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書、中國音協二胡研究會理事、中央民族樂團首席、國家一級演奏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崔金書
- 出生地:廣東電白人
- 主要成就:中央民族樂團高胡演奏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 性別:男
藝術生涯,藝術成就,藝術風格,
藝術生涯
崔金書是一位很有才華的藝術家,祖籍廣東電白,出身於農家。他的童年十分不幸,一歲那年父親去世,是母親一手把他帶大。懂事生性的崔金書,在家是個好幫手、好孩子,在校是個學習用功的好學生,天資過人的他無師自通,拉得一手好琴,早年已成為家鄉一位小有名氣的高胡手。“昔日放牛娃,如今藝術家”,崔金書現是我國當代著名高胡演奏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協二胡研究會理事、中央民族樂團首席、國家一級演奏員。
20世紀50年代,廣東省粵西地區經常遭受自然災害,颱風、大旱不斷,連年失收,經濟蕭條。為改變家鄉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保障人民民眾安居樂業,電白縣委、縣政府號召人民積極行動起來,採取一切措施,自力更生,發展生產,大力興建農田水利工程和植樹造林。1959年暑假,身為國小教師的崔金書回響號召,隨勞動大軍奔赴羅坑水庫第一線,成為活躍在工地上引人注目的一員干將。勞動之餘,他組織文藝表演,時而來一段粵曲新唱,時而來個高胡獨奏,《旱天雷》、《雨打芭蕉》、《賽龍奪錦》、《步步高》等一首首悅耳動聽、旋律優美的廣東音樂名曲,響遍整個工地的每個角落,給勞動大軍帶來了無限的歡樂和鼓舞。
1960年,崔金書憑其過人的膽識,懷著對高胡藝術的執著追求和酷愛,毅然辭職,到湛江考區報考“廣州音專”。最具音樂天賦和靈感的他,果然一考上榜,以優異成績順利考入“廣州音專”,成為著名高胡演奏家、音樂教育家劉天一、朱海、甘尚時、李德桑等多位名師的得意門生,主修高胡表演專業。在校期間,他十分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如饑似渴地刻苦鑽研,學習進步得很快。他不但擅長高胡演奏,而且還向著名作曲家陸仲任和蘇克教授學習作曲技法。從附中到大學,經過六年全面規範的專業訓練和磨礪,為其打下了紮實的藝術功底。
為攀登藝術高峰,崔金書與師弟崔水基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琴房情緣”。在校每逢節假日,同學們早已回家去了,唯獨崔金書和崔水基兩人還在琴房裡苦練基本功,切磋技藝。從高胡的演奏技巧到藝術風格,從加花力度、音準節奏到弓指法的運用,尤其對正線的(2)和反線的(1)以及正反的(4),都一一進行了詳細的探討和研究,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用崔水基的話來說:“崔金書是個活潑開朗的人,講起話來十分風趣,很有人緣。他對事業刻苦鑽研、一絲不苟、精益求精,集吹拉彈唱、填詞作曲於一身,是一位很有才華而造詣頗深的藝術家。我和崔金書在校相處那么多年,可以說,除了上課之外,大部分時間,我們均在琴房裡度過。”崔水基還說:“崔金書對我的無私幫助,使我收益匪淺,令我終生難忘。”
多才多藝的高才生崔金書,大學畢業後卻被分配到和平縣當行政幹部,學非所用,後調回電白縣工作。期間,他曾先後借調到惠陽地區文工團、廣州空軍政治部文工團、電白縣文藝宣傳隊和省市歌舞團當客串演奏員。直到1978年中央民族樂團面向全國招考具有廣東特色的高胡演奏員時,崔金書才有機會擔綱主角。回顧當年的招考一幕,崔金書感慨萬千:當時招考名額只有一個,卻引來100多位高胡手前來競爭,在眾多考生中,不乏他的師兄和師長,場面十分火爆,最後他以高超的技藝和出色表演,打動了專家評審,脫穎而出。但當正式調令下達以後,崔金書卻一時拿不定主意,遲遲不去報到。何故?原來他在電白已有個美滿幸福的家,愛人在電白縣工作,兩個年幼子女就讀中國小,如果這時獨自一人赴京,不但造成兩地分居,對家庭和子女都無法照顧,給生活也帶來諸多不便。中央民族樂團了解到這實際情況後,為解決其後顧之憂,想方設法,把他和愛人一起調入北京,開創了廣東省從電白舉家搬遷入駐中央民族樂團的第一人,真是難能可貴。
藝術成就
自從登上北京文藝大舞台之後,崔金書的人氣驟升,成績斐然。
1987年崔金書參加首屆“全國廣東音樂邀請賽”,他以嫻熟的高超演技,把《連環扣》、《雨打芭蕉》等多首廣東音樂名曲原汁原味地發揮得淋漓盡致,一舉奪得賽事一等獎,受到專家教授和學術權威的高度評價,並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廣東電視台作了現場專訪直播,廣州日報、南方日報和北京晚報等多家傳媒也作了宣傳報導。中國音協主席、著名作曲家李煥之同志欣然命筆:“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支紅杏出牆來”;中國音協名譽主席呂驥同志親筆題詞:“弘揚高胡藝術”。星海音樂學院學報也發表了題為《一支紅杏出牆來》的評論文章。隨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專題介紹“崔金書高胡藝術人生”,時間長達40分鐘。
崔金書在1988年應邀隨中國音樂魔術團出訪緬甸、泰國、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登台獻藝。1993年隨中央民族樂團出訪美國、日本、新加坡、奧地利和香港、澳門、台灣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所到之處,甚受歡迎,好評如潮。
崔金書還應中央電視台文藝部之邀,作為廣東音樂專家擔任嘉賓主持,介紹廣東音樂的特點、繼承與發展和名家名曲欣賞,並現場示範演奏了《春風得意》、《連環扣》、《鳥投林》等多首優秀作品,生動活潑的語言和精彩的表演,令人驚嘆。
為弘揚高雅藝術,全面展示其藝術風采和新穎獨特的廣東音樂,崔金書曾先後二次在北京首都劇場成功舉辦了韻味濃郁的“步步高廣東音樂精品”高胡獨奏音樂會,受到首都各界的好評。有廣東音樂愛好者深有感觸地說:“很久沒有聽到這么地道而又好聽的廣東音樂了”。中央電視台還進行了現場採訪報導。
中央民族樂團錄音、中國音協出版的“中國民樂經典”和崔金書個人獨奏音樂會的大部分曲目,均由崔金書本人重新編配。1987年在北京出版發行的崔金書“廣東輕音樂”專輯盒帶,被評為全國優秀獎。
藝術風格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崔金書大膽借鑑學習西方音樂演奏技巧,把小提琴科學的演奏方法成功地移植到高胡上來,以左手鬆弛快速揉弦換把和右手靈活多變運弓相結合,這種新穎獨特的演奏方法,既能保持傳統演奏韻味,又能適應現代曲目高技巧、快節奏的要求,產生的音響效果具有顆粒性和立體感,很有創意。崔金書演奏技術細膩,講究加花,弓指法的運用靈活多變,其活潑的節奏,流暢的曲調,優美的旋律,清新的風格,獨樹一幟。
如果說,20年代呂文成先生是我國成功改革高胡先行者的話。那么,當今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傳播廣東音樂又銳意創新的眾多名家中,崔金書則是當然的佼佼者——從藝四十載,業績輝煌,屢獲殊榮,令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