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山民歌

嵐山民歌

日照市嵐山區高興鎮,系日照市東南部的一個平原鄉鎮,距市區20公里。高興鎮及周邊鄉鎮現今流傳的民歌多以抗戰時期歌謠為主,《送情郎》、《十二月》唱述的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事,《嫁郎》的產生具體年代不詳,推測也應該與前兩者相去不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嵐山民歌
  • 發源地:日照市嵐山區高興鎮
嵐山民歌,主要特徵,特殊價值,

嵐山民歌

日照市嵐山區高興鎮,系日照市東南部的一個平原鄉鎮,距市區20公里。高興鎮及周邊鄉鎮現今流傳的民歌多以抗戰時期歌謠為主,《送情郎》、《十二月》唱述的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事,《嫁郎》的產生具體年代不詳,推測也應該與前兩者相去不遠。
民間歌謠是過去在當地廣為流傳的一種民間小調,多為獨唱,其中有隻唱不說與唱白結合兩種,可清唱,亦可以民間樂器伴奏。演唱所用語言多為日照當地土語、方言。歌謠調無定式,節奏有快有緩,拍節多四分之二拍。歌謠歌詞分數段,每段字、句大致相等,總體結構較對稱。
歌詞多用襯詞,起修飾後面詞語作用,襯詞多用在句中,也有放在句於句之間的,且多放於前後重複語之間,常見的如“唵哩個唵嗨喓”等。
民間歌謠多以情歌為主,內容多描寫男女相愛、相思之情。語言直白、生動,情感真摯、熱烈,表白大膽、率直。幾種常見的歌謠有《送情郎》、《十二月》、《嫁郎》等。《送情郎》唱述的是年輕女子在送郎參軍的路上的依依不捨之情;《十二月》唱述的是丈夫抗戰在外,妻子家中生活的艱辛及對丈夫的思念與盼望之情;《嫁郎》唱述的是青年女子希望早日與心上人結合的焦急心情,表達了年輕一代對自由愛情的嚮往與大膽追求。
歌謠廣泛流傳於民間,它是勞動人民的口頭創作,多口耳相傳,且在傳承中不斷豐富提高。目前主要流傳在70歲以上老人中。日照市嵐山區高興鎮,系日照市東南部的一個平原鄉鎮,距市區有20公里。高興鎮及周邊鄉鎮現今流傳的民歌多以抗戰。

主要特徵

1. 在過去,廣大勞動人民被排斥在文字使用之外,歌謠的創作一般只能用口頭語言,因此,口頭性成了歌謠的一個主要特徵。歌謠語言直白、鮮活、生動,不乏巧於修飾之處;感情真摯、熱烈;唱腔平和、自然、老少鹹宜。
2. 民間歌謠的創作,有的一開始就是集體參與,但更多的是成為“初坯”後,在以後不斷的傳唱中,又經過無數唱述者的反覆加工、琢磨,所以集體創作性是歌謠的又一特徵。
3.歌謠在傳唱過程中,由於口頭語言的不穩定性,常常因時間、環境的以及演唱者的主觀思想感情和聽眾的情緒變化等因素而有變異,同一歌謠在不同地區常有不同唱法,因而具有變異性。
4. 地域性。歌謠多與地方語言結合,唱詞中有不少當地土語、方言,地域特色明顯。

特殊價值

1、 歷史價值:歌謠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在傳唱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傳統底蘊,直到今天,它仍能以當年相去不遠的生存狀態在人們口中,為我們研究、了解當地歷史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堪稱當地歷史的活化石。
2、 文化價值:民間歌謠語言精練、手法簡潔、唱腔自由,極具藝術特色,發掘、搶救和保護民間歌謠對於中國文學和音樂的豐富和完善都將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