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畫

巖畫

巖畫巖畫(Petroglyph)是指在巖穴、石崖壁面和獨立岩石上的彩畫、線刻、浮雕的總稱。岩石,自從遠古時代起,它就不斷地被人類使用,作為勞動工具,也作為日常用品。岩石,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繪畫材料,古人在岩石上磨刻和塗畫,來描繪人類的生活,以及他們的想像和願望,這就是巖畫。巖畫中的各種圖像,構成了文字發明以前,原始人類最早的「文獻」。巖畫不僅涉及原始人類的經濟、社會和生活,同時,巖畫還作為人類的精神產品,以藝術語言打動人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巖畫
  • 外文名:Petroglyph
  • 分布:集中分布於地中海沿岸等地區
  • 區域:巖穴、石崖壁面和獨立岩石
巖畫介紹,中國巖畫,藝術風格,系統分類,賀蘭山巖畫,將軍崖巖畫,相關詞條,

巖畫介紹


世界巖畫分布
美國加利福尼亞印第安人崖壁畫荒古人類遺留在岩石上的畫面,最早的據說已有四萬年的歷史,綿延至現代的原始部族仍有製作,今天被人們發現的巖畫遍及世界五大洲,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集中分布於歐洲、非洲、亞洲的印度和中國。
巖畫巖畫
集中分布於地中海沿岸等地區,在洞窟、岩石遮蔽處、露天崖壁上較多。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早期是始於舊石器時代,一直延續到中石器時代,屬於狩獵藝術,主要出現在洞窟中,巖畫的中心是在法國的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法蘭克一坎塔布利連地區。另外,在義大利、羅馬尼亞、葡萄牙和烏拉爾的卡羅瓦洞窟也發現有巖畫。晚期是由從事複雜經濟活動的人群所創造,從中石器時代開始一直延續到有文字的歷史時期。也有人稱其為混合經濟社會的巖畫藝術,主要以露天巖刻為主,遍布許多歐洲國家,其中心點位於歐洲南部伊北利亞半島、法國南部、阿爾卑斯山區、義大利南部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諸國。
歐洲巖畫的主要題材是動物,表現的動物形象常處在懷孕期,有的成雙成對畫在一起,有的動物旁邊刻畫著女性生殖器,或在附近有天然孔穴裂隙,反映了當時人們祈求動物繁殖的觀念。

巴西皮奧伊州巖畫非洲巖畫
巖畫巖畫
遍布於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埃及、衣索比亞、肯亞、利比亞、摩洛哥、莫三比克、納米比亞、索馬里、南非、蘇丹、坦尚尼亞、辛巴威等國家和地區。雖然它不比歐洲史前巖畫古老,但.卻比大洋洲史前巖畫流傳得長久,時間在一萬年以上,是世界上巖畫延續時間最長的地區之一。
根據風格藝術、石垢的色澤、所表現的動物種類、服飾及武器等差別,可分為四期:(1)古代水牛時期(約公元前9000一前3500年),以單獨動物、大動物群及絕種動物的寫實圖像為代表,是古代狩獵生活的反映。(2)牧養公牛時期(約公元前3500一前1500年),以大型的寫實家畜圖像,以風格化的大動物群圖像為代表,包括大的公牛圖像,有點風格化的細刻線,程式化的大型野生動物圖像等等。(3)馬時期(約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2世紀),包括風格化的人物圖像、馬拉的板車及大型馬車、锺形樣式的服裝、風格化的公牛及其他家畜圖像。(4)駱駝時期(約始於2世紀),在淺刻的駱駝圖像中,以概括的幾何圖案居多,這一時期用簡單粗糙技術刻成的小型晚期圖像,混合有題記和象徵性標記。非洲的撒哈拉巖畫,位於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邊界不遠的撒哈拉中部阿爾傑爾高原,是世界各國學者公認的「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史前藝術博物館」。
印度巖畫
主要分布於印度中部文迪亞山脈的丘陵地帶。最古的巖畫可追溯到距今2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根據風格,印度巖畫大致分為五期:(1)自然主義的巖畫,以描繪單獨的野生動物為主,造型古樸寫實。(2)風格化的巖畫,開始從色塊中提煉出線條,用簡略粗重的線條勾勒人和動物的輪廓。或者是剪影式的平塗與粗線條的淺描並用。動物比較寫實,人物則是圖案化的,幾何形的。(3)裝飾性的巖畫,線條趨向裝飾化,往往在人和動物的外輪廓線中交織著直線、斜線、蛇形曲線,大量描繪狩獵、舞蹈、奔跑等各種劇烈運動。(4)程式化的巖畫,線條複雜,色彩豐富,各種動物外形中用優美的弧線和華麗的色彩裝飾,人體描繪具體細緻,注意顯示性別。畫面上出現了新石器時代的標槍、弓箭和石斧。(5)折衷的巖畫,技法上基本是前四期的重複、模仿或綜合。多描繪騎馬、騎象或步行的戰士手持盾牌刀劍格鬥的戰爭場面,以及草廬定居、歌舞、奏樂、禮拜、畜牧、耕耘、采蜜、植樹等混合經濟或農耕時代的部落生活情景。

中國巖畫

賀蘭山巖畫中國在黑龍江、內蒙古、甘肅、青海、新疆、西藏、廣西、雲南、貴州、四川及江蘇等地,都有古代巖畫。從內容來看,中國的巖畫可分為南方、北方兩大系統。北方地區的巖畫多表現動物、人物、狩獵及各種符號,以內蒙古陰山巖 畫為代表,與中亞、西伯利亞等地的巖畫有相似之處。南方地區的巖畫除描繪動物、狩獵外,還表現採集、房屋、村落、宗教儀式等。江蘇連雲港將軍崖巖畫並繪有農作物。中國境內巖畫的年代,還不十分確切,有待進一步研究。
巖畫巖畫
中國北方的巖畫,主要分布在中國北部內蒙古自治區、中國西部的新疆、寧夏、甘肅和青海地區,作品風格寫實,技法主要是磨刻;中國西南地區的巖畫,主要分布在雲南省,表現內容主要是宗教活動,作品技法以紅色塗畫為主;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巖畫,主要反映人類與出海活動有關的事件,內容以抽像的圖案為主,都採用鑿刻的技術。目前大多數發現在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巖畫,很多是古代少數民族藝術家的創造。
中國北方草原,自古以來就是遊牧民族活動的歷史舞台。根據古代文獻記載,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22--公元前221年),在中國北方草原上相繼居住過的少數民族有東胡、匈奴、烏桓、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他們只留下一些巖畫的遺蹟,散落在懸崖峭壁和荒草之間。
巖畫是描繪在崖石上的史書。中國歷代的書籍,往往只記載各代帝王的生活情況,很少反映當時人民的日常生活。然而,在巖畫中卻可以看到:反映社會生產的,有狩獵、放牧、農業等;反映宗教信仰的,有祖先崇拜、祭祀儀式等;反映日常生活的,有村落、舞蹈等,巖畫中描寫日常生活的作品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人面像巖畫在全世界都有發現,中國的人面像巖畫以數量豐富、風格多樣,在世界人面像巖畫中占有突出的位置。無論在內地或邊遠地區,都大量發現有這種風格的藝術品。中國巖畫中的人面像題材,揭示了古人的宗教意識。那些奇異的形象,反映了一個我們所不瞭解的精神世界。中國各地的巖畫都有幾何形組成的抽像符號,這些符號以抽像的形式表達某種思想,或記載某些事件。在眾多的符號圖形中, 有的圖形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如太陽符號、手印符號、腳印符號等。這些巖畫帶回了遙遠的古代,又彷佛把歷史的長河一瞬間縮短了距離。

藝術風格

賀蘭山巖畫鹿中國巖畫的藝術風格,和國外的巖畫既有許多共同之處又有不同特點。在製作手法上大體上可分為刻、繪兩種。北方巖畫大都是刻制的,其手法有3種:1磨刻,線條無明顯的凹陷,畫面平整光潔;2敲鑿,用堅硬器物在岩石上敲擊出許多點窩;3線刻,似用金屬鑿頭勾勒出形象輪廓,然後掏深線條。作品風格具有粗獷、簡潔、明快的特點。南方巖畫的製作大都以紅色塗繪,顏料經取樣化驗,證明內含較多的鐵質,以赤鐵礦粉調合牛血等調合料較為可能。色彩穩定,經久不變。有用手指蘸著顏料繪製的,某些較大的圖形也可能是使用羽毛或其他工具塗刷的。表現手法古拙獨特,畫人物大都不表現五官,只通過四肢位置以表現動作、體態和感情。畫動物亦僅重點刻畫出角、尾、耳等特徵部位,即可辨認出是何種動物。
中國巖畫在構思上天真純樸,反映出人類童年時代某種幼稚的想像和美好的願望。在造型上採用平面的造型方法,許多巖畫往往是一些相互不關聯的個別圖像,即使是組成一幅畫面的,也經常是一個個圖形的重疊,而沒有近大遠小的透視關係,畫面採用垂直投影畫法,視線與對像最富特徵的面保持垂直,追求物體的正面顯示。巖畫在塑造平面圖形時,很善於抓住物象的基本形,物體的結構簡化到不能再簡的程度。沒有細節刻畫,大都不畫五官,這些粗製的圖形中,卻能描繪出生活的真實,顯示出活躍的生命力,其中以動物形象尤為生動。這種原始形態的藝術的特徵是,對於生活敏銳的觀察力,和藝術上粗獷手法渾然一體地結合在一起,這或許是許多巖畫至今仍有其生命力的原因。
巖畫巖畫

系統分類

中國巖畫分為南北兩個系統。南系除廣西左江流域,還有四川、雲南、貴州、福建等地。南系巖畫大都以紅色塗繪,顏料是以赤鐵礦粉調合牛血等而成的。製作年代在戰國至東漢期間。北系以陰山、黑山、阿爾泰山等為主,綿延數千里,氣勢宏闊。

群虎北系巖畫
巖畫巖畫
大都是刻制的,刻制又包括磨製、敲鑿與線刻。製作時間的跨度很大,最早的可能在新石器時代,最晚的在元代。在黑龍江、內蒙古陰山山脈、賀蘭山北部烏蘭察布高原等地是北系巖畫集中的地區。北方巖畫多表現狩獵、遊牧、戰爭、舞蹈等,圖形有穹廬、氈帳、車輪、車輛等器物,還有天神、地祗、祖先、日月星辰、原始數碼以及手印、足印、動物蹄印等。賀蘭山的巖畫,形象古怪,面目各異。新疆巖畫多為生殖崇拜的內容。這些圖像大都鑿刻在深灰或灰藍色的岩石上,鑿刻或磨刻的圖像斑駁、稚拙、粗獷、簡潔、渾然而多變。連雲港的巖畫刻在深褐色的岩石上,巖畫的紋路和岩石的色彩既一致,又有微妙的變化。色彩的深淺交替,使圖像產生一種躍動的感覺。巖畫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有的表現狩獵、遊牧、戰爭、舞蹈等活動;還有的表現日月星辰、手印、腳印及各種原始符號。依題材劃分,北方巖畫主要分為類人面像巖畫、狩獵巖畫、生殖巖畫。
1、類人面像巖畫
以其數量的豐富,風格的多樣,在世界巖畫中占有突出的位置。我們將類人面像巖畫分為無輪廓型、半輪廓型、全輪廓型、頭飾型四種類型,其中頭飾型是指除鑿刻眼睛、紋面之外還包括帶有頭飾的人面像。
巖畫中的類人面像與各地出土的彩陶、陶塑和骨雕中的類人面像得以相互印證。我們從總體特徵上可分列出它們相似的輪廓型、相似的年代、又從相似的特徵中考證人類遠古文化的滋生、衍化過程及製作原始藝術品的文化動機。例如大量分布在原始藝術品之中的型類人面像,經過我們比較研究得出:它在原始時代首先是曆法冬至日的標誌,後來衍化為商族祖先崇拜的標誌;而內蒙陰山巖畫中的類人面像,除了有著祖先崇拜的含義外,人面像面部或額頭之上刻劃的直道,還有著古代先民「嫠面」習俗。運用民俗學、原始宗教方面的知識,看到隱匿在類人面巖畫背後的原始文化的奧秘。
類人面像是巖畫中的重頭戲,大約產生於新石器時代,也是中國國巖畫中出現最早的題材。現在還不能對所有類人面像巖畫作出較為符合情理的分析。對人面像的研究將是巖畫研究的一大課題。
即被表現的動物,它是被獵殺的對象,又是受敬畏的對象。在中國北方陰山烏拉特中旗發現的「獵鹿」巖畫,充分顯露出創作者的心理動機。整幅畫面突出野鹿的地位,它雖身中數箭,卻依然屹立不動,體現出遠古先民對野鹿存有的巫術情節。狩獵巖畫是狩獵者的藝術,其目的是為了狩獵的成功和動物的繁殖。新疆新源縣巖畫中,狩獵者手中的箭,已被意化為長長的一根線,表現出狩獵者對動物的占有欲。這種實例在中國北方巖畫中有很多。
3、生殖巖畫
產生與人類自身的繁衍有關,生殖是最令原始人感到神秘的主題。種的繁衍,是人類最古老而持久的渴望。在北方巖畫中經常有這樣的畫面:鼓脹的肚子上畫著小動物,這些動物往往是馬或鹿,好像她們「懷孕」了一樣;有些成對的動物被解釋為與交配有關;有些直接畫出人類或動物交媾的場面;新疆呼圖壁巖畫則直接表現了人類極度誇張的勃起的陽具。

史前巖畫南系巖畫
巖畫巖畫
十幾個地點,共有圖形一千多個。這些巖畫表現了人們祭祀以及生產生活的場面。南系巖畫普遍用紅色塗染,這同原始藝術中習慣使用紅色的現象是一致的。原始人在他們頻繁的狩獵和戰爭活動中,鮮血不斷地刺激他們的視覺神經,導致紅色在視覺中的穩定性。紅色那熾熱的調子和生命之火相呼應,使巖畫獲得了無限的生命展現,當紅色置於某種祭祀儀式氛圍中,紅色和血色,使巖畫產生強烈的刺激效果,從而具有了一定的恐懼感、神秘感。隨著氣象變化,巖畫周圍的環境發生變化,從而使巖畫具有不同的整體效果。
巖畫和巫術儀式的結合須要選定某個特定的季節和時間,更增加儀式的空間氛圍。內蒙古陰山磴口縣莫勒赫圖溝崖壁上刻有許多人面形,這裡巨石兀立,深谷蒼涼,容易使人產生敬畏感。江蘇連雲港將軍崖的巖畫,刻在錦屏山南面入口處凸出的巨石上,形似穹窿,灰濛濛的色彩給人造成神靈如在天上飄然而立的感覺,令人肅穆。繪於河流轉變處峭壁上的花山巖畫,由近兩千個紅色人形構成的巨大場面,造成隨時有可能壓迫過來的沉重感。巖畫對面是開地,高聳的畫壁同綠色植物形成強烈的對比,與江水的流動合成一種神秘而凝重的氛圍,在陽光或月光下呈現出奇異的色彩。可以想像,祭祀中人們的歌聲、水聲、鼓譟聲混合交織,響成一片,紅色巖畫也彷佛和人們一起躍動起來,產生了難以言喻的莊嚴神秘的效果。
南方巖畫以表現人物的活動為主要特徵,人物形象程式化。其中上舉雙臂、屈蹲雙腿、猶如蛙式的「蹲形」人物最為突出。不僅在南方出現成百上千個圖形,而且在北部巖畫、原始彩陶、甚至環太平洋地區的原始藝術品中都出現過這一形象。如果單一地就造型需要而言,似乎過於簡化了先民的創作本意。它應該有更深層的文化內涵,需要找到大量可以用來支持這一觀點的史料。南方巖畫的年代分析是可信的,與北方大部分地區以鑿刻為手段而製作巖畫的方法不同,南方巖畫大部分採用動植物顏料塗繪的製作方法,這樣為用碳14測定年代的方法提供了有利的依據。它與巖畫學者用當地出土文物花紋比較的結果是一致的。把雲南滄源巖畫與雲南出土的青銅器、銅鼓相比,把左江地區巖畫上的環首刀、人物紋飾等圖像與當地出土的文物相比,對巖畫斷代推測的結果,與碳14測定的結果一致。前者測定的年代為距今2500-3500年,後者測定的結果為距今2370年-2115年,即成畫的年代在春秋戰國至西漢。

博格達巖畫其他地區
巖畫巖畫
中國巖畫除了南北二大系統外,東南沿海地區的江蘇、安徽、福建、廣州、香港、澳門、台灣的巖畫卻也自成體系,它們都是抽像性的符號,用磨刻的方法製成。江蘇連雲港巖畫的製作時間較早,與六千年以前的東夷族有關。安徽淮北巖畫由於可用來論證的資料較少,它們的年代族屬還沒有最後定論。港、澳、台、廣州、福建的巖畫都與古代的越人有關,越人是在使用文字之前,站在自已的文化圈裡創造了這些巖畫。東南沿海的巖畫還可納入太平洋巖畫圈的範圍之內,這些巖畫點現在或過去都緊依海岸線,離海岸線較遠的巖畫點的分布明顯稀少,但也都傍依在入海的河流。近海的巖畫點大多分布於半山或山麓的巖面之間,也有的分布在山麓的沖積台地之上。全世界範圍內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很多內容豐富、具有海洋特色的巖畫點分布在大洋岸邊。其中「杯狀形」「同心園」「蹲形」人物及抽像線性符號都是這些巖畫點所共有的。這些巖畫是否可以幫助我們穿越時間、空間的隧道,掘開歷史之謎。
最後我們還要介紹西北高原的巖畫,包括甘肅、西藏、青海三個省區。由於它們具有自然環境、經濟形態、文化面貌和居民生活狀態的一致性,所以巖畫的文化內涵和特點肯定也是相近的。在西藏的日土縣、革吉縣、改則縣、文部縣、索縣、那曲縣、班戈縣、申扎縣、定日縣、當雄縣、貢嘎縣、巴宿縣發現了巖畫,其中日土縣任姆棟巖畫、魯日朗卡巖畫和當雄縣扎西島「納木錯」巖畫較為集中。在甘肅靖遠縣、永昌縣、玉門市、嘉峪關市、肅北蒙古自治縣、安西縣、瑪曲縣、甘南裕固族自治縣;青海省的剛察縣、天峻縣、德令哈市、都蘭縣、格爾木市玉樹縣等地也都發現了巖畫。
當雄「納木錯」巖畫是彩繪的,對它的碳14測定,將對這一地區巖畫的斷代有著重大的意義。西北其它所有巖畫都採用鑿刻的方法製作,內容涉及動物、人物、符號、日月星辰,與人類生產、生活有關。題材可分下列幾類的方法:狩獵、畜牧、爭戰、自然崇拜及神靈崇拜、舞蹈,其中狩獵、畜牧是主要內容。在較為荒僻、偏遠的西北高原,西藏巖畫最為重要。在與西藏周邊的地區印度高原、巴基斯坦的巖畫中,也發現有關相似的內容,對於研究西藏巖畫的年代、族屬、文化淵源等問題十分重要;在與北方系統的巖畫相比二者最為接近,反映在巖畫的題材、製作技法、巖畫中出現的動物群種等方面。尤其是部分動物身上出現的裝飾性紋樣,可以作為與北方其它地區巖畫進行比較研究的根據。西藏巖畫大致可以分為早、晚二期,早期大致為吐蕃王朝之前早期金屬時代,主要分布在西藏的西北包括阿里地區和藏北部分地區;晚期巖畫大致為吐蕃及以後時期,主要分布於包括藏北的大部分地區及藏南、藏東南地區。西北高原巖畫的作者很有可能是古代羌人,羌人在西北強盛以後,進入甘、青河西走廊一帶,後來到了西藏高原。對西北高原的巖畫做深入研究或許可以畫出古代民族的遷徙圖。

賀蘭山巖畫

賀蘭山巖畫太陽神賀蘭山巖畫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遊牧民族的藝術畫廊。賀蘭山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党項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遊獵、生息繁衍的地方。他們把生產生活的場景,鑿刻在賀蘭山的岩石上,來表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再現了他們當時的審美觀、社會習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長200多公里的賀蘭山腹地,就有20多處遺存巖畫。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賀蘭口巖畫。巖畫分布在賀蘭山全長250餘公里、從北到南的十多個山口中。在賀蘭山樹林口、黑石□、歸德溝、賀蘭口、蘇峪口、回回溝、插旗口、西蕃口、口子門溝、雙龍山、黃羊山、苦井溝,發現巖畫群20多處,畫面總數約在萬幅以上。
巖畫巖畫
這是自遠古以來活躍在這一地區的羌戎、月氏、匈奴、鮮卑、鐵勒、突厥、党項等民族的傑作,時間大致從春秋戰國到西夏時期。賀蘭山巖畫在不同的地點有著不同的內容:石嘴山一帶以森林草原動物為主,如北山羊、岩羊、狼等形象;賀蘭山一帶多以形形色色的類人首為題材;青銅峽、中衛、中寧一帶的巖畫則以放牧及草原動物北山羊為主。在賀蘭山白芨溝等地,還發現了成片彩繪巖畫,內容以乘騎征戰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馬等動物形象為主。彩繪巖畫的發現,為賀蘭山巖畫增添了新的內容和形式。
人首像畫面簡單、奇異,有的人首長著犄角,有的插著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圓頂帽。表現女性的巖畫,有的戴著頭飾,有的挽著髮髻,風姿秀逸,再現了幾千年前古代婦女對美的追求。有的大耳高鼻滿臉生毛,有的口銜骨頭,有的面部有條形紋或弧形紋。還有幾幅面部五官似一個站立人形,雙臂彎曲,兩腿叉開,腰佩長刀,表現了圖騰巫覡的造型形象。
動物圖形構圖粗獷,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有雙角突出的岩羊,有飛馳的駿馬,有搖尾巴的狗,有飛鳥的圖形和猛獸的形象,有部分人的手和太陽的畫面,還有原始宗教活動的場面。
根據巖畫圖形和西夏刻記分析,賀蘭口巖畫是不同時期先後刻制的,大部分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北方遊牧民族所為,也有其他朝代和西夏時期的畫像。刻制方法有鑿刻和磨製兩種:鑿刻痕跡清晰,較淺;磨製法是先鑿後磨,線條較粗深,凹槽光潔。賀蘭口巖畫的題材、內容與表現手法都十分廣泛,富有想像力,給人一種真實、親切、肅穆和純真的感受。眾多巖畫為我們瞭解和研究古代遊牧民族的歷史、文化、經濟狀況、風土人情提供了極為珍貴的文物資料,堪稱是一處珍貴的民族藝術畫廊。

將軍崖巖畫

將軍崖巖畫位於連雲港市海州區錦屏鎮桃花村錦屏山南麓的後小山西端,在南北長22.1米、東西寬15米的一塊混合花崗岩構成的覆缽狀山坡上,分布著三組線條寬而淺,粗率勁直,作風原始,斷面呈「V」形,面壁光滑,以石器敲鑿磨製而成的巖畫。這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古老時代巖畫,是東南沿海地區首次發現的巖畫,是惟一反映農業部落原始崇拜內容的巖畫,距今約4000年。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稱之為中國最早的一部天書。
巖畫巖畫
第一組巖畫在山坡西側,南北長4米、東西寬2.8米,以人物和農作物圖案為主。在人面與農作物之間,還有鳥頭、鳥面、圓點、刻劃符號等。第二組在山坡南側,南北長8米,東西寬6米,以星象、鳥獸圖案為主。第三組在山坡頂部,由人面像和各種符號組成。另外,在山坡頂部還有一大三小四塊大石頭,其中一塊上有許多人工鑿磨而成的圓窩,直徑在3——7厘米之間。根據巖畫、大石以及將軍崖所在的地形、地勢看,此處是一處原始宗教的祭祀場所。1988年1人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墓室壁畫
殿堂壁畫
漆畫
彩陶裝飾紋樣
漢朝帛畫
畫像石
畫像磚
商周青銅器紋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