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國家"十二五"圖書出版重點規劃項目、國家藝術學科"十五"重點規劃項目--"中國崑曲學研究課題系列"之分卷。
基本介紹
- 書名:崑曲美學綱要
- 類型:地方劇藝術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3501949
- 品牌: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作者:朱恆夫
-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 頁數:204頁
- 開本:16
- 定價:48.00
內容簡介,昆區介紹,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崑曲美學綱要》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昆區介紹
崑曲自明代中葉興盛之後,至今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崑曲有著美的內容與美的形式,是古今的人們喜愛它的最主要的原因。《崑曲美學綱要》,以崑曲之美作為探討的對象。不僅論述崑曲美學內涵及審美個性之形成、發展歷史,還分別從文學、表演、音樂、行頭與臉譜等藝術元素,論析崑曲的審美特徵,並集中論析崑曲的喜劇精神和苦戲的美學要素,將崑曲的美學內涵歸結為"圓融、雅致、合度、詩化"。
圖書目錄
總序
序言
緒言
第一章崑曲的發生與發展——美的歷程
第一節從顧堅到魏良輔:地方聲腔傳播四方
第二節傳播崑曲的組織:家班與職業戲班
第三節劇本創作與理論研究:推動崑曲發展的重要力量
第四節崑曲在花雅之爭中敗陣的原因
第五節折子戲:近二百年來崑曲的主要載體
第二章為草根階層所喜愛的崑曲——草昆
第一節語音方言化,音樂通俗化
第二節新編劇目表現了底層社會的價值觀念
第三節淨醜二角的表演體現了重技藝、喜滑稽的風格
第三章 崑曲文學——傳導著民族的道德美、社會的和諧美、形式的均衡美
第一節崑曲文學是崑曲發展的基礎
第二節傳奇之美:劇情曲折
第三節崇高之美:家國同一
第四節俠義之美:除暴安良
第五節仁善之美:孝親慈愛
第六節家庭理想:夫妻團圓
第七節均衡之美:生旦雙線的結構
第八節和諧之美:“大團圓”的結局
第九節意韻之美:詩性的語言
第四章 崑曲表演——展示民族性格的中和之美與民族藝術的精粹之美
第一節演員是按照“美”的標準來遴選的
第二節歌唱說白與動作須恪守規範
第三節淨醜以技表藝,產生奪人心魄的魅力
第四節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形成獨特的表演風格
第五節正確細緻地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是表演美學的最高境界
第六節正確地解讀人物,是演活人物的前提
第七節閨門旦:演出眾人理想中的“美人”來
第八節巾生:真情種書卷氣志向高
第九節丑角:小人物機靈勁滑稽性——以名醜華傳浩的表演為例
第五章 崑曲音樂——民族音樂的薈萃
第一節音樂使崑曲成了民族的戲劇
第二節嚴守曲律,純正雅致
第三節 曲乃是展示情節、塑造人物、激發觀眾美感的重要基礎
第六章行頭與臉譜——凸顯人物的身份與性格
第一節行頭的種類與來源
第二節服飾裝扮的原則
第三節淨角臉譜:以美學精神給人物表情定型
第七章喜劇的美學追求——一夫不笑是吾憂
第一節古代劇人高度重視喜劇
第二節詼諧滑稽是我國表演藝術的傳統
第三節喜劇的美學特徵
第四節喜劇的效果多半取決於表演
第八章苦戲的美學要素——崇高的品質、夭折的愛情、苦難的命運
第一節苦戲的定義與分類
第二節苦戲的美感從何而來
結語
後記
序言
緒言
第一章崑曲的發生與發展——美的歷程
第一節從顧堅到魏良輔:地方聲腔傳播四方
第二節傳播崑曲的組織:家班與職業戲班
第三節劇本創作與理論研究:推動崑曲發展的重要力量
第四節崑曲在花雅之爭中敗陣的原因
第五節折子戲:近二百年來崑曲的主要載體
第二章為草根階層所喜愛的崑曲——草昆
第一節語音方言化,音樂通俗化
第二節新編劇目表現了底層社會的價值觀念
第三節淨醜二角的表演體現了重技藝、喜滑稽的風格
第三章 崑曲文學——傳導著民族的道德美、社會的和諧美、形式的均衡美
第一節崑曲文學是崑曲發展的基礎
第二節傳奇之美:劇情曲折
第三節崇高之美:家國同一
第四節俠義之美:除暴安良
第五節仁善之美:孝親慈愛
第六節家庭理想:夫妻團圓
第七節均衡之美:生旦雙線的結構
第八節和諧之美:“大團圓”的結局
第九節意韻之美:詩性的語言
第四章 崑曲表演——展示民族性格的中和之美與民族藝術的精粹之美
第一節演員是按照“美”的標準來遴選的
第二節歌唱說白與動作須恪守規範
第三節淨醜以技表藝,產生奪人心魄的魅力
第四節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形成獨特的表演風格
第五節正確細緻地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是表演美學的最高境界
第六節正確地解讀人物,是演活人物的前提
第七節閨門旦:演出眾人理想中的“美人”來
第八節巾生:真情種書卷氣志向高
第九節丑角:小人物機靈勁滑稽性——以名醜華傳浩的表演為例
第五章 崑曲音樂——民族音樂的薈萃
第一節音樂使崑曲成了民族的戲劇
第二節嚴守曲律,純正雅致
第三節 曲乃是展示情節、塑造人物、激發觀眾美感的重要基礎
第六章行頭與臉譜——凸顯人物的身份與性格
第一節行頭的種類與來源
第二節服飾裝扮的原則
第三節淨角臉譜:以美學精神給人物表情定型
第七章喜劇的美學追求——一夫不笑是吾憂
第一節古代劇人高度重視喜劇
第二節詼諧滑稽是我國表演藝術的傳統
第三節喜劇的美學特徵
第四節喜劇的效果多半取決於表演
第八章苦戲的美學要素——崇高的品質、夭折的愛情、苦難的命運
第一節苦戲的定義與分類
第二節苦戲的美感從何而來
結語
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即使受到外力的阻礙,有情人最終不能成為眷屬,然而其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也會流芳百世。至於崑曲的歷史教科書的功能,更為突出。生活於農業社會的人們,因需要借鑑歷史的經驗與教訓,故而對歷史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熱情。崑曲的劇作者與藝人投其所好,所編的劇目大都是表現“過去了”的歷史生活,而戲曲因有著形象性與娛樂性的特點,不管是識字的人還是文盲,都把戲曲當做獲取歷史知識的渠道之一,尤其是生活於社會底層的文盲,他們的歷史知識多半是從戲曲中得來的。舊時看多了崑曲的人,即使沒有讀過歷史書,也能從三皇五帝直到清末的辛亥革命,其重要人物和重大的歷史事件,如數家珍,一一道來。當然,人們了解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的目的在於鑑古知今,以歷史的角度審視今日之社會。譬如人們看了《桃花扇》,不僅弄清楚了晚明王朝覆滅的整個過程,還知道了一個擁有大半壁江山和億萬人口、又坐鎮副都南京的小朝廷那樣短命的原因,並以晚明的朝政得失來衡量現實的政治。
總之,舞台上的崑曲劇目,在情境、表演、音樂等方面,常呈現出非現實的夢幻之美,讓人們沉浸在唯美的藝術氛圍中。但是,就其表現的生活來說,又是緊貼社會,緊貼人生的。可以說,它是藝術與生活、理想與現實高度融合的結晶。正因為如此,它才具有持續兩百多年吸引東西南北之人的魅力。
第四節崑曲在花雅之爭中敗陣的原因
全社會痴迷崑曲的拐點出現在康熙年間,之後崑曲愈來愈衰弱,其主要原因約有兩點:一是文人創作劇本的熱情下降,新的劇本沒有像明代後期那樣大量地湧現,而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癥結在於滿清統治者加強了思想鉗制的力度,對於涉及政治的話題過度敏感,而對於在他們認為寫出了不利於政權穩定的作品的作者都橫加打擊,大肆製造“文字獄”,使得包括劇作者在內的文人噤若寒蟬。儘管現在學術界對於孔尚任的罷官與《桃花扇》之間有無必然聯繫還存在著爭議,儘管洪異“斷送功名到白頭”是因為《長生殿》在“國喪”期間犯禁演出,但是,從康熙朝開始,統治者對於文人採取高壓政策的事實是毋庸置疑的。康熙初年莊廷瓏的《明史》案,康熙末年戴名世的《南山集》案,雍正四年查嗣庭的“維民所止”試題案、呂留良的著作案,乾隆年間胡中藻與鄂昌的和詩案等,這些案件的每一起都造成幾十到幾百人人頭落地、數百人受到嚴厲處罰的後果。
即使受到外力的阻礙,有情人最終不能成為眷屬,然而其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也會流芳百世。至於崑曲的歷史教科書的功能,更為突出。生活於農業社會的人們,因需要借鑑歷史的經驗與教訓,故而對歷史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熱情。崑曲的劇作者與藝人投其所好,所編的劇目大都是表現“過去了”的歷史生活,而戲曲因有著形象性與娛樂性的特點,不管是識字的人還是文盲,都把戲曲當做獲取歷史知識的渠道之一,尤其是生活於社會底層的文盲,他們的歷史知識多半是從戲曲中得來的。舊時看多了崑曲的人,即使沒有讀過歷史書,也能從三皇五帝直到清末的辛亥革命,其重要人物和重大的歷史事件,如數家珍,一一道來。當然,人們了解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的目的在於鑑古知今,以歷史的角度審視今日之社會。譬如人們看了《桃花扇》,不僅弄清楚了晚明王朝覆滅的整個過程,還知道了一個擁有大半壁江山和億萬人口、又坐鎮副都南京的小朝廷那樣短命的原因,並以晚明的朝政得失來衡量現實的政治。
總之,舞台上的崑曲劇目,在情境、表演、音樂等方面,常呈現出非現實的夢幻之美,讓人們沉浸在唯美的藝術氛圍中。但是,就其表現的生活來說,又是緊貼社會,緊貼人生的。可以說,它是藝術與生活、理想與現實高度融合的結晶。正因為如此,它才具有持續兩百多年吸引東西南北之人的魅力。
第四節崑曲在花雅之爭中敗陣的原因
全社會痴迷崑曲的拐點出現在康熙年間,之後崑曲愈來愈衰弱,其主要原因約有兩點:一是文人創作劇本的熱情下降,新的劇本沒有像明代後期那樣大量地湧現,而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癥結在於滿清統治者加強了思想鉗制的力度,對於涉及政治的話題過度敏感,而對於在他們認為寫出了不利於政權穩定的作品的作者都橫加打擊,大肆製造“文字獄”,使得包括劇作者在內的文人噤若寒蟬。儘管現在學術界對於孔尚任的罷官與《桃花扇》之間有無必然聯繫還存在著爭議,儘管洪異“斷送功名到白頭”是因為《長生殿》在“國喪”期間犯禁演出,但是,從康熙朝開始,統治者對於文人採取高壓政策的事實是毋庸置疑的。康熙初年莊廷瓏的《明史》案,康熙末年戴名世的《南山集》案,雍正四年查嗣庭的“維民所止”試題案、呂留良的著作案,乾隆年間胡中藻與鄂昌的和詩案等,這些案件的每一起都造成幾十到幾百人人頭落地、數百人受到嚴厲處罰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