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元初,宋元崖海之戰,南宋皇朝覆沒,最後一個皇帝在此投海殉節。兒時曾聽前輩講這悲愴的故事,說宋帝昺的玉璽沉在崖門海底,起風下雨會有時浮上水面,因此一直幻想能見到甚至撈到這無價之寶。“宋璽沉落崖海”的傳說相信已深深印在一代代新會人的心中,文史、文藝作品多有反映。如新會粵劇團創作的粵劇《崖門失璽》中有一場“失璽”的好戲,專門圍繞張弘范想“奪璽”與皇家不讓“失璽”來展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崖門失璽
- 屬性:情景劇
- 年代:宋末元初
- 主人公:張弘范想
簡介
其他說法
璽,起源於秦始皇,他統一六國後,規定帝王的印章稱“璽”,而一般印章只能稱“印”。他的印用玉碾琢而成,因此璽又叫玉璽。而先秦時期的印章大多數用金屬製作,官、私印都稱“鉩”(音璽xǐ),當時未有紙,主要印在泥上,因此又有將“鉩”寫成“土”字旁的。宋室南逃,帶著印璽是確定的,但正史未有宋璽沉落崖海的記載。《宋史》卷四十七隻說:
究竟趙昺、陸秀夫帶的是怎樣的玉璽呢?我們不得而知,但《宋史》卷一五四對宋代的玉璽有詳盡的記述。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於公元960年已拿到幾年前就製造的“皇帝承天受命之寶”、“皇帝神寶”二璽,又制“大宋受命之寶”。至太宗又制“承天受命之寶”。之後,每朝皇帝都新制一寶,以“皇帝恭膺天命之寶”為文。到徽宗時已形成“八寶”,並各有用處:
“寶用玉,篆文,廣四寸九分,厚一寸二分”。
璽象徵皇權,代表國寶。看來,“崖門失璽”,即是宋皇朝政權在崖門失掉的意思,宋璽並不在崖海中。真不願意兒時的幻想破碎,但又不得不尊重歷史事實。滅宋的元軍主帥張弘范是漢人,世人唾罵之為叛徒、“漢奸”,因此民間傳說寧讓玉璽投入崖海,更動人悲壯,使之符合人民的感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