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巉口起義
- 時間:1927年7月
- 標誌: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
- 地點:江西
歷史背景,事件經過,失敗分析,事件總結,
歷史背景
8月12日,中共中央負責人在武漢聽取了中共陝西省委派出的代表李子洲關於西北工作的匯報後,傳達了八七會議精神,指示陝西省委要在組織民眾的基礎上形成反對國民軍第二集團軍即西北軍總司令馮玉祥的勢力,用各種方法發動和組織農民暴動,同時在軍事上可利用與馮玉祥有矛盾的原國民軍2、3軍合作反馮。根據中央指示,陝西省委於9月26日至28日在西安召開會議,通過了《接受中央八七會議及其指示之決議案》和以反馮為中心的《政治形勢與我們工作方針決議案》,以及相應的組織、宣傳、農運、軍事等7項決議。會議鮮明提出“黨到農村中去”、“黨到軍隊中去”的口號,要求各地黨組織在軍事上舉行武裝兵暴,在政治上進行土地革命,打倒封建地主階級。在陝西省委領導下,西北各地黨組織開始開展兵運工作、組織革命兵變、瓦解國民黨武裝、創建革命武裝的鬥爭。
事件經過
1927年10月10日,陝西清澗起義拉開了西北武裝鬥爭的序幕。1929年至1931年,中共陝西省委在甘肅國民黨駐軍中相繼發動涇川、鳳翔路起義和靖遠起義。1932年8月,巉口起義爆發。
1932年春,國民軍第十七路軍總指揮楊虎城所部17師50旅補充2團從蘭州移防定西、會寧等地;1營隨團部駐定西縣城。
其時,1營營長何冠五與團長黃展雲有著很深的積怨,團內的中共黨員3營排長盧松軒、1營1連排長石慶德和1營1連連長馬濟人、3連排長趙丕烈、營部醫官盧濟民經常接近何冠五,做何冠五的工作,引發何冠五對黃展雲更強烈的不滿。而在1營,士兵們欠薪欠糧、一伙食極差,還缺鞋少襪,有些士兵不得不赤足上操,到定西後,發生了士兵集體罷操事件;其後,士兵們要求算糧算賬,發放給養費和騾馬費。7月,1營又奉命回防蘭州。開拔前,何冠五獲知黃展雲和旅長段象五計畫將1營調蘭州後,即撤去自己營長職務,將1營散編於99團,即給駐防會寧的3營營長王伯謨打電話透露了團長逼他走的訊息。開拔當天下午,1營宿營於巉口。
巉口距定西城20公里,是個不大的村莊,卻自古是北進蘭州的交通要衝。一到巉口,何冠五即先後向趙丕烈和馬濟人、石慶德說明真相,並將1營交與他們處理,然後離開了部隊。石慶德決定乘機發動起義。
石慶德等以營長名義召集各連連長開會,一舉捆綁了2連連長、3連連長和機槍連連長,接著用1、3連的基本兵力迅速收繳了2連和機槍連的槍枝。同時卡斷各路電話,布置要塞崗哨,並封鎖了巉口通往蘭州的道路。當晚,石慶德等率軍,欲與正在靖遠策動二次兵暴的中共甘肅工委負責人孫作賓會合。
拂曉,起義部隊到達會寧縣郭城驛,召開大會,趙丕烈向全營500餘官兵宣布,脫離國民黨軍隊,建立一支革命的新軍隊。部隊暫編為一個團,團長馬濟人,團副盧紀民;下設兩個營,1營營長石慶德、2營營長趙丕烈。同時釋放了2連連長等三人,發還了2連和機槍連的武器。
起義部隊活動于靖遠、會寧邊緣一帶。約一周時間,得知靖遠二次兵暴失利,孫作賓去向不明,而定西、靖遠的國民黨軍隊已派兵進行圍擊,遂召開排長以上軍官會議,確定部隊更名為“人民革命軍”,馬濟人任司令,盧紀民任副司令,兩個營更名為一、二支隊;人民革命軍沿六盤山轉向陝甘邊區,加入劉志丹領導的工農紅軍。
人民革命軍餐風宿露,轉戰定西、會寧、靖遠、通渭、靜寧等縣;在會寧縣青江驛、靜寧縣威戎鎮,先後與追截堵擊的地方民團和國民黨劉卓如一部發生戰鬥。9月底,進至清水縣關山,被一股千餘人的土匪騎兵重重包圍。人民革命軍奮勇突圍,從中午發起進攻一直打到太陽落山,除少數人突圍成功,其餘全部犧牲。巉口起義失敗。
失敗分析
巉口起義後至1933年1月,黨在甘肅境內又相繼舉行了天水起義、平涼蒿店起義、文縣碧口起義等。甘肅境內的這些武裝起義大都失敗。
起義失敗有多種原因,但主要原因是黨內“左”傾路線對武裝鬥爭的指導,不顧各地政治經濟情況和革命發展的不平衡性,不區別發動武裝起義具有的條件,還有起義發生地區缺乏對人民民眾的發動和沒有創建游擊根據地的基礎等。
就巉口起義講,起義部隊中不但沒有黨的組織,而且黨員力量極其單薄,起義只依賴營內三幾名軍官,缺少廣大士兵主動參加起義的政治基礎。即就在士兵們自發進行罷操鬥爭,繼而要求算糧算帳時,也未能適時地進行宣傳引導和組織發動。好在1營士兵創造的鬥爭環境保障了起義的順利完成。
因此,起義的組織工作極不充分,甚至缺乏計畫和起義目標,在當時的條件和環境下,亦不能在當地民眾中造成影響,均致部隊孤軍轉戰,再加上敵強我弱,失敗在所難免。
事件總結
然而,甘肅境內的武裝起義,其積極意義不容置疑。武裝起義以實際行動貫徹執行了“八七”會議方針,打擊了國民黨在甘勢力,為西北紅軍的創建和陝甘革命根據地的發展予以有力的聲援。中國革命因這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武裝起義,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巉口起義,在定西革命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