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

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

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一般指本詞條

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 又名: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四川省北部地區反擊國民黨四川軍閥部隊圍攻川陝蘇區的作戰。

基本介紹

  • 名稱: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
  • 發生時間:1933年2月18日
  • 地點:四川、陝西省交界地區
  • 參戰方國民黨川軍
戰役過程,戰役結果,

戰役過程

1932年12月至1933年2月,紅軍第四方面軍乘四川各派軍閥在川西混戰之機,由陝南進入川北,創建了以通江、南江、巴中地區為中心的川陝蘇區。川陝蘇區的建立,使國民黨當局大為震驚。蔣介石先後促成四川各派軍閥停戰言和,並委任第29軍軍長田頌堯為川陝邊區“剿匪”督辦,撥給大量軍費和武器裝備,令其乘紅四方面軍入川立足未穩,迅速組織圍攻。田頌堯遂將所部由川西東調,於2月中旬開始對川陝蘇區進行“三路圍攻”。田頌堯部圍攻蘇區的兵力計38個團近6萬人,編成左、中、右3個縱隊,由其副軍長孫震任前敵總指揮,設總指揮部於閬中。依據蔣介石“著重左翼,防匪西竄”的指令,其部署是:左縱隊24個團為主攻,集結於旺蒼壩地區,企圖經木門、長池奪取南江,進而控制大巴山南麓,截斷紅四方面軍往陝南的退路;中央縱隊4個團,集結於蒼溪、巴中間之龍山場及其以北地區,企圖經恩陽河奪取巴中,爾後以一部協同左縱隊奪取南江;右縱隊10個團,集結於儀隴及其以北地區,企圖控制巴河沿岸,協同中央縱隊進攻巴中,而後經曾口場、得勝山奪取通江。盤踞營山、渠縣地區之第20軍和達縣、宣漢、萬源地區之川陝邊防軍(司令為劉存厚)亦相機出動,配合作戰。此時,紅四方面軍共有4個師12個團約1.5萬人。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根據敵我情況和川北地形險要、易守難攻的特點,決定採取收緊陣地、待機反攻的作戰方針,先以少數兵力控制川軍必經之險隘地區,構築工事,節節抗擊,消耗、疲憊之,逐步向心收縮,待其進入蘇區內地,反攻條件成熟時,則集中兵力實施反擊,粉碎圍攻。遂以紅73、紅11師主力位於南江及西南之三江壩、長池、木門地區,共同對付左縱隊;以紅12師位於巴中及東南之曾口場、蘭草渡地區,對付中央縱隊和右縱隊;以紅10師位於通江東南麻石場至東北竹峪關一線,紅11師一部位於通江西南之江口(今平昌)至得勝山地區,為方面軍預備隊並警戒劉存厚、楊森部,保障蘇區側後安全,另以紅73師一部位於南江東北之碑壩地區,警戒陝南方向。方面軍總指揮部位於通江城。田頌堯部於2月12日開始,以小部隊在蘇區邊沿地區進行襲擾、偵察活動,掩護主力展開。18日全線發起進攻,擔任主攻的左縱隊主力直指南江,猛攻三江壩、木門、長池地區,遭紅73師和紅11師主力據險抗擊,進攻受挫後,乃緊急調整部署,在右縱隊8個團加強下,復向南江方向進攻。紅73師和紅11師主力憑藉險隘,在中魁山、八廟埡等地擊退其多次進攻,給予殺傷後,即收緊陣地,於3月18日撤至南江城以東建立新的防線。中央縱隊在右縱隊配合下,直撲巴中。紅12師主力乘其急進之際,在巴中城南郊突然反擊,殲其千餘人後,於3月8日撤至巴中以東之清江渡附近建立新的防線。右縱隊一部在中央縱隊配合下向通江方向進攻,當其經曾口場向得勝山進攻時,即被紅11師一部擊退。與此同時,紅12、紅11、紅10師各一部在通江西南和以東之元山場、蘭草渡及余家坪先後擊退楊森部和劉存厚部的進攻。經1個月作戰,至3月18日田頌堯部雖占領南江、巴中兩城,但卻傷亡近8000人,士氣大挫,攻勢頓減。紅軍主力則在北起南江東北之貴民關,南沿官路口、觀光山、大明埡、殺牛坪至得勝山一線阻擊,並由得勝山向東北沿麻石場、龍鳳場至竹峪關一線占領新的陣地,繼續進行阻擊。3月下旬至4月25日,戰局呈對峙狀態。4月26日,田頌堯部經1個多月休整補充後,再次發動全線進攻。左縱隊主力由南江東插,其一部協同中央縱隊、右縱隊分別由大明埡、清江渡、得勝山等地直撲通江城,企圖將紅軍主力壓縮檔圍於通江城以北地區而殲滅之。紅四方面軍仍依託險要陣地,以少量兵力和短促火力給予大量消耗殺傷後,於29日主動撤出通江城,再次收緊陣地,在通江以北之平溪壩、鷹龍山及其東北之九子坡、竹峪關一線進行阻擊,方面軍總指揮部亦北移至川陝邊界之空山壩。此時,田頌堯認為紅四方面軍已“潰不成軍”,督促全線加速進攻。由南江東插之左縱隊主力遂集中9個團的兵力繼續東進,至5月中旬進抵空山壩西南地區。中央縱隊和右縱隊亦向通江以北推進,配合左縱隊主力南北夾擊紅軍。劉存厚亦乘機以8個團搶占空山壩東南之竹峪關,威脅紅軍左側。此時,紅四方面軍主力已集中,戰線已縮短,方面軍總部認為反擊條件已成熟,決定先進擊劉存厚部,解除翼側威脅。遂以紅73師主力和紅11、紅12師各一部牽制田頌堯部,集中紅10、紅11師主力於5月15日、16日對進至竹峪關的劉存厚部發起反擊,斃傷俘其800餘人,迫其潰退30餘千米。17日,方面軍總部決定,集中主力,圍殲左縱隊冒進至空山壩地區的9個團。經21~24日連日激戰,將其大部殲滅,其餘部潰逃。左縱隊全線崩潰,中央縱隊和右縱隊亦倉皇后撤,紅四方面軍乘勝全線追擊。26日,紅73師收復南江城,繼進抵三江壩地區。紅11師經平溪壩、官路口抵達長池附近。29日,紅12師收復通江城後,一部經清江渡於6月5日收復巴中城,另一部經得勝山收復江口。紅10師繼續迫劉存厚部後撤,一部於6月初進抵通江城東南之土地堡。田頌堯在其防線全線崩潰後,於6月初急從後方調5個團至三江壩、長池一線阻擊。10日,紅73、紅11師對其發起猛攻,迫其敗陣潰逃,至15日,相繼收復旺蒼壩、長池、木門,直逼廣元、蒼溪城下,紅12師亦逼近儀隴城。田頌堯部退守嘉陵江沿岸。

戰役結果

紅四方面軍在歷時4個月的反圍攻作戰中,成功地運用收緊陣地、待機反攻的作戰方針,共斃傷國民黨軍1.4萬餘人,俘旅參謀長以下萬餘人,繳獲長短槍8000餘支、機槍200餘挺、迫擊炮50餘門,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川陝蘇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