嶏

嶏,漢語文字,讀作嶏(pǐ pèi)。嶏(pǐ):古同“”,毀。嶏(pèi):1、山崩的聲音,2、石隕落的聲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嶏
  • 拼音:pǐ,pèi
  • 部首:山
  • 五筆:MDSN
  • 倉頡:UMMU
  • 鄭碼:LLFY
  • 注音:ㄆㄧˇ,ㄆㄟˋ
  • 筆畫數:15
  • 四角:22217
  • 結構:左上包圍
  • 統一碼:5D8F
現代釋義,古籍釋義, 音韻方言,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pǐ(ㄆ一ˇ)
1、古同“圮”,毀。
嶏
其他字義
pèi(ㄆㄟˋ)
1、山崩的聲音。
2、石隕落的聲音。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嶏【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12畫
《廣韻》《集韻》𠀤滂佩切,音配。《說文》崩聲。《集韻》石隕聲。
又《玉篇》皮鄙切,音嚭。毀也。或作圮。
又《廣韻》敷勿切,音拂。義同。
說文解字
嶏【卷九】【屵部】
崩聲。從屵配聲,讀若費。蒲沒切文六
說文解字注
(嶏)聲。從屵。配聲。讀若費。蒲切。十五部。按此葢卽?之或體耳。玉篇有?無嶏、可證。廣韻佩切。

音韻方言

國際音標 pʰi˨˩˦; pʰei˥˧
韻書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釋義
索引
廣韻
-
次清
滂佩切/敷勿切
pʰuAi
-
388.07
-
次清
敷勿切/滂佩切
pʰjuət
-
476.47
-
-
集韻
-
次清
匹埋切
pʰɐi
山陊聲
106.3.4
-
-
次清
芳未切
pfʰiəi
-
486.10.5
-
-
-
次清
滂佩切
pʰuɒi
-
531.4.5
-
-
-
次清
敷勿切
pfʰiu–ət
-
674.3.2
-
-
-
全濁
薄沒切
b–uət
-
682.2.1
-
-
上古音
字頭
聲符
韻部
對應廣韻小韻
擬音
註解
pʰɯːds
-
pʰɯd
-
廣韻
字頭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調
韻系
韻攝
廣韻目次
高本漢
王力
李榮
邵榮芬
鄭張尚芳
潘悟雲
蒲立本
推導現代漢語
古韻羅馬字
有女羅馬字
註解
滂佩
去聲
一等
合口
去十八隊
pʰuɑ̆i
pʰuɒi
pʰuᴀi
pʰuɒi
pʰuʌi
pʰuoi
pʰwəj
pei4
phuaih
phuoy
崩聲
敷勿
入聲
三等
合口
入八物
pʰi̯uət
pʰĭuət
pʰiuət
pʰiuət
pʰɨut
pʰiut
pʰut
fu
phyot
phiut
崩聲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備註
先秦
董同龢系統
uə̂d
-
先秦
周法高系統
wər
-
先秦
李方桂系統
ph
ədh
-
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調
聲母
韻母
備註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
-
uɒi
-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
-
uAi
-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
-
uəi
-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
-
ph
uậi
-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
-
iuəi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