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戰爭

川藏戰爭是在英帝國主義的挑唆下西藏地方與四川軍閥發生的兩次戰爭。西姆拉會議後,英帝國主義對西藏地方的支持轉趨積極,借四川軍閥與雲南軍閥混戰期間,不斷挑唆西藏上層親英分子,1917年(民國六年)9月挑起了第一次川藏戰爭。1930年5月,西康甘孜地區的白利土司和大金寺之間因土地差民糾紛發生爭端,駐紮德格的藏軍支持大金寺,出兵占領白利。駐甘孜之川軍西出白利鎮懾,與藏軍衝突,遂起戰事。史稱第二次川藏戰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川藏戰爭
第一次川藏戰爭,經過,結果,第二次川藏戰爭,經過,結果,

第一次川藏戰爭

經過

1917年(民國六年)9月,西藏地方軍隊與駐守在四川西部一帶的川邊軍發生衝突,英國“接濟快槍五千支,子彈五百萬發”,繼而戰事升級。藏軍攻占恩達(恩達塘)、寧靜(江卡),川軍因後方內戰,援助接濟均斷絕,只有孤軍奮戰,彈盡糧絕,昌都失守。川軍守軍被殺三百餘人,其餘被俘,指揮官統領彭日升被俘後押解在拉薩關押,死於囚中, 其所部官兵均被分批解至藏中。
昌都失陷後,藏軍兵分兩路大舉東進,一路勢如破竹,1918年4月,同普、德格、鄧坷、石渠、白玉等縣相繼淪陷。全川為之震動。
川邊鎮守使陳遐齡初忙於川滇之戰,至此時方才著急,接連向北京政府發出數電求援,均無結果,只好盡力收拾殘局。駐守巴塘的川軍分統劉贊廷督率三個營與藏軍鏖戰,再令第一團團長王政和率四個營力敵藏軍,第二團朱憲文部亦配合作戰。7月,川藏軍隊血戰甘孜一線二十多晝夜,雙方死傷慘重,方對峙於雅礱江。同年八月雙方休戰談判。這次事件亦稱第一次康藏糾紛。

結果

到1919年事件平息後,西藏地方政府實際占據了昌都地區以及鄧坷、石渠德格等地。 西藏地方政府從此增設了一個噶倫(即昌都噶廈)為首的文武職官系統,常駐昌都

第二次川藏戰爭

經過

英帝國主義者積極插手,支持藏軍向西康進攻。藏軍使用的軍需物資,大部由印度孟買兵工廠製造,並有英國軍官擔任前線指揮。 1930年5月,在英國的支持下,藏軍大舉東犯。
此時的四川正值軍閥混戰,駐西康的川軍難以兩全,無暇顧及康邊。駐守甘孜和新龍的川軍根本無力抵抗,無可奈何下只得撤退到爐霍。藏軍則自甘孜兵分兩路,一路沿雅礱江南下,包圍了新龍。新龍(時稱瞻化)縣長張次培帶領部眾堅守縣城五個月後,終於不敵藏軍圍攻,新化縣城陷落,張次培及其隨員、部屬、家眷三十多人被俘,這批俘虜被藏軍押解到昌都關押,一直到川藏糾紛解決後才被釋放。此路藏軍在圍攻新龍的同時,向南一直推進到理塘縣的穹壩、霞壩兩鄉。另一路藏軍自甘孜出發,繼續向東推進占領了朱倭。在爐霍的川軍及民眾在此拚死抵抗,藏軍無力前進,戰線終於在爐霍朱倭與新龍一線穩定下來。
1931年4月,南京政府宣布派遣蒙藏委員會委員唐柯三前去西康處理糾紛,同時通過達賴在南京的總代表貢覺仲尼致電達賴,請其命令藏軍停止東進,並派員商討解決辦法。唐柯三到達西康,與達賴喇嘛指派的穹讓代本談判,於1932年春擬定停戰草案,允許甘孜、新龍暫由藏軍駐守,放回被俘川軍。此一草案遭到西康、四川軍政當局及漢藏各族民眾的反對,達賴給國府去電也聲稱:“甘瞻原屬藏地,應由藏軍占領,唐特派員要議撤兵,殊屬非是。”致使談判拖延下來。

結果

鑒於藏軍接連潰敗,所占金沙江東各地全部丟失,在西藏各界反戰的情勢下,十三世達賴喇嘛派出代表與劉文輝的代表,於1932年10月8日簽訂了《康藏崗拖停戰協定》,第二次川藏戰爭結束。由此,形成了西康省西藏地方實際上以金沙江為界的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