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潰的臉皮吳洪森隨筆散文集》是2004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洪森。
基本介紹
- 書名:崩潰的臉皮:吳洪森隨筆散文集
- 又名:無
- 頁數:358
-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開本:16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1月1日)
平裝: 358頁
開本: 32開
ISBN: 9787563343331, 7563343334
條形碼: 9787563343331
尺寸: 21 x 14.8 x 1.9 cm
重量: 381 g
作者簡介
吳洪森,1953年出生於上海,1985年考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讀研究生,1988年畢業並獲碩士學位,1991年移居美國,1994年起在香港新聞界工作至今。發表過文學創作及學術論文等50餘萬字。曾獲江西省優秀品獎(1984)、香港新聞界總冠軍獎、最佳特寫獎、一般新聞亞軍獎(1998)、《當代作家評論》優秀評論獎(2000)。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偷點白開水——文化篇”、“以輕盈承受重合之重——文學篇”和“動身時刻”。“文化篇”主要是關於社會現象和人們當下的文化心理的隨筆,同時兼及書評,它的側是對社會現象的關注與主析,有很多獨到的分析和結論:“文學篇”主要是文學評論以及對總分文學理論、信仰、美學問題的理論探討,其中又可分為對中國當代文學創作及作家的評論、對外國文學的評論及關於文學的理論探討:“動身時刻”,則是作家的散文創作,他的散文創作多取自自己的生活經歷,鉛華洗盡,樸實無華,卻自有一種感人的力量。因此, 這本書實際上是一部隨筆、散文、評論合輯。
媒體評論
序
這本集子初看起來有點亂,形式包括隨筆、散文、對話、時評、理論等多種體裁,內容則涉及文藝、經濟、政治、歷史、哲學、科學等多門學科,不大符合一般文集的規範。讀完以後才知道,這一點也許與作者生活際遇的紛雜有關。江西插隊、上海讀書、美國打工、香港賣文……作者苦鬥於新舊兩境,突圍於東西兩域,被放逐在時代與社會的巨大震盪之中,生活如萬花筒里翻旋的碎片。其實,很多中國人都有這樣的遭遇,稀奇古怪卻也豐富多彩,常令西方的同代人驚羨。較之已開發國家諸多體制化人生模式,較之某些穩定、安逸但多少有些單調乏味的從業生涯,萬花筒中任取一角,都可能是傳奇。
經驗就是創造之源與文化之母。中國當代人因其承受了一個文明古國和貧窮大國的世紀巨變,承受了革命時代與市場時代雙重高壓之下太多的傷痛與抗爭、迷失與甦醒、困頓與奮進,具有得天獨厚的人生經驗資源,所以中國成為全球範圍內新的文化創造舞台,這大概不會讓人特別難以理解。本書作者就是這個舞台的入場者之一,多年來他就像一個快槍手,直逼現實,直抒胸臆,其寫作的率真、熱情、敏捷、尖銳、機智以及執著,都深深烙下了一個漂泊者的經驗印痕,刻下了一個求索者的知識軌跡,透出了文壇上一個快槍遊俠漢子的勃勃生氣。
我是一口氣饒有興味地把這本書讀完的。看得眼花繚亂之餘,也疑心作者的興趣似乎過於多樣,或者說人生際遇驅使他的興趣過於多樣。於是他是一個有理論興趣的記者,一個有新聞興趣的作家,一個有文藝興趣的學人,身懷多藝,身兼數職,身在曹營心在漢,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善於游擊而似乎無意于堅守。這樣,他使各種文體都有了新的動力,有了更多的寫作自由,文章顯得廣博活躍,卻也在某些匆忙之處顯得不夠專深,留下了一些有意思的話題尚待拓展,留下了一些言說還可斟酌、推敲、清理以及批評。人生就是一本大書。書中有人,人中有書。有一種人,活力有餘而定力不足;也有一種人,活力不足而定力有餘。前者可能失之浮淺,後者可能失之僵固,二者皆為創造之忌。我與本書作者處於同樣的時代與社會,因此常警示自己年少不可浮淺,年老不可僵固,猜想本書作者大概也會有這樣的自我鞭策吧。
目錄
偷點白開水—文化篇
文化創造財富
對人的尊重要落實到錢上
無形的圍牆
人口流動與理性思維
築起我們新的長城—興建樹葬陵園拱衛首都北京
老百姓支撐著教育
股份制豈能換湯不換藥
自由主義經濟已經失靈—讀《金融風暴與亞洲新格局》有感
恐怖的防疫針
廣譜抗生素的道德危機
誰能改變這樣的酒宴文化?
也來一篇翻案文章
韓戰誰輸誰贏?—讀《毛澤東、史達林與韓戰》
抵抗與順應—評黃仁宇《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
五四啟蒙的偏頗
鄉鎮企業與知青運動
皇帝可不可以有愛情
為何稱“商人”
黃帝堯舜垂衣而治
姜太公釣誰?
金賽革命的啟示—讀《金賽傳》有感
但願費正清後繼有人
猶太人的互助與擴張
讀《德國的浩劫》
香蕉人
陳寅恪:平生所學唯余骨
無價的逃生
戰犯改造
屁股與尊嚴
偷點白開水
家庭第一還是愛情第一
沒有“屄”的字典
崩潰的臉皮
生命的根本在腹部
難以理解的象徵行為
全民的心理體操
——論遊戲
一個夢境的啟示
——論禪宗
死亡·性·創造
上帝的後悔
人是想像的動物
人不能沒有信仰
巫術的功能
巫術與宗教
信仰的力量
東西方面臨的共同挑戰
印第安青年為何自殺率高
關注重大命題的歷史研究
——讀余莢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
人類需要“大重建”
——讀福山《大分裂: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的重建》
文化復興的起點
以輕盈承受生命之重—文學篇
動身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