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溪豆腐皮傳統製作技藝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嵩溪豆腐皮傳統製作技藝
  • 主題詞:嵩溪豆腐皮,傳統技藝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清代
  • 認證時間:2009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保護措施,材料,製作技術、方法或過程,工具,

簡介

嵩溪豆腐皮製作始於清嘉慶六年,最初稱“筍皮”,是用豆腐皮漿在煮熟時,產生一種漂浮的塊片,撈起晾乾而成。產品經過幾代人的摸索、磨練,日益完善。特別是解放後,1956年,在胡成生(已故)等人的精細加工下,使豆腐皮呈狀透明,有清涼、滋陰之效,是宴席之佳品。

歷史淵源

嵩溪豆腐皮製作始於清嘉慶六年,最初稱“筍皮”,是用豆腐皮漿在煮熟時,產生一種漂浮的塊片,撈起晾乾而成。產品經過幾代人的摸索、磨練,日益完善。特別是解放後,1956年,在胡成生(已故)等人的精細加工下,使豆腐皮呈狀透明,有清涼、滋陰之效,是宴席之佳品。在“豆腐皮之鄉”——三明清流的嵩溪鎮,製作腐竹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基本內容

嵩溪豆腐皮的製作從選料、浸泡、碾磨、烹煮乃至掛漿都有嚴格的工藝要求。選擇本地種植的“浙春3號”大豆,經石磨碾磨後,簸去豆皮,使其成2至3瓣,清洗2至3遍再用清水浸泡。浸泡時間不宜過長,水溫不宜過高,中途換水2至3次,當手捏泡豆鼓脹即可。把浸泡好的黃豆按1:2加水,用石磨磨成漿,以手指捻捏漿汁有粘著感為宜。按1:1比例往磨好的豆漿里加60℃左右溫水,攪拌均勻後進行過濾。撇出豆漿上的泡沫,用強火迅速煮沸,有效殺滅豆漿里的細菌並除去豆腥味和泡沫。數分鐘後鍋內表面即可形成薄膜,待出現小皺紋時即可用剪刀從中間對剪揭起,揭皮應迅速敏捷,一氣呵成。旋轉成扁條形掛在竹竿上,即為成形腐竹。當鍋內豆漿無法形成完整的皮膜,就慢火慢熬鍋內剩餘豆漿,不斷攪拌,防止焦糊,呈糊狀時停止供熱。將晾好的濕皮放入熬好漿的鍋內,均勻地把漿掛在豆腐皮表面,也稱掛漿。豆腐皮宜烘乾不宜曬,日曬易發霉。將上好漿的豆腐皮掛在竹竿上放入爐灶內,利用剩餘的炭火烘烤大約11小時,期間翻動2至3次,防止烤焦。腐竹性質較脆,要攤涼、自然冷卻後再包裝,同時又要注意防潮,以免影響產品質量。

基本特徵

嵩溪豆腐皮的製作過程中不添加任何輔料,為純天然綠色食品。該產品具有香、醇、甜、韌等特點,易熟而久煮不糊,食用方便,是高蛋白低脂肪的綠色食品。

主要價值

因為是豆製品,腐竹便有了豆類高蛋白低脂肪的優點,很受現代人喜愛。每年一到嵩溪大規模製作腐竹的時節,整個鎮上瀰漫的都是豆子的香氣,濃得化不開。或許因為工藝獨特,這種舊時尋常的營生技巧,在這個時代也跟著身價倍增。

保護措施

2009年,嵩溪豆腐皮傳統製作技藝,還入選了福建省第三批非遺名錄。

材料

本地種植的“浙春3號”大豆、清水

製作技術、方法或過程

選擇本地種植的“浙春3號”大豆,經石磨碾磨後,簸去豆皮,使其成2至3瓣,清洗2至3遍再用清水浸泡。浸泡時間不宜過長,水溫不宜過高,中途換水2至3次,當手捏泡豆鼓脹即可。把浸泡好的黃豆按1:2加水,用石磨磨成漿,以手指捻捏漿汁有粘著感為宜。按1:1比例往磨好的豆漿里加60℃左右溫水,攪拌均勻後進行過濾。撇出豆漿上的泡沫,用強火迅速煮沸,有效殺滅豆漿里的細菌並除去豆腥味和泡沫。數分鐘後鍋內表面即可形成薄膜,待出現小皺紋時即可用剪刀從中間對剪揭起,揭皮應迅速敏捷,一氣呵成。旋轉成扁條形掛在竹竿上,即為成形腐竹。當鍋內豆漿無法形成完整的皮膜,就慢火慢熬鍋內剩餘豆漿,不斷攪拌,防止焦糊,呈糊狀時停止供熱。將晾好的濕皮放入熬好漿的鍋內,均勻地把漿掛在豆腐皮表面,也稱掛漿。豆腐皮宜烘乾不宜曬,日曬易發霉。將上好漿的豆腐皮掛在竹竿上放入爐灶內,利用剩餘的炭火烘烤大約11小時,期間翻動2至3次,防止烤焦。腐竹性質較脆,要攤涼、自然冷卻後再包裝,同時又要注意防潮,以免影響產品質量。

工具

竹竿、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