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古隆起的形成、發展的古地磁研究

《川中古隆起的形成、發展的古地磁研究》是由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莊忠海、蔣興治、潘忠習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川中古隆起的形成、發展的古地磁研究
  • 成果登記號:19910720[05030]
  • 第一完成單位: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10720[05030]
項目名稱
川中古隆起的形成、發展的古地磁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莊忠海、蔣興治、潘忠習
主題詞
古地磁;隆起;磁游移;四川;四川盆地;四川古隆起

成果摘要

《川中古隆起的形成、發展的古地磁研究》是二級專題《川中古隆起的形成、發展控制》(75-54-02-03-01)下屬的專項研究題目。研究結果表明四在晚元古代和整個古生代時期位於南半球中、低緯度地區,且以低緯度期(峨眉山花崗岩)σ=38.19°S,震旦紀燈影世σ=19.28°S,寒.38°S,奧陶紀σ=22.78°S,志留紀σ=16.91°S,泥盆紀σ=S,二疊紀σ=3.95°S,早三疊飛仙關世σ9.24°N。建立了四川盆地陸塊在個古生代時期的古地磁視及移曲線。由古地磁數據判斷盆地古板塊的古的演化程式是從震旦紀早期至晚期為向北漂移;從震旦紀晚期到早奧陶動後的松馳效應(反彈)導致它又向南緩慢移動;至少從中奧陶世以後動,直到中生代三疊紀早期才越過赤道進入北半球的低緯度地帶。同時川盆地在晚元古代和古生代時期內有利於油氣的生成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