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祐甫墓誌,唐建中元年(780年),高、寬皆為107,厚21厘米,洛陽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崔祐甫墓誌
- 出土地點:河南省洛陽市
- 館藏地點:河南博物院藏
- 所屬年代:唐代
崔祐甫墓誌志石呈四方形。蓋為盝頂,頂篆書“有唐相國贈太傅崔公墓志銘”3行12字,四周陰刻花草紋。志文隸書,38行,行42字。首行題“有唐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常山縣開國子、贈太傅、博陵崔公墓銘並序”。首2行題:“吏部侍郎邵說撰文,前河南府穎陽縣丞徐珙書,國子丞李陽冰篆蓋”。
志載崔祐甫生平事跡,包括先祖四代世系、科舉取仕、歷任官職及卒年葬地。據志:公諱祐甫,字貽孫,代為冠族。“高祖,隋趙王府長史弘峻;曾祖,皇洛縣令儼,大父;庫部員外郎、汝州長史、贈衛尉少卿皚;列考,中書侍郎、太子賓客,贈尚書左僕射孝公沔”。祐甫幼年憑貴胄子弟可入崇文館就學,但他不屑門蔭入仕之道,曰:“此朝廷賞延所及,非身揚名之道。”競不之就。“年二十五,鄉貢進士高第。時輩多朋黨請謁,以務聲華,公獨不然,端居以得之。調補秘書省校書郎,轉壽安尉。”撰者就此讚揚了祐甫不慕虛榮,務真求實的品德。
志文用具體事例說明祐甫性格剛正率直,朝政多所匡輔。“有獻貓乳鼠者,百辟皆賀。”公獨不賀,認為貓不捉老鼠恰如為官瀆職,並向皇帝進言曰:“祀典迎貓,為除田鼠,今反乳之,是執法者不能觸邪,理兵者不能禦寇,天戒若此,庸可或乎!”代宗納其言,尋知吏部選事。779年,德宗嗣立,祐甫被人排擠,曾被貶為河南少尹。不久眾望所歸,祐甫加官進爵,位至宰相。志稱“當國以退(德宗上台,常兗罷相),俾公代之。”超拜銀青光祿大夫,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唐代等同宰相的官銜),太清太微宮使,崇玄弘文館大學士。後轉中書侍郎,集賢殿、崇文館大學士,修國史,封常山縣開國子,平章事如故。時德宗李适勤政納言,朝政“事無巨細,悉關決於公”。祐甫為相國後,因疾病日重,“手不能書,口占以對”,不能上朝輔政,“自是每軍國大務,朝廷疑事,輒降中貴就第密訪所安。”建中元年六月一日薨於京師靜恭里第,春秋六十。冊贈太傅,以其從子(親兄弟之子)為後,賜名曰植。以其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有司奉詔,備禮葬於河南邙山之先塋。夫人太原王氏,有一女。可知祐甫無子,故以從子為後。
崔祐甫墓誌志文撰寫、篆蓋、書丹者皆為唐代名家。撰文者邵說,相州安陽人。曾在郭子儀幕下任職。累遷吏部侍郎、太子詹事,以才幹稱。志文以散體為主,語言精煉,減少了以往華麗詞藻和溢美誇飾之詞,而是引用具體的事例和志主生前話語,集敘事、議論、抒情於一體,生動形象地刻劃了唐朝中期嫉惡如仇、剛正直言、匡輔朝政的一代名相的動人形象。篆蓋者李陽冰,河北趙縣人,是大詩人李白的從叔,官至“將作監”。他好古善屬文,篆品絕妙入神,被譽為繼“小篆之祖—李斯”之後的第一能手。其字型筆畫特點圓活姿媚,纖細如線,剛勁似鐵,別具一格,可謂“筆中之雄也”。 大詩人李白曾作詩對他大加讚揚,詩曰:“吾家有季父,傑出新地英”,“落篆灑篆文,崩雲使人驚”。此志篆文保存完好,彌足珍貴。志文書丹者徐珙,是唐隸書大家,其書以楷入隸,波磔秀美,遒勁端慎。
崔祐甫墓誌保存完整,字跡清晰,既有珍貴的歷史文獻價值,同時也是唐代篆隸書法藝術的真實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