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東石炭系中統碳酸鹽岩沉積特徵及儲集性

《川東石炭系中統碳酸鹽岩沉積特徵及儲集性》是由成都地質學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李南豪、黃仰洲、楊寶星、林仲虔、鐘國初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川東石炭系中統碳酸鹽岩沉積特徵及儲集性
  • 成果登記號:19820042[00379]
  • 第一完成單位:成都地質學院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820042[00379]
項目名稱
川東石炭系中統碳酸鹽岩沉積特徵及儲集性
第一完成單位
成都地質學院
主要完成人
李南豪、黃仰洲、楊寶星、林仲虔、鐘國初
主題詞
碳酸鹽岩;碳酸鹽岩儲集層;四川;中石炭世;沉積環境

成果摘要

自一九七七年在川東相國寺構造中石炭統中鑽獲工業氣流後,引起了對該區中石炭。該項研究成果主要在三方面取得了新進展:一、提出屬於該區主要儲集岩角礫雲(灰)岩的形成,認為它們主要下低潮坪環境內的乾裂撕裂、乾裂收縮作用有關。並進一步劃分出六種裂撕裂角礫雲岩、乾裂破碎角礫雲岩、乾縮角礫岩、乾縮溶蝕角礫雲岩岩及岩(膏)溶垮塌角礫雲岩,論述了它們的形成機理。二、根據岩石類型、沉積建造、生物化石和與環境有關的成岩作用產標誌論證了中石炭世時川東碳酸鹽岩潮坪的特徵,區分出六個亞環境(坪、潮間泥藻坪、潮間砂坪、潮間湖泊、潮汐通道及瀉湖邊緣淺灘),境內沉積作用和與環境有關的成岩作用。三、從沉積環境、成岩後生作用、地層剖面結構(層序了儲集岩儲集空間的發生)、發展、消失的過程及其控制因素。並根據儲和不同成因類型的孔隙的組合關係劃分出四類儲集岩。以Ⅰ、Ⅱ類最佳期的溶孔與表生期溶蝕洞縫的組合,Ⅱ類為受沉積環境及成岩早期暴露、粒間溶孔組合和晶間孔、晶間溶孔組合。分析了上、下兩個儲集層段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