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派古琴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是2020年6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雅先、馬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嶺南派古琴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
- 作者:陳雅先、馬達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20358590
《嶺南派古琴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是2020年6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雅先、馬達。
《嶺南派古琴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是2020年6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雅先、馬達。內容簡介古琴,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南宋末年,宋朝皇室的南移把中原文化帶到了廣東,從此廣州的琴學得到了大力發展;宋、明...
嶺南古琴地域是嶺南派主要流行在珠江三角洲一帶(據說雲南一帶也有嶺南派的支流),發源地:廣東新會,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廣府文化的代表之一。嶺南古琴藝術真正源頭在宋代。南宋末年,隨著宋室的南遷,也把中原文化帶來廣東,特別對廣東的琴學發展帶來極大的影響。在後來的幾百年中,嶺南琴學昌盛,琴...
清代道光年間,以黃景星為代表的嶺南琴派開始形成且聲名漸顯,隨後雲志高、何洛書、鄭健侯等眾多有影響的琴人相繼而出,現當代代表人物則有楊新倫、謝導秀等。發展歷史 古琴琴曲的標題性,音樂結構的帶腔性,節奏上的非均分性,演奏上清、微、淡、遠的意境性,構成了嶺南琴派藝術上的基本特徵。打譜則是嶺南派...
現為中國樂器協會古琴專業委員會顧問、古琴藝術(嶺南派)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傳承廣州文化100 雙手”之古琴修復、製作能手。區君虹先生擅古琴、書法、武術,集古琴演奏、修復、斫制技藝於一身,並將書法篆刻、太極拳劍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粹相融合,傳承和發展了嶺南派古琴藝術,以古澹清和的琴風見稱...
區君虹先生擅古琴、書法、武術,集古琴演奏、修復、斫制技藝於一身,並將書法篆刻、太極拳劍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粹相融合,傳承和發展了嶺南派古琴藝術,以古澹清和的琴風見稱於世。此外,在修復傳世老琴享有極高的聲譽,不少人慕名攜殘破老琴求修。1976年正式踏上斫制中國古琴的道路,1999年獨創的“古木琴”...
第二章謝導秀與當代嶺南派古琴的傳承與發展 第一節嶺南派古琴的傳播 第二節嶺南派古琴的教學 第三節嶺南派古琴的研究 第四節謝導秀的主要貢獻 第三章大埔縣廣東漢樂研究會在廣東漢樂的保護和傳承中的 作用及意義.第一節發揮“漢研會”牽頭作用,普及民眾性漢樂演奏活動 第二節創辦刊物網站,重視漢樂理論研究和漢樂...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古琴藝術(虞山琴派)深深影響了嶺南派、閩派、川派等琴派的藝術思想。在長期的發展中,虞山琴派以自己的藝術實踐自然融入常熟的人文環境,植根在常熟民眾的文化生活之中,當代仍傳續著生生不息的傳統文化精神,在中國國內琴界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傳承狀況 虞山琴派的古琴演奏藝術已出現瀕危趨勢...
他起初只是道聽途說古琴文化歷史深厚,有3500年的基墊,可是市面上幾乎沒有任何一本琴學資料或可以學習的圖書。直到有一天,偶然的機會了解到了1919年《琴史補》的作者周慶雲,《七弦琴音樂藝術》雜誌主編張銅霞女士,使得創辦人獲得了靈感,創辦一個古琴界公益的季刊雜誌《琴者》,用於記錄傳承當代在民間的琴學藝術...
謝導秀作為嶺南派第八代傳人,一直以繼承和發展嶺南派古琴藝術作為畢生奮鬥的事業,立意將嶺南派琴藝發揚光大。1975年,與其師楊新倫先生共同著手對嶺南琴曲《古岡遺譜》進行重新整理與記錄,並將之編印成冊,以便推廣流傳,並為《雙鶴聽泉》《神化引》打譜。憑藉幾十年對嶺南古琴藝術的追求與熱愛,通過對琴譜琴曲和...
莫尚德任副會長。廣東古琴研究會的成立,標誌著嶺南古琴進入新的時代。1990年2月1日,正值大年初六,嶺南古琴一代宗師楊新倫先生逝世,終年92歲。每年清明時節,楊新倫弟子徒孫都會懷著崇敬的心情,風雨無阻前往遠郊楊新倫墓地拜祭。楊新倫生前為嶺南古琴的繼承和發展奮鬥終生的精神勉勵著新一代。
古琴即興演奏藝術研究大綱/李祥霆 說琴/唐中六 演奏法與音色之關係/梓又 琴學卷 從《鳳求凰》看歷代琴曲與時代同步發展之優良傳統/馮光鈺 古琴藝術的傳統、繼承與發展/龔一 論琴學中的師弟之道/馮煥珍 琴道傳承的形式和內容/范煜梅 蜀派古琴家俞伯蓀先生的琴歌藝術/黃明康 “道”“器”分流殊途同歸——評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