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檢司,是封建時代設於關隘要地,專司鎮壓人民反抗之責的政權機構,一般一縣設一署,恩施縣巡檢司署不設城內而設在崔家壩,可見崔壩地域位置的重要。崔壩人稱把總署為武衙門,稱巡檢司署為文衙門。今老街上的巡檢司署遺址被叫做衙門巷。
老街不足兩華里長,卻聳立五座風格各異的廟宇,從南至北,依次為東嶽宮、萬壽宮、三義宮、文昌宮、關帝廟。廟宇的門牆上,彩泥堆塑的故事圖案富麗堂皇;靠廟門一側建有戲樓,雕花繪彩;戲樓前的空地,當地人稱為海壩,壩中古樹蒼翠,樹旁懸掛鐵鐘,一行行銘文清晰可讀;穿過海壩是高大巍峨的廟殿,殿內神像,無論是傳說中的神——東嶽大帝、許真君、文昌帝君,還是神化了的人——劉備、關羽、張飛、關平、周倉,都雕塑得長身偉岸,一臉威嚴。遺憾的是,這一切在歷史的進程中或遇戰亂,或遇火災,或受政治運動的衝擊,大部份毀損不存,僅剩的也只一鱗半爪了。
以門庭、天井、側房、後堂、底屋、花園為格局的民居組成老街全部街巷,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陳福昌”商號,店堂寬敞,房舍麇集。“陳福昌”有如此顯赫,與其善於經營且信譽程度高有關,其發行的代幣卷——花票,可在武漢通用。如今,這處占地數十畝的庭院只剩下一堵門牆,厚重的青石門框既昭示著往日的輝煌,也印證著人世的滄桑。
民國早期,孫中山任命的川鄂聯軍前敵總指揮柏文蔚,率部在崔壩駐紮,為解決崔壩吃水難的問題,曾挖渠引水,今老街上仍然保留著紀念他的柏公渠、柏公池地名。
了解崔壩老街,可以知曉崔壩的歷史文化底蘊,為在鄉鎮建設中,注意保存民族民間文化遺產提供借鑑資料。
崔家壩鎮位於恩施市東北方,距恩施城區69公里,國土東西距11公里,南北長20公里,總面積230.7平方公里。東與建始花坪接壤,西與白楊坪和建始鄴州比鄰,南與沙地相連,北與建始紅岩 三里交界,318國道橫貫全境20公里,在建
滬蓉西高速公路途徑境內19.5公里。該鎮11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108個村民小組,1.1萬戶、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9萬人。現在耕地面積4.5萬畝,林地19萬餘畝。鎮內農業資源豐富,是湖北省優質白肋煙示範鄉鎮,湖北馬頭山羊示範基地,全州魔芋種植重點鄉鎮。
崔家壩集鎮全貌
近幾年來,崔家壩鎮委 政府緊緊圍繞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崔壩的奮鬥目標,突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主題,著力優勢產業發展和小城鎮建設重點,自我加壓、以乾求助、開拓創新,各項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幾年來,城鄉基礎設定日新月異,11個村、1個社區全部建成通村柏油路或水泥路,新修了村委會辦公樓和村級衛生室,輔區以上學校全部新修了教學樓或綜合樓,劉家和水庫一期工程的竣工結束了崔家壩百年缺水的歷史,農村安全飲水項目和煙水配套工程有效解決了人畜飲水困難問題。農村產業蓬勃發展,形成了高山菸葉魔芋走廊、國道沿線生豬蔬菜走廊、低山沿河一帶乾鮮茶葉走廊的優質農產品基地布局。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工作實現跨越式發展,建成了長達1公里的集鎮北部新區,投資3000萬元的九洲牧業加工基地順利投產。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協調進步,全鎮教育水平位居全市前列,滾龍壩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走向全國,社區文化活動豐富多彩,農村合作醫療深入人心,衛生事業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各項改革穩步推進,政府職能加快轉變。黨群、幹群關係日益密切,各項惠農政策惠及千家萬戶,有效調動了農民民眾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
崔壩社區辦公樓
2008年,崔家壩鎮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四三二”工作重點和三張名片開展工作,確定崔壩“一鎮三村”的總體布局,同時打造好崔壩“三張名片”的工作思路:即圍繞“打造新集鎮、扶持貧困村、主攻專業村、建設新農村”安排部署工作,以九洲牧業為龍頭打造生豬規模產業名片,以滾龍壩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為依託打造文化名片,以南里度觀光農業示範園和移民安置小區建設為載體打造旅遊名片,並以此確定了2008年鎮政府向全鎮人民承諾的“十件實事”。目前,各項工作開局良好,全鎮上下呈現出聚精會神抓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喜人局面。
崔壩社區簡介
崔壩社區位於恩施市的東大門,崔家壩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國土總面積28平方公里,轄14個居民小組,2157戶、8376人,有黨小組五個,137名黨員,44名治安中心戶長,耕地面積3651.5畝。2008年國民生產總值5002萬元,人平純收入2580元。“三一八“國道和滬蓉西高速公路橫穿全境,交通便利,經濟繁榮,水、電、通訊全覆蓋。有集體林場5200畝,於2008年公開拍賣成功。
全州最大的牲豬屠宰加工企業——九州牧業於2007年10月8日在崔壩社區麼牌組投產,為崔壩鎮及周邊鄉鎮的牲豬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崔壩社區湧現出牲豬養殖大戶18戶,養雞大戶8戶。兩路建設的竣工,給廣大創業者帶來了商機,已發展木材深加工企業5戶,食用油加工大戶2戶,已組建成功“豐王牲豬養殖協會”、“三絕蟲草雞專業合作社”、“硒寶兔業專業合作社”。
崔壩社區全體幹部及廣大居民熱忱歡迎有意創業之士到崔壩社區來投資,我們鄭重承諾,積極落實全程代理服務制,保證和諧穩定的創業環境。
斑竹園村村情簡介
斑竹園村地處崔家壩鎮腹地,318國道、滬蓉高速公路、“忠武”工程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地理條件優越。全村共轄10各村民小組,人口3017人,勞動力2025人。耕地面積3000餘畝,其中水田200多畝。全村菸葉種植面積為800畝,為崔家壩鎮菸葉主產村之一;生豬出欄在5000頭左右,並且轄區內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08年人均純收入為1800元。我村先擁有高規格的村級衛生室一所,教學質量過硬的中心國小一所。全村10個村民小組高、中、低山不同地形,村支兩委根據“因地制宜”原則在不同地區發展當地相適宜的經濟項目。高山地區雲台觀、賀家村兩個片區以發展菸葉種植為主,計畫在本年發展菸葉種植面積800畝,並以進入“菸葉新村”範圍為工作目標。低山的社淌坪繼續發展多年來積累的山羊養殖基礎,大力發展以山羊為主的畜牧業。國道沿線的新淌坪、斑竹園片區今年則以發展生豬養殖為主,大力提高生豬養殖的規範化及規模化,力爭建立兩個養殖示範小區,並大力提倡發展第三產業,增加村民經濟來源。而且,我村將力爭建設全鎮第一各“信息化”村,從而是的村民生活實現信息化,便捷化。
今後,斑竹園全體幹部民眾將在鎮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勵精圖治,力求發展。為打造一個先進、文明、和諧的斑竹園村而努力
公龍壩村村情簡介
公龍壩村地處崔家壩鎮西南邊陲,其東鄰斑竹園,南靠大地龍,西北抵建始縣界,北同水田壩接壤,位於馬水河景區沿線,國土總面積16.5平方公里,平均海撥600公尺,是全鎮的低山河谷地域。
全村共轄9個村民小組,812戶3021人,擁有耕地3724畝,其中水田1108畝,也是全鎮的茶葉、水稻主產區。人民經濟收入主要以種養植業為主,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產為發展不斷加強,全村經濟總收入年幅上升,上年人均純收入2100元。
村內社會事業公共設施比較完善,有中心國小、村衛生室、私人藥店。近幾年來支部村委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從改善公龍壩交通環境、人居環境必然將帶來無限機遇,一個富裕、文明、和諧的公龍壩正在崛起。
劉家河村情簡介
劉家河村位於崔壩鎮東南方,東與建始花坪交界,南與茅田坪村接壤,西與鴉鵲水、斑竹園村毗鄰,北與崔壩社區接界。是2002年村組合併時,由原劉家河、龍潭、尖山、分水嶺四個小村合併而成。全村所轄7個村民小組,665戶:總人口2553人其中,勞動力1580人.平均海拔近1000米,崔茅公路穿腹而過,村委會.衛生室與菸草收購組隔路相望.村委會距集鎮主幹線7公里,已經全面鋪築水泥路,各村民小組均已通公路,境內交通發達,出入便利,姚灣河水庫和洋芋溝分別是崔壩,鴉鵲集鎮村(居)民飲水源頭.這裡倚山傍水,山清水秀。
全村擁有耕地面積:3876畝,土地資源豐富,且土質肥沃,具有悠久的種煙歷史和得天獨厚種植魔芋的氣候條件。以及發展畜牧業的土地資源,近年來在鎮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優勢產業不斷拓展,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社會事業不斷進步。
南里渡村村情簡介
南里渡村位於馬水河核心景區,村內有“四橋相映”、“峽谷探幽”,生態家業示範園等景點正在建設中,旅遊資源開發具有可觀的價值。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750戶,2750人。村支部、村委會幹部6人,全村共有黨員78人,6個黨小組,耕地總面積3230畝,其中水田323.8畝,基本農田1833.9畝。全村實施天保工程建設,森林總面積為10240畝,318國道和滬蓉西高速公路在此交匯,同時忠武管道穿腹而過,老渡口水利樞紐工程庫區形成於此,區位優勢明顯,加之海撥、土壤、溫度、濕度等氣候條件的基礎,此地是以桔、柚為主的鮮果生產基地,一個生態農業旅遊觀光園自然形成,通過多年的努力,得到市、鎮的高度重視,2009年將全力打造這塊名片。
水淌村情簡介
水淌村由原水窩淌村和馬跑山村合併組建,全村位於崔壩集鎮東南方,中心距離距鎮政府所在地四公里,東邊和南邊與建始縣花坪鄉窯場村相鄰,西邊與崔壩社區接壤,北邊與建始縣紅岩鎮塗坪村相連,全村由原來的22個村民小組合併為6個村民小組、500戶、1845人,耕地承包面積2453畝,有林地和可利用的荒山達3.5萬餘畝,共有黨員42人,黨員活動中心戶5個,治安中心戶長13明,村幹部5人。
全村地理分布由低到高,最高海拔高度1640米,山大人稀、資源豐富。由於獨特的地理結構,形成了許多個自然地平坦長槽,可供養育生活在這裡的村民,土地資源和氣候條件適宜菸葉、魔芋的大量種植,還可以發展草本和木本中藥材,特別是發展草食牧業條件優越。
目前,全村公路基本形成網路,為生產發展、改善生活條件帶來了便利。
2003年以來,曾先後被鎮委、政府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農業產業化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