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金絲猴監測技術標準》(DB51/T 2735-2020)是2021年1月1日實施的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地方標準,歸口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
《川金絲猴監測技術標準》(DB51/T 2735-2020)規定了四川省川金絲猴的種群及棲息地調查、家域、棲息地利用、食物組成、食物資源的可獲得性、日活動時間分配、個體識別及遺傳多樣性評估。該標準適用於四川省川金絲猴的監測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川金絲猴監測技術標準
- 標準號:DB51/T 2735-2020
- 發布日期:2020-12-17
- 實施日期:2021-01-01
- 中國標準分類號:B 61
- 國際標準分類號:65.020.40
- 技術歸口: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
- 批准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 行業分類:農、林、牧、漁業
- 標準類別:方法標準
- 性質:推薦性地方標準
- 狀態:現行
制定過程,制定背景,編制進程,制定依據,起草工作,標準目次,內容範圍,實施建議,意義價值,
制定過程
制定背景
川金絲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中國特有的珍稀瀕危靈長類動物,主要分布於四川西部山地、陝西秦嶺、甘肅南部岷山和湖北神農架林區,四川的川金絲猴主要分布於岷山和邛崍山系的23個縣(市)。由於,歷史上長期受盜獵和森林砍伐等人為活動的影響,其種群數量已大為減少,且很多種群呈島嶼狀分布,加強川金絲猴的保護研究刻不容緩,能夠提升地區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爭取更多的保護資金;基於此開展的金絲猴生態旅遊,有效推動了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
四川省是中國川金絲猴棲息地面積最大、數量最多,涉及川金絲猴的自然保護區最多的省份,加強四川省川金絲猴的保護和管理既是貫徹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的迫切需求,也是提升四川省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物種保護領域地位的絕佳機遇,急需通過制定川金絲猴監測技術規程,推進川金絲猴的研究工作,來助力四川省川金絲猴的科學保護和有效管理。經查實,截至2019年,尚無國家、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作為川金絲猴監測技術規範。為規範、指導四川省川金絲猴的保護管理,提升四川省川金絲猴的科學監測水平,迫切需求制定川金絲猴的監測技術規範。
編制進程
- 標準立項
2019年3月,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以《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下達2019年度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立項計畫的通知》(川市監函﹝2019﹞451號)同意了包括該標準在內的各相關規程的立項計畫。
- 資料收集階段
2018年1-6月,查閱、收集了相關規範編制的背景材料和有關規範編制的參考、引用資料,並進行歸納整理。
- 實地調查研究階段
2018年7-12月,對四川省川金絲猴主要分布區都江堰市、九寨溝縣、平武縣、寶興縣、汶川縣、青川縣、北川縣等進行了充分的調查和訪問,主要內容涉及川金絲猴在這些區域的種群分布、保護現狀、管理水平等情況。
- 驗證試驗階段
2019年1-12月,在九寨溝縣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平武縣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了川金絲猴監測規程使用的驗證試驗,主要內容涉及川金絲猴種群調查、棲息地利用與評價、家域、食物選擇和可獲得性、日活動時間分配、個體識別和遺傳多樣性評估等。
- 綜合分析、論證階段
2020年1-2月,對實地調查、驗證試驗等資料進行了整理、分析,在此基礎上,項目組開展充分討論和論證,初步對所有收集的資料進行歸納總結,為規範的起草準備了翔實的材料。
- 規範編寫、起草階段
2020年3-4月,在對規範的主要內容進行綜合分析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編寫了該標準工作組討論稿。
- 規範討論、修改階段
2020年5-6月,對起草的工作組討論稿,項目組召開討論會,對規範討論稿進行了認真討論,編寫人員結合討論意見對規範進行修改,形成了規範徵求意見稿;向有關管理機構、科研單位傳送徵求意見稿徵求對該標準的建議或意見,根據收集的建議或意見,對規範進行相應的修改,形成該標準的送審討論稿,在此基礎上,項目組邀請有關專家召開研討會,對該標準的內容進行逐條逐句的討論和修改,形成該標準的送審稿。
- 規範完善、審定階段
2020年9-10月,參加了該標準審定,並根據專家意見進一步對該標準的內容進行了修改和補充。
- 發布實施
2020年12月17日,地方標準《川金絲猴監測技術標準》(DB51/T 2735-2020)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提出、歸口並解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2021年1月1日,地方標準《川金絲猴監測技術標準》(DB51/T 2735-2020)實施。
制定依據
地方標準《川金絲猴監測技術標準》(DB51/T 2735-2020)依據中國國家標準《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檔案的結構和起草規則》(GB/T 1.1-2020)規則起草。
起草工作
起草單位:西華師範大學、四川省自然保護地工作總站、四川省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保護站、四川大學、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主要起草人:黎大勇、李靜、楊旭煜、顧海軍、朱敏、楊坤林、杜一平、劉世昌、金貴祥、冷志成、施小剛、胡杰、唐贇、閆香慧。
標準目次
前言 | Ⅱ |
---|---|
1範圍 | 1 |
2規範性引用檔案 | 1 |
3術語和定義 | 2 |
4監測技術 | 3 |
附錄A(資料性)川金絲猴種群分布的訪問調查表 | 10 |
附錄B(資料性)川金絲猴棲息地記錄表 | 11 |
附錄C(資料性)川金絲猴種群結構記錄表 | 12 |
附錄D(資料性)川金絲猴及其棲息地受威脅因素及影響程度調查表 | 13 |
附錄E(資料性)川金絲猴保護現狀調查表 | 14 |
附錄F(資料性)川金絲猴棲息地周邊社會經濟調查表 | 15 |
附錄G(資料性)川金絲猴棲息地植物樣方調查表 | 16 |
附錄H(資料性)川金絲猴棲息地植物物候監測記錄表 | 17 |
附錄I(資料性)川金絲猴行為取樣記錄表 | 18 |
附錄J(資料性)16對川金絲猴微衛星引物 | 19 |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川金絲猴監測技術標準》(DB51/T 2735-2020)規定了四川省川金絲猴的種群及棲息地調查、家域、棲息地利用、食物組成、食物資源的可獲得性、日活動時間分配、個體識別及遺傳多樣性評估。該標準適用於四川省川金絲猴的監測工作。
實施建議
- 貫徹該標準的要求
該標準一旦發布實施,四川省相關保護管理機構應嚴格按照該標準的技術規範要求進行川金絲猴的監測;林業主管部門應加強宣貫力度,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各級管理部門加大推廣示範的力度,展示實施該標準的成效,逐步提高廣大基礎管理人員和科研人員貫徹實施該標準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促進四川省川金絲猴保護管理水平的提高。
- 貫徹該標準的措施建議
- 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有關媒體發布、公告規範信息,擴大影響,讓生產經營者了解規範主要內容和認識其重要性,引起足夠重視。
- 發揮基層協會作用:通過基層協會,依託技術培訓組織生產經營者學習、了解規範內容,擴大影響範圍,讓規範內容深入基層,確保規範在保護管理源頭貫徹執行。
- 過渡辦法:該標準貫徹實施採取先易後難、逐步過渡的辦法。首先在川金絲猴保護管理水平高,研究基礎好的保護區實施,逐步帶動其他保護區,不斷擴大影響,逐步過度、擴展至全四川省範圍的川金絲猴分布區。
意義價值
《川金絲猴監測技術標準》(DB51/T 2735-2020)具有重要的現實性和前瞻性,符合《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畫》《中國國家生物安全框架》的檔案精神,與國際社會針對野生動物保護的發展思路相契合,反映出四川省對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視,以及積極承擔國際社會義務的態度,加快制定“川金絲猴監測技術規範”,能夠加速川金絲猴生態學研究,促進川金絲猴種群的人工繁育,推進川金絲猴棲息地的有效保護,助力中國川金絲猴保護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