員會(CICOPA)、CCA、德國、斯洛伐克、西班牙、日本、韓國等海內外合作社組織或合作社促進組織都有業務往來;世界銀行、樂施會以及澳、新、加、美、英、比等國際組織和對華友好組織以不同形式支持我會開展活動。
工合國際積極參加各種國際性合作社交流活動。自1992年起成為CICOPA的會員組織,先後應邀派代表參加CICOPA年會,CCA年會,以及國際勞工組織(ILO)舉辦的員工合作社研討會,考察西班牙蒙德拉貢合作社和比利時、法國和加拿大的合作社。工合國際經常接待來自國外的合作社組織和友好組織的人士,交流經驗,並探討彼此合作事宜。
工合國際現建有中國合作社資料庫,出版中、英文季刊《工合國際通訊》,並不定期編輯、印發信息交流資料。
抓住機遇,努力開創工合發展新局面
工合國際於2005年6月召開了第三次全體委員會議,通過了發展戰略規劃和修訂後的章程,選出了年輕化的領導班子,為今後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做好了戰略和組織上的準備。當前中國的改革開放正日益深化,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和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啟動,激發了對合作社服務有潛在需求的群體,特別是農民,聯合起來應對市場競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給合作社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以國際通行的合作社原則為基準的合作社正在中國大地上湧現。合作社發展的政策與法律環境有望逐步改善。工合國際將抓住中國“十一五”規劃(2006-2010)即將制定和實施的大好機遇,在海內外各方力量的支持下,發揚“努力乾,一起乾”的工合傳統精神,努力探索合作社促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徑,開創工合發展的新局面,促進合作社在中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工合國際業務範圍
根據工合國際2005-2008年戰略規劃和目前的資源能力,當前業務工作範圍包括:
——組織有關合作社組建與管理的業務培訓;
——承擔中國合作經濟相關的信息提供及諮詢服務;
——主辦或協辦有關合作經濟發展的國內、國際會議;
——組織外國人來華和中國人出國的合作社考察;
——組織有關合作社的宣傳和調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