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潰前的大清帝國

崩潰前的大清帝國

《崩潰前的大清帝國》是2013年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約翰·弗朗西斯·戴維斯。

基本介紹

  • 書名:崩潰前的大清帝國
  • 作者:[英]約翰·弗朗西斯·戴維斯
  • 譯者: 易強
  • ISBN:978-7-5112-5527-3
  • 定價:39.80
  •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2月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書籍評論,

內容簡介

本書首版於1836年,四年後鴉片戰爭爆發的同一年,此書再版。這本書顯然是英國讀者在戰前了解中國的重要參考,甚至某種程度上是成為出征中國的中下層軍官的行動指南。如今,藉助這位後來的香港總督的記錄,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視角再認識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
作者運用了地理學與政治經濟學等科學方法,對中國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司法體系、風土人情、重要城市、釋道儒三教、文學藝術、農業與商業做了重點介紹,並進行分析,正是運用這些科學的方法,西方人揭開了神秘中國的面紗,看透了清朝“國富民強”的假象。 書中有幾十幅珍貴圖片輔以說明。

作者簡介

約翰·弗朗西斯·戴維斯(John Francis Davis 1795—1890)
英國人,是中國通,人稱精曉漢學的港督。18歲就到了廣州,任職東印度公司。他具有語言和外交天分,喜好中國文學,給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叫德庇時。在公司任職期間翻譯《好逑傳》《漢宮愁》等書成英文。曾作為英國使團隨員到過北京。1844年起出任第二任香港總督,併兼任英國駐華公使,任期4年。
1854年,戴維斯獲KCB勛銜,1876年,獲牛津大學頒授民法學博士學位。晚年隱居布里斯特爾,潛心研究中國文化。1890年去世,是享年最高的一位港督。
出版有《中國掠影》《崩潰前的大清帝國》等著作。

書籍評論

在不斷進步的同時,我們改進了什麼,又丟掉了什麼?我們能否進步得更好,或者說付出的代價更小?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開啟了中國兩千年未有的大變局。在歷史課本里,這一年也被劃定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古老的中華帝國一步步走向了衰落和覆滅。還是在這一年,一本英國人寫的名為《崩潰前的大清帝國》 的圖書再版,此時,距該書的初版僅過去四年時間。這本書如此受英國人歡迎,一方面說明作者的書寫得很成功,一方面也說明了當時的老外是多么渴望了解中國。如果當時的清政府有這樣的眼光和胸襟,估計中國的近代史或許會是另一種樣子了。
上述的臆想是純粹的馬後炮,今人不可能改變歷史,所能做的只能是從研究歷史中獲得經驗教訓,以免重蹈覆轍。《崩潰前的大清帝國》 最近出了漢譯版,聽聽老外對當年大清帝國的描述,對我們客觀認識自己的歷史有莫大幫助。
先認識一下作者,這對評判本書的價值至關重要。作者叫約翰·戴維斯,1813年,年僅18周歲的他被英國東印度公司派駐廣州代理處,擔任文書工作。此後,他在中國生活工作長達20年。戴維斯曾出任第二任香港總督,這使得他有更多的機會接近當時的清朝政府,也為他的漢學研究奠定了基礎。在本書中,他介紹了中國的地理特徵和歷史、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司法體系等,內容翔實而具體,給當時的英國讀者提供了出色的文本。他也因出色的漢學研究被譽為“西方第一位漢學權威”。
戴維斯不像某些自大並懷有偏見的老外那樣瞧不起大清帝國,他筆下的大清國富裕而有秩序,各項制度包括立法、司法,也不像人們想像得那么糟糕。雖然在商業往來中,外國人遭受到了某些不公正待遇,但這並非帝國的全部景象。百姓在皇帝的統治下,快活而勤勞的生活,他們的優良品格,使得整個帝國積累了巨大的財富。
當然,戴維斯也看到了大廈將傾的危機,比如軍隊的腐敗,刑罰的殘酷,婦女纏足的陋習,皇帝的無能和懶惰以及專制制度對皇帝本人的無能為力。但他對中國的文化和百姓很有好感,他非常佩服中國人對讀書人的敬重,對親職教育的重視,吃苦耐勞的個性,還有愛好和平的好脾氣。他說,中國人是世界上脾氣最好的民族之一,安靜而守法,因為長期生活在和平狀態中,他們十分厭惡政治的無序。他認為,這也造成了中國人不可救藥的保守。
讀了戴維斯的描述,有許多親切,又有些許陌生。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肯定,他對大清帝國腐敗的批評,我們都耳熟能詳。但他說起中國人嚴格的家教、教訓,守法守禮的平和性格,在家庭崩解、戾氣充斥的當下,又仿佛離我們那么遙遠,甚至近乎陌生。看到這些,我們不得不反思,在不斷進步的同時,我們改進了什麼,又丟掉了什麼?我們能否進步得更好,或者說付出的代價更小?在這一點上,戴維斯的作品確實是一個絕好的參照,它讓我們在向前看的同時,不要忘記回首來時路,回首前人留給我們的優良文化和美好品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