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保險法體系——從理念到制度的重塑與回歸

工傷保險法體系——從理念到制度的重塑與回歸

《工傷保險法體系——從理念到制度的重塑與回歸》是2014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曉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工傷保險法體系——從理念到制度的重塑與回歸
  • 作者:鄭曉珊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8月6日
  • 定價:68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2370079
  • 印次:1-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面對那些原本就無法根除,且以幾何式增長反覆出現的工業事故,以及它們給整個社會所帶來的慘痛代價——從逝去的生命到殘缺的身體,再到支離破碎甚至陷入窘境的普通家庭,工傷保險及其所獨有的社會價值與法律價值早已無法被任何一種其他制度所替代。在小處,它關係到勞動者的身體傷害能否獲得補償;在大處,它則關係到被災勞動者及其整個家庭的基本生存,並由此影響著由一個個家庭所組成的整個社會的安定與和諧。本書以此為起點,針對工傷保險的各個方面多維度探入,從民法到勞動法再到社會法,力求在現行法、法史及比較法的背景中,勾勒出整個工傷保險體系之真貌,而後再面向未來,將其引入到一個更為寬廣的視界。

圖書目錄

上編基礎理論
第一章歷史溯源——從民法走向社會法的成長曆程7
第一節探尋歷史印記里的工業事故之源7
一、從工業革命到工業事故7
二、探尋大機器生產背後的事故之源8
第二節侵權法調整的興衰11
一、過失責任之適用11
二、過失責任之困境15
三、過失責任的變遷16
第三節引入保險制度的嘗試20
一、勞動者面向之努力:合作保險20
二、僱主面向之努力:僱主責任險與公司基金24
三、新路徑的發掘與探索:工傷保險的開拓26
第四節社會法面向的轉型29
第五節從歷史中反思:工傷保險法的制度性格31
一、侵權法天然“血緣”傳承下的調整31
二、保險法後天“嫁接”中的改良與融合32
三、從勞動法性到社會法性——理念上的逼近33
第二章工傷保險之理論支撐36
第一節工傷保險之法理根基:立足於憲法角度36
一、立足於人性尊嚴之保障36
二、立足於社會國原則之解析38
三、立足於基本權利之延伸39
第二節工傷保險之制度理性:立足於成本分配43
一、職業風險理論(Occupationalrisktheory)43
二、最小社會成本理論(Leastsocialcosttheroy)45
三、社會調和理論(Socialcompromistheory)46
四、身份確定理論47
五、小結47
第三章工傷保險與民事責任之競合(一):僅限於勞資之間49
第一節工傷保險與民事責任之間的交叉與處理
——從國外立法模式切入49
一、取代模式50
二、補充模式50
三、選擇模式51
四、兼得模式52
第二節工傷補償替代民事賠償的具體維度54
一、替代(豁免)的主體範圍54
二、替代(豁免)的責任範圍59
第三節工傷保險給付與僱主民事責任的協調與銜接67
一、工傷保險的優先適用67
二、民事責任僅應存在於工傷保障之外68
第四章工傷保險與民事責任之競合(二):以第三人侵權為背景70
第一節審慎比較71
一、“解剖一隻麻雀”:讓數字告訴我們誰的保障更具實效71
二、數字背後所隱藏的共性:損失填補功效72
三、數字差距所彰顯的個性:生存保障理念73
第二節理性取捨75
一、共性面向75
二、特性面向76
第三節銜接之路77
一、取捨之道77
二、銜接之法78
第四節細節協調80
一、工傷保險代位權的行使當有其特定限度80
二、多邊關係下多方利益當合理協調81
三、必須直面年金給付對兩法聯動的挑戰83中編工傷認定
第五章工傷之認定維度:立足於工傷保險適用範圍的理性反思89
第一節主體範圍:兼談僱傭因素之淡化89
一、問題的提出89
二、僱傭主義體系下的勞動者概念:典型的英美法路90
三、僱傭色彩的淡化:演進之中的大陸法風格99
四、超越“僱傭”走向“勞動”的理論擴張104
五、回到中國視角110
第二節風險範圍:兼談認定基準之設定117
一、業務與風險之間的諸多“可能性”117
二、從工傷保險之吸納邊界看認定基準的設定119
三、一般條款之考量126
第六章業務起因性之檢討129
第一節業務起因之內部構成129
一、目的要素與因果要素129
二、目的與因果的分與合130
第二節工傷因果理論之演變與抉擇135
一、溯源:侵權中的因果之辨135
二、嬗變:社會法領域之軟化140
三、借鏡:本土情景下的因果抉擇149
第三節因果關係之中斷152
一、不可抗力之思辨152
二、第三人暴力侵害之思辨154
三、勞動者過錯之思辨160
第四節中性風險與混合風險的業務起因性認定161
一、中性風險之認定161
二、混合風險之認定165
第七章業務遂行性之檢討177
第一節“工作過程”中的時空因素177
一、“時間”與“場所”之外:以上下班途中的通勤事故為例178
二、“時間”之內“場所”之外:以出差為例192
三、“時間”之外“場所”之內199
四、“時間”、“場所”因素的相對失靈:家庭辦公者207
五、“時間”與“場所”因素之價值衡量209
第二節“工作過程”中的行為因素211
一、僱主利益標準之反思212
二、“個人舒適”行為214
三、社交、娛樂行為219
四、超出通常職責的行為224
五、再談見義勇為(緊急救助行為)225
第八章從機構到程式之理性思辨:一種整合的視角229
第一節認定機構之歸位:從政府“垂簾”到保險人“親政”229
一、認定機構:魚龍混雜的亂象229
二、保險規則引入的“半桶水”230
三、社會法視野下的主體思辨:再談工傷保險中保險人及
其權責之歸位232
第二節從工傷認定流程看實踐中的尷尬238
一、工傷認定流程分解238
二、勞動關係確認所帶來的程式循環
——人為製造的“尷尬”239
三、證據制度“嫁接”所帶來的“排異反應”
——拿來與吸收之間241
第三節工傷認定的程式理性——以相對人程式參與為視角247
一、走近工傷認定程式的“神秘主義”247
二、私法“血統”與司法“基因”248
三、利益碰撞與程式價值252
四、生存權本旨與成本博弈256
五、程式選擇與價值平衡259
六、落腳於繁簡之間的界分與聯動262
第四節回歸整合視角263下編制度體系
第九章勞動能力鑑定267
第一節勞動能力鑑定之定性與定位267
一、制度內涵267
二、鑑定機構與鑑定程式269
三、勞動能力鑑定之法律性格271
第二節商榷:勞動能力鑑定司法審查之爭議273
一、勞動能力鑑定結論進入司法程式的不同觀點273
二、鑑定結論的可訴性重塑275
第十章工傷補償279
第一節工傷補償之定性279
第二節工傷補償之具體設定281
一、工傷補償設定之整體結構281
二、工傷補償設定之具體內容282
第三節工傷補償設定之反思287
一、“無價”生命、“無價”身體當以何“定價”?287
二、“不完全保險”下保險人與用人單位之間的責任分配
與整合289
第十一章工傷保險基金292
第一節工傷保險基金之運轉292
一、工傷保險基金之籌集293
二、工傷保險繳費基數、費率的確定與調整機制294
三、工傷保險基金的運營、監管與責任301
第二節基金墊償制度——兼談未參保勞動者之工傷保護303
一、從“未參保”之痛說起303
二、風險共同體之重塑——強制參保與當然性被保險人
地位之確立304
三、責任主體之補位——從離散的僱主團體責任走向
國家責任的深層法理307
四、強制性之保障——從“軟法”到“硬法”才是墊償通行
的“王道”311
五、結語313
第三節從保險欺詐防範看基金之安全314
一、必須直面的保險欺詐之關:基金之痛314
二、工傷保險機制背後掩藏的道德風險及與之關聯的
欺詐傾向316
三、欺詐防範與基金安全320
第十二章工傷保險體系的起點與終點:事前預防與事後康復326
第一節預防與康復之目標定位326
一、從補償到預防、康復:歷史變遷中不斷擴展的
社會法理念326
二、理念背後的巨觀效益支撐328
三、當代工傷保險之體系構架:立足於對工傷勞動者的
全面保護330
第二節事前預防331
一、巨觀層面之工傷預防331
二、微觀層面之工傷預防333
第三節事後康復337
一、工傷康復之內涵與外延337
二、我國工傷康復之現狀340
三、國外工傷康復模式之借鑑與反思342
參考文獻346
後記362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