崦山風景區

崦山風景區

崦山風景區位於縣城北13公里的町店鎮境內,總面積35平方公里,其中約20平方公里屬原始森林。景區內古建眾多,有關帝廟、修德龍池、八卦神池、望雨樓、烏龜石刻、石縫齊鳴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崦山風景區
  • 占地面積:35平方公里
  • 著名景點:關帝廟、修德龍池、八卦神池
  • 位置町店鎮境內
簡介,歷史,

簡介

崦山風景區內,以綠樹掩映、翠柏環抱的白龍廟最為壯觀。群蛇聚集尤為一絕,優美動聽的傳說更是不勝枚舉。這裡的柏樹起源古老,各具形態、氣象萬千。境內環境幽雅,風光旖旎,是理想的觀光、避暑勝地。 白龍廟 建於唐武后長壽壬辰年,占地7000平方米,坐北向南,為二進院。二門的門樓上有一戲台,是酬神演戲的場所,正對著大殿。門外有一對石鼓,鼓與鼓架連為一體,鼓架浮雕為綠葉紅花,邊飾龍紋;鼓頂攀援有幾隻小石獅,叼首銜尾,相擁嘻戲。進得二從門就是拜廳、正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屋頂琉璃構件做工極其精細,殿正中塑著白龍及其夫人之相,側為雷公、電母、風婆、雲童等,皆各執法器作行雲布雨之狀。現存的正殿、拜廳、配殿、鐘鼓樓等,均為清代建築。廟中的清代壁畫和碑記等附屬之物保存比較完整,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價值。

歷史

崦山廟的主體建築白龍顯聖王殿,始建於唐武后長壽壬辰(公元692年)年,金泰和壬戌(公元1202年)年進行了第二次修建,此後,在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又進行了四次大規模重建。在正殿不斷重建的七百多年間,先後又重修增修了山門、牌樓、戲樓、拜殿、後宮、望雨樓、樂觀亭、八卦龍亭、關帝廟、小池等配套建築,其中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的修繕規模尤為巨大,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崦山廟因山就勢、設計精巧、結構獨特、肅穆莊嚴的建築風格。
虬柏 崦山風景的點睛之筆。這兒的柏樹起源古老,樹心皆為紫赤,且形態各異。“迎賓禮柏”挺立山頭,枝葉舒展,宛如深開雙臂迎接客人;“石縫仙柏”寄身於兩塊巨石之間,挺拔秀美,顯示了不屈不撓頑強生命力,給遊人以心靈的震撼、生命的啟迪;“桃園義柏”本是同根,主桿為三,顯示了同甘共苦的兄弟情誼;“鴛鴦情柏”並肩攜手,似一對熱戀中的情人,竊竊私語,在訂立白頭偕老、海枯石爛的生死之盟;更有那騰空而起的“龍柏”;展翅欲飛的“鳳柏”;最奇的是“神葡戲檜 ”,三人合抱不住的古檜上長出的葡萄枝葉纏繞其上,蜜蜂、蝴蝶上下飛舞,成為一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