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震洋,九三學社社員,山西農業大學文理學院副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崔震洋
- 國籍:中國
- 職稱:教授
2002 年11月,崔老師成了教育部選定的25名援非教師中的一員,赴衣索比亞執行兩年的援教任務。2002年的衣索比亞,公共運輸不發達、公路路況極差,通訊不便、蔬菜水果非常奇缺,但教師們還是克服各種困難,熱情地投入工作。
崔老師在教學上認真研究埃塞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學大綱,根據大綱準備了教學講稿,耐心細緻地教授學生。面對當地學生基礎差、知識面窄的狀況,就缺啥補啥,用啥講啥,力求讓每個學生都能理解,實習中能操作。每年除了要完成近500小時的工作量,還編寫講稿、教學實習指導書等,將自帶的中國的測量軟體無償地捐獻給學校,並套用在教學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緊張而有趣的工作,不知不覺就期滿了,崔老師沒有回國,而是選擇繼續乾,這樣一乾就是三期六個年頭,在所有援非教師中是堅持時間最長的。六年來,共教授學生500餘人,他們都獲得了專科文憑,分配到埃塞的各個地方,活躍在埃塞的各個崗位,真可算是桃李滿天下。
六年來,在吃住行方面確實吃過不少苦,比如中午時間緊,午飯要帶上在學校吃,還要和當地人一樣喝著涼水去解渴。有一次帶領學生出去實習,那是去參觀一個偏遠地區的公路建築工程,大概有四五百公里遠吧,由於路不好走,到達工地已是下午三點了,到達後大家都忙著聽技術人員的講解,顧不上肚子餓的問題,況且工地上也沒有條件解決這么多人的吃飯問題,連喝水都困難。參觀完已是下午五點多了,司機決定往回趕路,到晚上11點多了,到了一個小鎮,想找個飯店,可沒有一家飯店營業,這時唯一能買到的就是燒玉米了,大家只好拿燒玉米充飢。充飢後司機決定不走了,這么一個小鎮,哪能住下那么多人,只好在車上等到了天亮,這樣原計畫一天的參觀學習就變成了一天一夜,這就叫作埃塞工作的不可預見性,這種不可預見性使教師學生們吃盡了苦頭。
幾年來的工作,讓他愛上了這塊土地,愛上了這裡的人民,這裡的人民善良,友好,但他們貧窮,他們落後,需要幫助。他經常幫助這裡的人們,例如這裡有好些學生都是吃了早飯,不知中午飯在哪裡,中午飯吃了,又不知晚飯在哪裡,有些學生就一天只吃一頓飯,作為中國來的教師,哪能忍心讓學生餓著肚子聽課呢?於是,他經常給同學們買中午飯的錢,或買麵包的錢。每當老師們同學們家裡有生病的或有一些大事的話,他都是慷慨解囊,獻上自己的愛心。每當在街上碰到孤兒的話,就給點零花錢,或領回家給點衣服、鞋子和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