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黔翠雀花

川黔翠雀花

川黔翠雀花(學名:Delphinium bonvalotii Franch. )是毛茛科,翠雀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可達70厘米,葉柄、花序軸及花梗均無毛,地生葉,上部分枝。葉片五角形,基部心形,兩面疏被短糙毛或背面近無毛;葉柄比葉片稍長,傘房狀或短總狀,有花5-11朵,分枝頂端的花序傘房狀,有少數花;苞片線形;萼片藍紫色,橢圓狀倒卵形,花瓣無毛;退化雄蕊與萼片同色,種子近橢圓球形,6-8月開花。

分布於中國貴州、四川南部及西部。生海拔1100-2600米山地林邊。

該種根可藥用,可鎮痛,祛風除濕。翠雀花花形別致,色彩淡雅。是很好的地被植物。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觀賞,藥用,主要變種,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高50-70厘米,與葉柄、花序軸及花梗均無毛,等距地生葉,上部分枝。
莖下部及中部葉有長柄;葉片五角形,長4.5-9厘米,寬7-12厘米,基部心形,三深裂至距基部0.8-1.6厘米處,中央深裂片菱形,漸尖,三裂,二回裂片有少數小裂片和牙齒,側深裂片斜扇形,不等二深裂,兩面疏被短糙毛或背面近無毛;葉柄比葉片稍長,無鞘。
莖頂端的花序長6-14厘米,傘房狀或短總狀,有5-11花,分枝頂端的花序傘房狀,有少數花;苞片線形;花梗長2.2-4.5厘米;小苞片生花梗中部以上,狹線形,長3.5-7毫米,寬0.2-0.4毫米,無毛或有短緣毛;萼片藍紫色,橢圓狀倒卵形,長(1.4-1.9)1.7-2厘米,外面有黃色短腺毛和白色短伏毛,距鑽形,長(1.9)2.2-2.6厘米,向下馬蹄狀或螺旋狀彎曲,有時向下只稍弧狀彎曲;花瓣無毛;退化雄蕊與萼片同色,瓣片二裂至中部,有長緣毛,腹面有黃色髯毛;雄蕊無毛;心皮3,子房有柔毛。
蓇葖長1-1.4厘米;種子近橢圓球形,長約1毫米,密生鱗狀橫翅。6-8月開花。

生長環境

川黔翠雀花喜冷爽濕潤氣候,不耐夏季炎熱高溫,要求深厚肥沃、通氣性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在自然條件下,適生土壤的有機質含量為10-14%。

分布範圍

川黔翠雀花分布於中國貴州、四川南部及西部(北達理縣一帶)。生海拔1100-2600米山地林邊。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康定。

主要價值

觀賞

翠雀花清雅秀麗,開花繁茂,深受人們喜愛,翠雀花耐蔭性較強,是作林下地被的優良材料,可以豐富城市景觀。由於翠雀花期長,可作為簇植花卉,布置花壇、花境或在草坪、道路邊緣栽植。

藥用

性味歸經:味辛、苦,性溫,有毒。歸肺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消腫解毒。主治風濕筋骨疼痛,胃痛,跌打損傷腫痛,涌瘡,癬癩,痔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場,2-6g,先煎0.5-1h;或入散劑,1-3g。外用:適量,搗敷或磨汁塗。
注意事項:本品有毒,應炮製後用。年老、體弱及孕婦均禁服。
化學成份:川黔翠雀花根含川黔翠雀亭(bonvalotine),川黔翠雀醇(bonvalol),川黔翠雀酮(bonvalone),翠雀它明(deltamine),翠雀它靈(deltaline),翠雀波亭(delbotine),翠雀波星(delboxine),翠雀波寧(delbonine),翠雀賓(delbine)。
藥材鑑別:川黔翠雀花生根不規則圓柱形,長2-10cm,直徑3-15mm。表面棕褐色,有較多的支根痕及突起,具細密的網狀紋理,有的表皮脫落可見棕黃色纖維;細根叢生或少見;根頭殘留葉柄殘基及一至數箇中空的莖基。

主要變種

毛梗川黔翠雀花(變種):與川黔翠雀花的區別:花梗有黃色短腺毛;萼距圓筒狀鑽形或圓錐狀鑽形,比萼片稍長或稍短,向下弧狀彎曲。產貴州。生溪邊或草坡上。根藥用,治無名腫毒(貴州草藥)。
川黔翠雀花
毛柄川黔翠雀花(變種):與川黔翠雀花的區別:葉柄疏被白色糙毛;花梗有黃色腺毛和少數白色反曲的柔毛;心皮無毛。萼距向下弧狀彎曲,與萼片近等長。產貴州南部(望謨)。生海拔1200米山谷中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