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新村(廣東省興寧市永和鎮下轄行政村)

崇新村(廣東省興寧市永和鎮下轄行政村)

崇新村隸屬於廣東省興寧市永和鎮境內,地處福嶺水庫與和山水庫之間,緊挨仁里村、永新村、三豐村、大成村,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風景秀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崇新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興寧市
  • 郵政區碼:514500
簡介,圍龍式圍屋,崇新國小,民風,地域文化,興寧窯瓷,名人,周圍旅遊景點,資源與作物,新聞報導,

簡介


廣東省興寧市永和鎮崇新村

圍龍式圍屋

圍龍式圍屋的分布,以客家聚居腹地梅州的興寧、梅縣區為中心,向周邊輻射,衍播東江流域以及環珠江口的深圳地區。圍龍式圍屋是廣東客家民居中數量最多,規模宏偉,集傳統禮制、倫理觀念、陰陽五行、風水地理、哲學思想、建築藝術於一體的民居建築。
圍龍式圍屋的主體是堂屋。所謂堂屋,即中軸建築為方形廳堂,最少的為二堂,一般三堂,堂與堂之間以天井相隔,上敞堂為祖公堂,中堂為議事廳,下敞堂進深小,呈長方形,為門廳。堂屋兩邊有襯祠,一般以巷徑隔出明間、次間、梢間和盡間。堂屋兩側為橫屋,後面建半月形的圍屋連結橫屋,半月形內為花頭。有二橫一圍龍,四橫二圍龍……,最大規模的為十橫五圍龍。圍龍式圍屋多依山而建,前低後高,突出中軸堂屋,蔚為壯觀。門前為禾坪,前有低矮的照牆和半月形的池塘。圍龍式圍屋整體呈圓形,猶如陰陽兩儀的太極圖,寓有天圓地方的意義。

崇新國小

崇新國小坐落在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永和鎮內,歷史悠久,底蘊豐厚,人才輩出,是學生騰飛的搖籃,教師成長的沃野。學校擁有一支團結、實幹、高素質的具有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曾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有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優秀體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師們憑著開放的教育思想,領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質,進取的態度,奉獻的精神和踏實的作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學校以“開發潛能、發展個性”為育人理念,從整體改革實驗到差異教育的研究從二級循環活動的嘗試到創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網路環境下教學模式的探索,捕捉著現代教育最敏感的話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學校一貫堅持“品牌、質量、服務”的意識,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質量樹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贏得了社會的讚譽,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學校之一。
崇新國小新教學樓崇新國小新教學樓

民風

崇新村民風純樸,村民崇文重教,非常重視對下一代的教育培養,他們從小就教育子女要努力讀書,用知識改變命運。因此,這裡的村民都有一個共識:哪怕家裡的生活再困難也要讓子女上學讀書。在崇新村,夫妻起早摸黑種莊稼、種果樹、養魚、養豬或雙雙外出到建築工地打工賺錢,含辛茹苦地供小孩上學讀書以及在外鄉賢出錢出力大力支持家鄉辦學的事例數不勝數,十分令人感動。

地域文化

多年來,從崇新村走出的學子不僅念完了國中、高中,而且大都考上了中專、大學。全村283戶人家,有大學生、中專生的就占了75%。一家三個上大學、兩個上大學的在崇新村比比皆是。村民鄧熾中的兩個兒子就雙雙考上了清華大學,在全村傳為佳話,成為全村人的驕傲。

興寧窯瓷

興寧境內宋代瓷窯。已發現湖鄉宋代窯址群,主要分市在永和鎮崇新、廉豐、竹居廬。燒制青白釉盤、碗、壺、杯等器物,胎白而薄。清代窯址位於下堡鄉永興村、燒制青花罐、壺、碗、碟、盤、盒等,有些盤、碟繪有花草及吉樣語“福”、“喜”等字。
明晚期興寧窯罐明晚期興寧窯罐

名人

崇新村雖是興寧市的一個小山村,但是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卻培養出了原中國人民解放軍179醫院院長鄧達明,原廣東省幹部管理學院院長鄧子能、80後知名作家編劇鄧安東、原廣東省電子工業局黨委書記鄧鷺明、原空軍某飛行團團長鄧志中、原國防兵工廠高級工程師鄧壽賢等一大批黨、政、軍幹部和工程師,成為人才的搖籃,也是興寧市崇文重教、人才輩出的真實寫照。

周圍旅遊景點

崇新村地處福嶺水庫和和山水庫中間,周圍旅遊資源豐富,有和山水庫旅遊度假村、和山岩、和山岩洞、和山古寺、福嶺水庫、養雞場、興寧市機場油庫區、雞鳴山等景點。

資源與作物

村內企業:酒廠、矽石英沙廠
主要農產品:紫色包心菜、蕹菜、洋蔥、香菇、酸橙、無花果、大樹鳳梨、平菇、辣椒
村內資源:稀土鈦鐵、脆硫銻鉛礦、鈦鐵礦、芒硝、白雲岩、粘土
村里單位:崇新村衛生院、崇新村民兵連、崇新村黨支部

新聞報導

日前,興寧市永和鎮崇新村的7名學子分別被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大學錄取了,喜訊傳到這個偏僻的小山村,整個村都沸騰了,人們奔走相告這一激動人心的訊息,再一次為崇新的學子取得的成績感到驕傲和自豪。崇新村這個只有1300多人的偏僻小山村,從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共走出了189名大學生,其中考上清華大學的有2人,人民大學的1人,以及考上其他重點大學的共93人,小小的山村竟成了人才的“搖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