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公嶺壩是鯉魚山—老虎嶺水壩遺址的組成部分,屬於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由崗公嶺壩所組成的鯉魚山—老虎嶺水壩遺址的發現,再次證實了良渚古城具有完整的都城結構,由內而外依次為宮城、王城、外郭城和外圍水利系統。
2019年10月,由崗公嶺壩所組成的鯉魚山—老虎嶺水壩遺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崗公嶺壩
- 所屬文物:鯉魚山—老虎嶺水壩遺址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8-0040-1-040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所處時代:新石器時代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遺址作用,研究價值,社會評價,保護措施,
歷史沿革
距今5300-4500年左右,良渚文明建立了相關水利設施。
上世紀90年代,考古人員在良渚古城的西北面發現了塘山遺址——一條長6公里的水壩。
2006年,良渚古城正式發現。
2007年到2015年,對相關遺址進行勘探調查。
2018年7月,開始對老虎嶺、鯉魚山、崗公嶺等水壩進行正式發掘。
遺址特點
“鯉魚山—老虎嶺水壩遺址”位於瓶窯鎮境內,良渚古城的北面和西面,共由11條壩體組成,根據位置和功能不同,分成平原低壩和谷口高壩兩部分,其中鯉魚山水壩與老虎嶺水壩分別為平原低壩和谷口高壩的典型代表。
良渚古城的水壩系統通過山谷間的多條高壩建成單純的截水壩,南部的低壩也以把西北山地的來水留在窪地內為設計目標,這就是‘壅防’。
遺址作用
良渚文明通過築壩,可以蓄水,利用相關庫容,形成連線多個山谷的水上交通網路。
研究價值
“鯉魚山—老虎嶺水壩遺址”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遺址,也是目前已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堤壩系統之一,改寫了中國和世界的水利發展史。作為良渚古城建設之初統一規劃設計的城外有機組成部分,證實了良渚古城由內而外具有宮城、王城、外郭和外圍水利系統的完整都城結構,在中國和世界文明史研究上具有重要意義。
社會評價
100多平方公里的水利工程,在世界範圍看,也不多見。海昏侯墓很重要,但我們這個比它更重大,不光具有歷史意義,也是世界重大的科技發現。—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教授李伯謙
(良渚古城外圍水利工程遺址)低壩設計建築,代表了當時大型堆築水利結構的最高水平。—復旦大學教授高蒙河
保護措施
2017年1月,以“良渚古城外圍水利工程遺址”的名稱公布為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鯉魚山—老虎嶺水壩遺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