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山夜月

嵇山夜月

嵇山夜月蒙城八景之一。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嵇康死後,葬於蒙城西北的石弓山南麓。後人為紀念這位稀世奇才,在蒙城老城西北嵇山建亭,名為嵇康亭。每年春夏之際,山上桃花灼灼,綠樹如雲,水裡蓮荷溢香,隨風遠播;夜晚明月懸山,波光雲影,一如仙境。嵇山夜月遂成為蒙城八景之一。這個美麗的經典寄託著人們對這位英才的崇敬和懷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嵇山夜月
  • 地理位置:安徽省蒙城縣
蒙城縣城內東北隅有一個很大的水塘,塘中間有一土丘,高數丈有一座嵇康亭,四周環水,柳暗花明,景色宜人。相傳魏晉時“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今濉溪縣臨渙 人),曾在魏任中散大大,司馬昭篡位後,他不願與之同流合污,因仰慕莊子,為司馬昭所忌。便隱居於此,著書立說,讀書撫琴,灌園打鐵,一次,他正在樹下打 鐵,司馬昭的親信鐘會來拜訪,他不予理采。後來,鐘會在司馬昭面前進了讒言。嵇康的朋友呂安被其兄呂巽誣告不孝之罪,嵇康據理力爭司馬昭乘機將二人同時入 獄,判處死刑。被司馬昭所害。為紀念這位剛正不阿的大賢,故命此丘為“嵇山”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蒙城知縣淡如水為紀念嵇康,修建一亭,名曰“嵇 康亭”。嘉慶九年(1804)知縣周鶴立又重修,後因戰亂,毀於戰火。新中國成立後,於1962年縣委工交部副部長兼城郊區委書記宋潤身,重建嵇康亭。 1988年縣政府又撥款重修,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昔日的嵇山,四面環水,垂柳雜花相間,鳥鳴魚躍,景色宜人。特別是深秋季節,明月當空,涼風習習,荷花飄香,加之搖曳樹影,蕩漾的池水,鳴叫的秋蟲,使用權嵇山月夜更加增輝。
清代蒙城知縣高淑曾有詩曰:金波碧彩浸方塘,秋暮來游夜氣涼。最是一卷堪坐嘯,廣陵遺調未全亡。又說曹丕在嵇山攻讀,月明如晝,分外光明,故日:嵇山夜月。有詩云: 明月團團水一灣, 月光搖曳水漣環,良宵何處無蟾影,獨愛憑欄人意問。清代名士汪作林霖也在《嵇山秋月》中寫道:獨上嵇山意邈然,追君絕調只狂顛,一相思處人俱往,七不堪時客自傳。露下寒蟄依淺水, 月明狐鶴唳追天,何當復奏《廣陵散》,仿佛松風向耳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