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

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

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屬於“崤山道”北路,位於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東約36公里的硤石鄉至石壕村之間,經考古探明的古道全長1317米,共分為3段,主要的遺蹟包括石灰岩質古道路面、路旁的三處蓄水設施。

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是世界文化遺產“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產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
  • 地理位置:河南省三門峽市東約36公里的硤石鄉至石壕村之間
  • 保護級別:世界文化遺產 
歷史沿革,主要景點,

歷史沿革

崤函古道是對古代中國自洛陽至潼關這段道路的統稱,道路穿行於中原地區黃河三門峽河段南岸崤山之中,漢唐時期作為溝通長安、洛陽兩大都城的交通要道而興盛,民國間仍在沿用。崤函古道東西全長200多公里,以古陝州(今陝縣)城為樞紐,分為東、西兩段,即“函谷道”和“崤山道”。
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位於中原地區的秦嶺東段余脈丘陵地帶,形成於公元前2世紀,長期沿用至20世紀。它是漢唐時期溝通長安、洛陽兩大都城交通要道的組成部分,是絲綢之路長期、長距離交通保障系統的珍貴物證。
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以難得存留至今的古代車轍、蹄印、蓄水池等遺蹟,沿用時間長達20餘個世紀,成為保障絲綢之路長期、長距離交通和交流的珍稀道路遺存。其車輪間距的數據範圍體現了自戰國以後古道沿用的歷史;其出土物多為晚清至民國時期,反映了民國時期(20世紀30年代)還在使用。

主要景點

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屬於“崤山道”北路,位於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東約36公里的硤石鄉至石壕村之間,經考古探明的古道全長1317米,共分為3段,主要的遺蹟包括石灰岩質古道路面、路旁的三處蓄水設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