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珠舞又被稱為鍋莊舞、歌莊、卓等,在藏語中“崗”是圓圈的意思,“珠”是舞蹈的意思。崗珠舞以規模和功能可分為大鍋莊,中鍋莊,小鍋莊三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崗珠舞
- 地理標誌:西藏
由來,舞蹈形式,分類,文化價值,
由來
崗珠舞又被稱為鍋莊舞、歌莊、卓等,在藏語中“崗”是圓圈的意思,“珠”是舞蹈的意思。在《衛藏解史》中將崗珠解釋為是圍著支鍋石樁跳舞的意思。根據現在依然流傳的崗珠舞歌詞和民間傳說來分析,這個古老的舞蹈在公元7世紀的吐蕃時期就形成了,公元8世紀時達到鼎盛。它起源於西藏奴隸制時的盟誓活動,反映了奴隸制社會和原始宗教形態,帶有祭祀性質,之後逐步演變成載歌載舞的圓圈歌舞或男女兩排歌舞等形式。
舞蹈形式
木里崗珠舞的曲調分吆、卓、金、霞卓、卓草四個部分。每句曲調之間換氣明顯,調子高昂悠長空曠隨大山迴蕩,各類鍋莊旋律皆為七聲音節,常用羽調式和角調式,細聽後既區別於青藏高原的遼遠,又有別於漢區的平坦,是木里藏區民族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木里崗珠舞動作多雄鷹展翅的描摹,動作與所生活的地域有密切聯繫,慢板節奏時膝部的屈伸和手的自然悠擺貫穿始終,舞姿控制性較強;快板節奏時又有快速用力的踢踏,及揮舞雙袖等動作,這是生活在山裡的人們,對爬坡下山動作藝術化的理解。
歌舞時男女眾人手拉手圍成一圈或兩排,對應人數不限,順時針舞動。開始由一人領唱然後齊唱、邊唱邊舞,崗珠舞除了少數即興唱跳外,一般都要著盛裝唱跳,以問答對唱比賽居多。傳統式對歌比賽中,誰掌握的傳統歌詞全面誰就能取勝,即興問答比賽時誰想像豐富、思維敏銳,勝利就屬於誰。
分類
崗珠舞以規模和功能可分為大鍋莊,中鍋莊,小鍋莊三種。
大鍋莊是在大型宗教祭祀活動時跳的舞蹈。它主要以宗教教規教義的大眾化來表現,一來起到教化民眾的作用,二來又可以娛樂身心。在燃燈節(呷登朗曲)、薩呷達瓦(藏曆4月15日)、祈禱大法會(麥浪青姆,藏曆1月4日至15日)等佛教法會時,各地的信教民眾來到寺廟參加完寺廟舉行的佛事活動後,善男信女們來到寺廟周圍的寬闊地,開始跳起崗珠,表達他們在佛祖的保佑下生活得安逸幸福,感謝神靈的庇佑。
中鍋莊是在民間傳統節日時跳的舞蹈。在藏曆大年初三的燒香節,藏曆六月的藏嶺幾桑節(世界煨桑節)等節日的時候,各村的民眾燒完香便聚集在寬闊的場所,首先會進行一些騎馬、射箭、摔跤等娛樂活動之後就開始跳崗珠了,老年人一起手拉手,悠揚的曲調里蘊含著傳統的技藝和文化;青年人翩翩起舞,熱情的唱詞里滿是對未來的憧憬和對愛情的嚮往。
小鍋莊是親朋聚會時跳的舞蹈。一般在舉行婚禮、進新房、給幼兒取名、接待遠客等時候,鄰近的一些人家就會來到舉行這些儀式的人戶家裡,圍著主人家的火塘邊唱邊舞,歌詞大多是表達祝福吉祥幸福之意。
崗珠舞以內容分為新鍋莊(落娜)、舊鍋莊(泊卓)兩種。
落娜古舊鍋莊,相傳在吐蕃祖孫三法王時就流傳於木里,他真實地反映了奴隸制社會的原始宗教形態,帶有祭祀性質。據說解放初期木里東朗、麥日等地十分盛行落娜,現在的宗教界和老年人仍喜愛落娜。古舊鍋莊歌詞內容和舞步形式等都比較古老,只能唱專用的歌詞。舞蹈動作具有緩慢、穩健、質樸、莊重的特點。
泊卓新鍋莊的歌詞內容和舞姿都比較靈活,所以受多數年輕人喜愛。泊卓歌詞可以靈活運用,有時還可以即興編唱;但是之所以可以自成一派當然也有一定的格式和規律,比如:在動作上,舞時一般男女分列,左手搭肩成圓圈。人數不限,順時針舞動。上身前俯,顫膝幅度較大,踏跺動作較多,腳跟出靴。在歌詞上,新鍋莊反映生產勞動、經商貿易和歌頌愛情的歌詞居多。
除此之外,接待遠客的時候還會用鍋莊歌舞的各種形式表現一系列禮儀程式,如“祝福鍋莊”、“逐客鍋莊”、“讚頌鍋莊”、“相會鍋莊”“辭別鍋莊”、“挽留鍋莊”、“送別鍋莊”、“祈福鍋莊”等種類。
崗珠舞是木里藏族三大民間舞蹈之一。流傳於木里地區的崗珠舞已經自成一派,以它獨特的舞姿讓人耳目一新,無論是在唱腔風格、舞蹈動作、服飾搭配等方面都灌注了濃濃的大山氣息,釋放出木里藏民族千百年來對大自然的理解和對生活的熱愛。
文化價值
木里崗珠舞在藏族歌舞藝術中既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又有顯著的典型性,顯示出了較強的藝術價值,它以豐富的表現形式、獨特的風貌、強烈的參與性被大眾所接受。如今當地民眾節慶活動、接待貴賓等集聚時,崗珠舞也成了各族民眾不可或缺的文藝和禮儀活動內容。崗珠舞所蘊藏的古老而深邃的文化內涵在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等研究中都具有重要價值,是藏文化精髓的一個體現。
崗珠舞的唱詞全是藏語,受現代文化的衝擊藏語被淡化,如今的不少年輕人自動放棄本民族語言和傳統服飾,致使會唱舞調的人越來越少,不會唱舞調自然就不用樂器,僅以自唱自跳為主的崗珠舞失去了存在的土壤。沒有華麗的服飾作襯托,崗珠舞漸漸失去了它的傳統性和民族性,可見崗珠舞的傳承面臨嚴峻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