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福寺塔

崇福寺塔

崇福寺塔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城關西北車站路縣第一中學院內。國道312、省道S216、信葉高速可達。崇福寺及塔,始建年代不祥。明嘉靖《商城縣誌》記述:“崇福寺舊名龍泉寺,久廢,寺基並浮屠猶存。成化十六年(1480年),僧明鎧修建,更名崇福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崇福寺塔
  • 外文名:Chongfu Temple
  • 地理位置: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
  • 性質:建築
簡介,歷史,構造,經歷,地圖信息,

簡介

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城關西北車站路縣第一中學院內。國道312、省道S216、信葉高速可達。崇福寺及塔,始建年代不祥。明嘉靖《商城縣誌》記述:“崇福寺舊名龍泉寺,久廢,寺基並浮屠猶存。成化十六年(1480年),僧明鎧修建,更名崇福寺。署僧會司。”俗稱北塔、白塔,因建在原崇福寺後院,塔以寺命名。塔基海拔81.3米。塔平面呈等邊六方形,底層直徑6.4米,通高約22.3米,為七級仿樓閣式磚塔。不僅是佛教史跡,並集建築造型、裝飾和雕塑藝術於一身,是珍貴的文化遺產,經河南省文物局、古代建築研究所專家實地考察,就該塔外輪廓形貌、建築結構和工藝特徵,鑑定其大修或重建於明代初期,是豫南第一浮屠,也是河南省境內現存體積較大,建築精美的明代磚塔之佼佼者。
崇福寺塔崇福寺塔

歷史

崇福寺塔坐落在商城縣舊城西北隔崇福寺後院(今縣一中校院),塔以寺名,俗稱北塔,是寺院建築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文獻記載,崇福寺“古剎軒昂枕台隍,寶塔崔巋入雲霄。”是眾僧參禪念佛,官吏演禮祭祀,文人遊覽詠唱之處,朝鐘暮鼓,蔚然盛極,為商城寺廟之冠。而今梵宇、碑銘廢毀,唯塔獨存。1986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構造

塔體呈等邊六方形,底層直徑6.4米,通高約22.3米,為七級仿樓閣式磚塔。塔由須彌座、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用花崗岩料石壘砌須彌座,下梟、下枋刻圭腳和寶相覆蓮;束腰處各面減地浮雕折枝牡丹等花卉;上梟、上枋刻寶相仰蓮和高浮雕瑞獸、龍、天馬、魚、松、竹、梅、鹿等圖像,各具神態,呼之欲出。塔身全用青磚平臥錯縫砌築,由下至上諸層高度均勻遞減,其平面逐層收斂,呈現出挺拔秀麗的外輪廓。以腰檐界分七層。各層檐下砌磚雕斗拱承托塔檐,檐上覆板瓦排水;各檐之翼角安置雕龍鐵挑,懸掛風鈴,凌風拂響,數里可聞。七層檐上為六角攢尖塔頂,上置寶葫蘆狀鐵剎。塔座上西向辟有拱門通向塔心。沿塔內盤旋磚階可上達各層。每層不同方向拱砌一或兩窗。遊人登臨遠眺,百里在望;近瞰,古城新貌盡收眼底。

經歷

龍泉寺及塔始建不祥。明嘉靖《商城縣誌》載:“崇福寺舊名龍泉寺,久廢,寺基並浮屠猶存。成化十六年(1480年)春,僧明鎧修建,更名崇福寺。”後僧官常濟等於“崇禎己已(1629年)孟科”,“督工增修崇福寺古塔”並刻石以志,此石今仍嵌於塔一層東外壁。
崇福寺塔歷經數百年風災、雨患、山洪、冰雹、地震和兵燹的侵襲,僅縣誌有載的就百餘次之多,迄今仍如擎天巨柱,突兀凌空,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建築匠師的高超技藝和聰明才智。它不僅是佛教史跡,且集建築造型、裝飾和雕刻藝術於一身,是珍貴的文化遺產。
近年,省古建築專家就其建築結構和工藝特徵,鑑定此塔建於宋代或大修於明初,是豫南現存體積較大,建築精美的磚塔之佼佼者。

地圖信息

地址:崇福大道與濱河路交叉口東南20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