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佳姓源於滿族,出自明朝時期海西女真崔佳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崔佳姓
- 起源民族:滿族
- 歷史名人:崔佳·聯元
- 記載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歷史名人,
基本介紹
崔佳[崔佳、隹佳、磪佳、崒佳,讀音作cuī jiā(ㄘㄨㄟㄐㄧㄚ),滿語為“Cuigiya”]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崔佳氏,滿語Cui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脅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地廣泛,主要聚居在哈達地區(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因地處海西諸部南部,與明朝貿易進廣順關,因此又稱南關。哈達地區東鄰輝發、西至開原、南接建州、北依葉赫,境內有綏哈城、柴河城、富家兒齊寨等)、會寧(今遼寧開原)、盛京(今遼寧錦州)等地。
明、清之際,滿族崔佳氏即已多冠漢姓為崔氏,世代相傳至今。
遷徙分布
崔佳氏是一個古老的滿族姓氏,歷史悠久,今仍在稱呼使用,亦多漢化為單姓崔氏,融入崔氏大家庭,多以扶餘、哈達、會寧為郡望,族人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郡望堂號
郡望
扶餘郡:即今黑龍江省地,治所在今雙城市。早在距今三~四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雙城就有人類活動。先秦時期,這裡分布著肅慎族先民。公元前兩千多年,肅慎族人向帝舜貢獻矢、石。兩漢時期稱為扶餘。南、北朝初期稱勿吉,後期屬勿吉伯咄部。隋朝時期屬伯咄。唐朝聖曆元年(戊戌,公元698年)後,伯咄為渤海國鄭頡府屬地。遼國初期屬東京道濱江州烏薩扎部。公元十世紀渤海國滅亡,其地為生女真完顏部所有。金國時期屬上京會寧府肇州地。元朝時期屬遼陽行省開元路境。明朝初期為奴爾乾都司所轄之納鄰河衛(拉林河衛),後屬女真四部之一的扈倫部屬下的烏拉部。清朝初期屬寧古塔昴幫章京。清朝康熙元年(壬寅,公元1662年)屬寧古塔將軍營;清朝康熙十五年(丙辰,公元1676年)為寧古塔副都統衙門所轄;清朝雍正三年(乙巳,公元1725年)為阿拉楚喀副都統衙門屬地;清朝嘉慶十九年(甲戌,公元1814年)設雙城堡協領衙門,為雙城設治之始;清朝鹹豐元年(辛亥,公元1851年)裁協領,設副都統銜總管;清朝光緒八年(壬午,公元1882年)設雙城市廳,置理事撫民通判,兼管拉林,旗(滿族人)、民(漢族人)分治;清朝光緒三十三年(丁未,公元1907年)歸吉林省濱江道管轄;清朝宣統元年(己酉,公元1909年)設雙城府。民國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為雙城縣;民國十七年(戊辰,公元1928年)廢濱江道,由吉林省直轄,為一等縣;民國二十一年(壬申,公元1932年)日寇入侵,立偽雙城縣公署,歸濱江省管;民國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11月27日光復,成立雙城縣民主政府,隸屬松江省哈南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4年黑龍江省與松江省合併,雙城為黑龍江省協轄。1958年8月1日設松花江專署,雙城縣歸其管轄。1959年5月歸哈爾濱市屬。1965年8月又重屬松花江行署管轄。1988年設雙城市(縣級),1996年11月5日重歸哈爾濱市。
哈 達:即今遼寧省鐵嶺市西豐縣。西豐縣歷史悠久、富有神韻。遠在新古器時代,這裡就有中華民族祖先的足跡,最古老的出土文物距今已有四千餘年之久。西豐有“西岔溝”,是西漢時期匈奴貴族的古墓群;有唐朝時期扶餘山城遺址。著名的清朝文學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手稿即發現於西豐。明朝時期,女真族葉赫部、崔佳部世居該地。明萬曆四十七年(己未,公元1619年),在清太祖佟·努爾哈赤滅了葉赫部之後,將該地圈圍為皇家狩獵場。相傳,後來清康熙大帝曾狩獵於此,張弓射中一鹿,其鹿卻帶箭而逃,康熙大帝脫口而出:“此乃逃鹿也!”該地遂得名“逃鹿”,滿語就是“哈達”(hada)。清光緒二十二年(丙申,公元1896年)弛禁招墾,清光緒二十八年(壬寅,公元1902年)始設縣,因該地區境內西岔河水西流,且物產豐富,因而起名“西豐”,一直沿用至今。
會寧府:即今遼寧省開原市。開原歷史悠久,古蹟眾多,遠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先秦至明、清時期一直是關東地區軍事重鎮。秦朝、西漢至晉朝時期屬扶餘國屬地。北魏時期屬勿吉屬地。隋朝時期為黑水靺鞨屬地。唐朝初期屬燕州黑水府。唐懿宗鹹通年間(公元837年)為渤海國之地,隸屬上京龍泉府。遼國時期為黃龍府地。金國時期為會寧府地。元朝時期屬開元路。元太宗七年(公元1235年)曾在黑龍江境內設定開元萬戶府,後來治所移到黃龍府(今吉林省農安縣)。元成宗元貞二年(公元1286年)改開元萬戶府為開元路。明朝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開元路治所又移到鹹平府(今遼寧開原老城),並改“元”為“原”,“開原”名稱由此而來。開原老城是明朝興建的最早的古城之一,素有“遼北古城”之稱。明朝在該地設三萬衛、遼海衛、安樂州。清朝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撒銷三萬衛,置開原縣,屬奉天省。民國初期屬奉天省遼瀋道。日寇侵占期間,隸屬奉天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遼西省。1954年劃歸遼寧省,為鐵嶺地區轄縣,現為鐵嶺市轄縣。1988年撤銷開原縣,設立開原市(縣級)。2002年2月6日遼政[2002]38號檔案批覆:撤銷開原鎮,設立新城街道辦事處;撤銷城郊鄉,設立興開街道辦事處;撤銷老城鎮,設立老城街道辦事處;撤銷古城堡鄉、八寶滿族錫伯族朝鮮族鎮,合併設立八寶鎮;撤銷柴河堡鄉、靠山鎮,合併設立靠山鎮;撤銷三家子鄉、慶雲堡鎮,合併設立慶雲堡鎮。
堂號
扶餘堂:以望立堂,亦稱雙城堂。
西豐堂:以望立堂,亦稱哈達堂。
會寧堂:以望立堂,亦稱開元堂、開原堂。
歷史名人
崔佳·聯元:(公元1842~1900年待考),滿族,字仙蘅;滿洲鑲紅旗人,祖籍天津寶坻。著名清朝大臣。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進士,是同治一朝僅有的七名滿族進士之一,累官至內閣大學士兼禮部侍郎銜。崔佳·聯元是清光緒皇帝的崇拜者和堅決擁戴者,在清光緒二十六年(庚子,公元1900年),崔佳·聯元反對滿清政府利用義和團圍攻外國大使館,並支持女婿伯茀反對殺戕外國公使的主張,他明確表示:“奸民不可縱,外釁不可啟。”因而,被慈禧太后所忌恨。當年農曆7月17日,崔佳·聯元與戶部尚書土默特·立山一同被斬首於北京菜市口。
史書記載:
聯元,字仙蘅,崔佳氏,滿洲鑲紅旗人。同治七年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累遷侍講。大考,左遷中允,再陟侍講。以京察,出知安徽太平府,調安慶。兩薦卓異,署滁和道,遷廣東惠潮嘉道。汕頭者,通商要衢也,奸人倚英領事為民暴,聯元裁以法,良善獲安。二十四年,擢安徽按察使,入覲,改三品京堂,在總理衙門行走。又明年,補內閣學士。拳民仇西教,載漪、剛毅助之,勢益橫,日夜圍攻使館,不能下。大臣負清望者徐桐、崇綺,皆謂:“民氣可用。”聯元與崇綺爭論帝前,謂:“民氣可用,匪氣不可用。”聯軍既陷大沽,載漪等猶壹意主戰。聯元謂:“甲午之役,一日本且不能勝,況八強國乎?儻戰而敗,如宗廟何?”載漪斥其言不祥,七月十七日,斬西市。昭雪後,予諡文直。順天府奏請立山、聯元合祠宣武門外,而聯元祖居寶坻,更於其地建專祠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