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高速串列匯流排技術——基於FPGA實現與套用》是2016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峰。
基本介紹
- 書名:嵌入式高速串列匯流排技術——基於FPGA實現與套用
- 作者:張峰
- 出版社: 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11月
- 頁數:344 頁
- 定價:68 元
- 開本:16 開
- ISBN:978712130279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匯流排,最早始於計算機領域,是指匯集在一起的多種功能的線路;後經深化並延伸,則是指計算機各模組及計算機之間的一種通信系統,涉及硬體(器件、線纜、電平)和軟體(通信協定),其套用被引入嵌入式領域後,用於嵌入式系統的晶片級、板級、設備級的互連。本書主要涉及嵌入式系統中的高速串列匯流排技術,傳輸速率在Gbps量級。本書首先按時間的先後順序梳理出計算機和嵌入式系統中常用的匯流排技術;然後介紹並基於FPGA實現了目前嵌入式系統中常用的高速串列匯流排技術,如Serdes、JESD204、SRIO、PCIE、Aurora、SATA匯流排,側重於終端技術實現;最後論述嵌入式系統中的常用匯流排架構,涉及CPCIE、VPX、FC、Infiniband匯流排架構技術,側重於整機設計。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1篇 計算機和嵌入式系統中常用匯流排的發展歷程及趨勢
第1章 匯流排的發展歷程及後續趨勢 3
1.1 匯流排的出現及定義 3
1.2 PC匯流排的發展 5
1.2.1 ISA匯流排 6
1.2.2 PCI/PCI-X匯流排 7
1.2.3 PCIE匯流排 9
1.2.4 ATA/SATA——面向存儲的高速匯流排 10
1.3 嵌入式系統匯流排的發展 12
1.3.1 嵌入式系統的出現 12
1.3.2 PC104匯流排——ISA匯流排的嵌入式系統套用 13
1.3.3 Compact PCI匯流排——PCI匯流排的嵌入式套用 15
1.3.4 Compact PCIE架構及其在嵌入式的套用 18
1.3.5 SRIO匯流排——嵌入式系統的多處理器間互連 19
1.3.6 JESD204匯流排——面向ADC、DAC的串列通信匯流排結構 21
1.3.7 FC標準——通道技術與網路技術的結合 22
1.3.8 VPX架構——嵌入式串列匯流排的集大成者 23
1.4 匯流排領域三次革命成因與效能分析 25
1.5 高速串列匯流排技術的優點及共同點分析 28
1.6 高速串列匯流排的後續發展方向 29
1.6.1 速率繼續提升 30
1.6.2 採用多階電平傳輸 30
1.6.3 雷射通信可行性及其小型化考慮 31
1.6.4 延伸閱讀——雷射通信代替微波通信 32
1.7 參考文獻 34
第2篇 嵌入式系統中常用的高速串列匯流排及其FPGA實現
第2章 基於SERDES的高速數據傳輸技術 39
2.1 SERDES技術簡介 39
2.2 SERDES物理層——LVDS電平概述 40
2.3 基於FPGA的SERDES傳輸技術概述 42
2.3.1 FPGA對LVDS電平的支持 42
2.3.2 FPGA內部的並/串轉換原語結構OSERDESE2/ISERDESE2 43
2.3.3 基於SERDES原語的傳輸速率分析 44
2.4 基於FPGA實現SERDES原語的高速數據傳輸 45
2.4.1 SERDES傳送端設計——設定OSERDESE2相關參數 45
2.4.2 SERDES接收端設計——配置ISERDESE2的相關參數 54
2.4.3 實現SERDES通信功能 59
2.5 延伸閱讀——FPGA時序最佳化以及自適應延時調整的SERDES傳輸技術 61
2.5.1 時鐘位置最佳化——減少由時鐘位置造成的延時 61
2.5.2 時序最佳化——OFFSET約束 63
2.5.3 時序最佳化——MAXSKEW約束 64
2.5.4 基於Idelay的延時調整技術 64
2.5.5 基於Idelay的自適應動態延時調整技術 66
2.6 小結 67
2.7 延伸閱讀——後起之秀:Xilinx公司及其FPGA 67
2.8 參考文獻 69
第3章 基於JESD204協定的ADC、DAC數據傳輸 71
3.1 JESD204協定概述 71
3.2 JESD204協定分析 74
3.2.1 JESD204物理層分析 74
3.2.2 幀填充 76
3.2.3 8B/10B編/解碼 77
3.2.4 加/解擾碼(Scrambling/De-Scrambling) 79
3.2.5 JESD204協定接收狀態機分析 80
3.3 基於GTX實現JESD204協定 82
3.3.1 可行性分析——物理層規範兼容 83
3.3.2 物理層GTX結構分析 83
3.3.3 基於GTX的JESD204協定功能模組構建 88
3.3.4 JESD204協定若干技術點分析 99
3.4 小結 104
3.5 參考文獻 104
第4章 基於SRIO匯流排的高速通信結構 105
4.1 SRIO匯流排——面向嵌入式系統互連 105
4.1.1 嵌入式匯流排與PC匯流排套用分道揚鑣 105
4.1.2 SRIO技術針對嵌入式系統互連 107
4.1.3 SRIO VS PCIE VS Ethernet VS Others 108
4.2 SRIO協定分析 110
4.2.1 SRIO協定層次結構 110
4.2.2 SRIO物理層規範 111
4.2.3 數據包及操作類型 113
4.2.4 鏈路同步 115
4.2.5 鏈路編碼 115
4.2.6 配置空間 117
4.3 基於SRIO匯流排的點對點通信功能實現 117
4.3.1 創建SRIO工程 118
4.3.2 SRIO工程結構分析 126
4.3.3 SRIO點對點通信的關鍵技術分析及實現 128
4.3.4 SRIO IP核點對點通信功能測試 130
4.4 基於SRIO匯流排的交換結構通信功能實現 131
4.4.1 基於SRIO匯流排的交換結構概述 131
4.4.2 SRIO交換晶片80HCPS1616簡介 131
4.4.3 SRIO交換晶片80HCPS1616配置 133
4.4.4 80HCPS1616的I2C配置接口 137
4.4.5 Maintenance幀配置SRIO交換晶片 139
4.4.6 SRIO交換結構的通信性能測試 142
4.5 小結 144
4.6 延伸閱讀——串列匯流排技術再提速,從信息不確定性說起 145
4.7 參考文獻 146
第5章 基於PCIE匯流排的高速數據傳輸技術 149
5.1 PCIE匯流排概述 149
5.2 PCIE協定分析 151
5.2.1 PCIE 拓撲結構 151
5.2.2 PCIE分層結構 151
5.2.3 PCIE鏈路編碼與擾碼 153
5.2.4 PCIE 地址空間與事務類型 153
5.2.5 延伸閱讀——PCIE匯流排鏈路同步 154
5.3 基於PCIE協定的點對點通信功能實現 157
5.3.1 FPGA內嵌PCIE硬核簡介 157
5.3.2 建立PCIE點對點通信工程 158
5.3.3 PCIE IP核原始碼分析 171
5.3.4 PCIE節點接收流程分析 173
5.3.5 PCIE節點傳送流程分析 174
5.3.6 基於PCIE協定的點對點通信功能測試 175
5.4 小結 176
5.5 延伸閱讀——再論馬太效應:從PCIE代替AGP匯流排說起 177
5.6 參考文獻 178
第6章 基於Aurora協定的高速傳輸技術 181
6.1 Aurora匯流排概述 181
6.2 Aurora匯流排協定分析 181
6.2.1 Aurora匯流排通信模型 181
6.2.2 Aurora物理層電氣特性 182
6.2.3 Aurora數據幀結構 184
6.2.4 Aurora鏈路同步 185
6.3 基於Aurora匯流排的通信功能實現 188
6.3.1 建立Aurora匯流排測試工程 188
6.3.2 Aurora匯流排協定檔案及接口分析 192
6.3.3 Aurora匯流排幀模式與流模式 194
6.3.4 Aurora匯流排通信性能分析及測試 196
6.4 小結 198
6.5 延伸閱讀——Xilinx公司及其Aurora匯流排 198
6.6 參考文獻 199
第7章 基於SATA匯流排的高速數據存儲技術 201
7.1 多種高速數據存儲方式涉及的匯流排形式 202
7.1.1 基於ATA匯流排標準的數據存儲方式 202
7.1.2 基於SCSI匯流排標準的高速數據存儲方式 203
7.1.3 基於SAS/SATA匯流排標準的高速數據存儲方式 205
7.1.4 延伸閱讀——基於Nand Flash陣列的高速數據存儲方式 208
7.1.5 延伸閱讀——基於eMMC及陣列的高速數據存儲方式 209
7.1.6 多種存儲實現方式的比較與分析 210
7.2 SATA協定分析 211
7.2.1 SATA的分層結構 211
7.2.2 SATA啟動過程 212
7.2.3 SATA數據幀與編碼 213
7.3 SATA協定IP核的FPGA實現 216
7.3.1 Virtex-5 FPGA GTX簡介 216
7.3.2 SATA協定物理層實現 218
7.3.3 SATA協定的OOB通信 226
7.3.4 SATA協定的鏈路層及傳輸層關鍵技術分析 228
7.3.5 SATA協定的套用層實現分析 231
7.3.6 SATA 協定IP核測試 231
7.4 小結 232
7.5 延伸閱讀——基於DNA的生物學存儲技術 234
7.6 參考文獻 236
第3篇 整機設計的嵌入式系統高速數據匯流排
第8章 CPCIE匯流排架構 239
8.1 CPCIE匯流排簡介 239
8.2 CPCIE系統中功能模組分類 241
8.3 CPCIE系統連線關係與信號定義 242
8.3.1 連線器類型 242
8.3.2 系統板 245
8.3.3 外設板 248
8.3.4 交換板 249
8.4 CPCIE系統整機設計要素 251
8.4.1 功能模組標識 251
8.4.2 供電要求 252
8.4.3 時鐘設計 253
8.5 小結 253
8.6 參考文獻 254
第9章 VPX匯流排架構 255
9.1 VPX匯流排的起源 255
9.2 VPX協定族分析 257
9.3 VPX協定的典型套用 259
9.4 連線關係與信號定義 260
9.5 整機設計要素 265
9.5.1 模組防插錯設計 265
9.5.2 電源設計 266
9.5.3 功能模組與背板信號映射關係 267
9.6 VPX架構與CPCIE架構的異同 270
9.7 小結 270
9.8 參考文獻 270
第10章 FC匯流排技術的實現與套用 273
10.1 FC技術簡介 273
10.1.1 FC技術的出現——從大數據、雲及SAN存儲說起 273
10.1.2 FC技術的優點 275
10.1.3 FC技術的發展路標 276
10.1.4 FC在機載航電系統中的套用 277
10.2 FC協定分析 277
10.2.1 拓撲結構 277
10.2.2 分層結構 278
10.2.3 協定組成 279
10.2.4 數據流程 281
10.2.5 數據幀結構與編碼 281
10.2.6 分類服務 283
10.2.7 接口形式 286
10.3 FC協定通信實現分析 286
10.3.1 Xilinx公司IP核實現方案 286
10.3.2 FC專用ASIC晶片實現方案 288
10.4 小結 289
10.5 參考文獻 289
第11章 Infiniband匯流排技術的實現與套用 291
11.1 Infiniband匯流排概述 291
11.2 Infiniband協定分析 293
11.2.1 分層結構 293
11.2.2 訊息傳輸方式 294
11.2.3 鏈路編碼與數據幀結構 295
11.3 Infiniband協定實現及套用 296
11.4 小結 297
11.5 參考文獻 298
附錄A 簡寫索引 299
附錄B 插圖目錄 303
附錄C 表格目錄 309
附錄D 本書創作過程中的隨筆 313
致謝 320
作者簡介
張峰,男,博士,高級工程師,從事通信領域10多年,對高速匯流排系統有深刻的理解,並且有豐富的科研和項目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