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柳槽銼翼蛤(新種)

崩柳槽銼翼蛤(新種)(Limoptera bengliucaoensis Liu sp. nov.)是採集於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桂溪鄉甘溪的岩石標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崩柳槽銼翼蛤(新種)
  • 外文名:Limoptera bengliucaoensis Liu sp. nov.
  • 產地: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桂溪鄉甘溪
  • 保存單位:國家岩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台
特徵描述,主要用途,

特徵描述

中等至較大,方圓形,不斜,兩殼不等。左殼適度地凸,無前耳,後耳大,與殼體分界明顯,平,三角形,末端刺狀尖突,超出殼體後緣,後邊緣上部急劇內凹,下部分微直,表面同心生長線密,同心脊十分發育,排列緊密而規則,放射飾稀少而極其微弱,一般肉眼很難觀察到。殼體卵圓形,凸起較均勻,中上部凸度稍大。前緣規則凸圓,腹緣半圓形,最凸點位於中部,後緣微外凸,殼頂大,微前轉略突,位於鉸緣最前端。殼體表面放射棱約11~15條,簡單,於個別放射棱上有一很淺的中央縱溝;殼體中部的放射棱粗,近前、後緣的較細,其頂部平凸,窄於脊間溝。同心生長線和同心層發育,越過射棱時上凸成疊瓦狀。右殼平凸,殼頂區較凸;後耳很大,與殼體以殼飾的差別為界,平,末端尖伸,遠遠超出殼體之外,後邊緣最上部深內凹,中下部幾乎直,具十分發育的同心生長線和密集的同心脊。殼體前、後、腹緣的特徵與左殼相應邊緣類似。表面放射脊簡單,較細而低平,脊間溝很弱,遠遠窄於射脊。同心生長線和同心層發育,與射脊交成網狀。殼頂較小,微前指,不突出,位於最前背端。韌帶區較窄,具6條左右互相平行的橫溝。長、高分別為29~56、31~65mm,鉸緣長29~48mm;高長比為1.06~1.16。

主要用途

地層劃分對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