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禮蠶豆

崇禮蠶豆

崇禮蠶豆,河北省崇禮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崇禮縣地處內蒙古高原向華北平原過渡地帶的深山區,海拔高,氣候冷、晝夜溫差大、空氣清晰、土壤肥沃、水質清澈,是種植蠶豆的理想勝地。所產蠶豆籽粒飽滿均勻,皮薄、色純白、香味濃郁,適口性好,營養豐富,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高。

2011年0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崇禮蠶豆”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崇禮蠶豆
  • 產地名稱河北省崇禮縣
  • 品質特點:飽滿,皮薄、香濃,適口性好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645號
  • 批准時間:2011年09月13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內在品質,分類等級,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崇禮蠶豆百粒重106克左右,屬中粒型。粒形為中方型,皮薄,色澤明亮,飽滿性好,豆粒近乳白色。種臍較短,深褐色。籽實熟制後口感綿甜,味香濃,適口性好。
崇禮蠶豆崇禮蠶豆

內在品質

崇禮蠶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澱粉、膳食纖維、礦物質和維生素B1、B2。蛋白質和澱粉含量既保障了營養平衡,同時也保障了食品的良好口感。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譜尼測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2010年10月15日產品品質檢測報告,結果表明:蛋白質≥24.6克/100克;脂肪≥1.1克/100克;胺基酸總量≥23.47克/100克;總膳食纖維≥10.9克/100克;澱粉含量44.1克/100克;礦物質含量1.2克/100克;維生素B含量0.36毫克/100克。

分類等級

根據產品形狀、色澤等產品特性,在籽粒採收後分為四級:特等(12.5毫米以上)、優等(11—12.5毫米)、一等(10—11毫米)、二等(8—10毫米);青采不分級。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崇禮縣地處冀西北高寒山區,兼具壩上乾燥冷涼和壩下溫暖濕潤的特點,雨熱同季,秋季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特殊的氣候條件能充分滿足蠶豆生長發育的要求;土壤、水源、空氣潔淨,土地資源豐富,有利於作物輪作倒茬;土壤類型以栗鈣土和棕壤為主,特別是沿壩頭以暗栗鈣土為主,土層深厚,質地疏鬆,土壤團粒結構好,含腐植質多,耕作層20—40厘米,利於根系生長;耕層土壤有機質含量0.56%—11.12%,全氮含量163.2—184.7ppm,鹼解氮含量22.7—245.6ppm,速效磷含量2.96—48.1ppm,速效鉀含量89.25—365.6ppm,耕性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強;pH值7.3—8.6。基地土壤營養豐富,適合蠶豆生長需要。

水文情況

崇禮縣水質潔淨,水量充足,水質良好,區域有潮白河和永定河兩大水系。潮白河水系面積105.77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4.5%;永定河水系面積2228.33平方千米,占總面積95.5%,該水系在本縣有兩條支流,即清水河和小清水河(盤長河)。蠶豆生長依靠天然降水和乾旱時河水澆灌。

氣候情況

崇禮縣為寒溫向冷涼、半濕潤向半乾旱過渡的大陸性季風型山區氣候,春、秋季明顯,夏季涼爽,冬季寒冷,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雨熱同季。全縣年平均氣溫為3.2℃,無霜期為86—135天,年降雨量平均為490毫米,其70%集中在6—8月,年平均日照數為2739.2小時,日照百分率61%,其中4—6月份日照數占56.3%,特別適宜崇禮蠶豆生長。同時,產區氣候涼爽,病蟲害發生輕,而且四周環山,與外界形成天然的隔離區,利於蠶豆病蟲害防治。
崇禮蠶豆崇禮蠶豆

歷史淵源

據《崇禮縣誌》記載,崇禮蠶豆自明末清初開始種植,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據傳蠶豆對康熙有救命之恩。康熙在崇禮微服私訪時,路經瓦窯村被劫匪追殺,情急之下,被寺廟僧人相救。僧人以炒熟的蠶豆供康熙充飢,康熙吃到香甜美味的蠶豆,讚不絕口。
進入21世紀,“崇禮蠶豆”產業化經營水平逐年提高。崇禮蠶豆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並榮獲俄羅斯、蒙古國精品標誌,允許在蒙古國常年銷售。
2007年,崇禮縣農牧局下屬的種子公司在國家商標總局註冊了“樺皮嶺”牌蠶豆商標,供全縣所有“崇禮蠶豆”生產、經銷企業使用。
2008年,全縣建立了7個蠶豆生產基地,蠶豆種植實現了產供銷“一條龍”。
2009年08月,崇禮縣龍頭農企註冊“塞外”牌蠶豆商標,為“崇禮蠶豆”品牌建設奠定了基礎。

生產情況

2011年,崇禮蠶豆生產面積3324公頃,年產量4487.4噸。
2012年,崇禮種植蠶豆達3萬畝,蠶豆品種不斷改良,良種率達到100%。
崇禮蠶豆崇禮蠶豆

產品榮譽

2002年,崇禮縣被河北省農業廳命名為“河北蠶豆之鄉”。
2011年0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崇禮蠶豆”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崇禮蠶豆種植區位於河北省崇禮縣境內,全縣海拔高度1240—1800米,北接張北縣、沽源縣,南連宣化縣,西靠張家口市,東鄰赤城縣,南北長57.57千米,東西寬48.17千米,總面積2773平方千米。種植區域屬於河北省崇禮縣西灣子、四台嘴、獅子溝、清三營、石窯子、驛馬圖、紅旗營7個鄉鎮的114個行政村,地處東經115°33′39″—114°59′3″,北緯40°1′52″—41°17′28″之間,保護面積6648公頃。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種植區海拔高度1240—1800米,工礦企業極少,土壤、水源、空氣潔淨,無污染,土層深厚,質地疏鬆,結構良好,而且四周環山,與外界形成天然的隔離區,病蟲害發生少。產地環境條件符合《無公害食品大田作物產地環境條件》(NY5332—2006)。
(2)品種選擇:品種選用抗病、優質豐產、抗逆性強、適宜本縣種植的崇禮蠶豆良種“冀張蠶1號”。種子要求飽滿、形正、無病斑、蟲眼或霉變,粒形顯示崇禮蠶豆自然特徵,無機械損傷裂痕,粒大飽滿、均勻乾淨,種子純度98%。
(3)生產過程管理:在生產過程中嚴格執行《崇禮縣“崇禮蠶豆”無公害生產技術操作規程》,並符合《無公害食品青蠶豆生產技術規程》(NY/T5210—2004)要求,從播種至收穫全部採用人工操作,以使用農家肥為主,施少量化肥,不使用農藥,與馬鈴薯、亞麻等作物輪作。中耕、除草、採摘過程中,發現異型雜株及時拔除。
(4)產品收穫及處理:綠莢采青以籽粒青熟莖葉尚綠及時採摘(8月中下旬),采後速凍,按每袋500g打包待售;籽粒收穫待莖葉枯黃(約9月上中旬),植株停止生長時及時收穫,保持蠶豆良好的生物學特性。產品收穫至脫粒全部採用人工操作,收穫後可將禾捆立於田間晾曬,待莖葉乾枯後運回打碾。打碾後蠶豆籽粒要曬乾,清除雜質,去除小、秕、破籽粒,然後分級裝袋繳售。
(5)生產記錄要求:崇禮蠶豆種植地溯源編號。每塊種植地全程記錄生產過程,包括施肥、澆水、施藥等生產過程,種植編號以鄉鎮為單位,用其郵政編碼作為種植地編號,以備日後查詢。

專用標誌使用

受已獲登記保護的崇禮蠶豆地理標誌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崇禮蠶豆”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崇禮縣誌忠蠶豆專業合作社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崇禮蠶豆產品名稱和崇禮蠶豆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進行使用,在包裝外部印刷、貼上或吊掛商品標誌,標誌應清晰、不易脫落或褪色,確保崇禮蠶豆地理標誌公共標識使用規範、合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