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天皇(1119-1164),名顯仁,日本第75代天皇(在位1123-1141),鳥羽天皇宗仁長子,後白河天皇雅仁同母兄,母親為藤原公實女中宮璋子(待賢門院)。古書《古事談》認為崇德天皇實際為白河法皇與待賢門院之子,存疑。
崇德天皇即位時,其曾祖父白河法皇健在,其父鳥羽天皇對禪讓一事極為不滿,故白河法皇駕崩後,鳥羽天皇立即疏遠了崇德天皇。隨即迫其退位,讓與其弟體仁親王,久壽2年(1155年)7月24日,近衛天皇病亡,朝廷開會商議新君人選,眾臣本欲令崇德天皇復位或由其獨子重仁親王即位,卻遭到藤原忠通的極力反對,結果立其同母弟雅仁親王即位,是為後白河天皇。鳥羽法皇死後,崇德天皇與後白河天皇兄弟倆為了皇位展開內戰,史稱保元之亂。崇德天皇寵幸的左大臣藤原賴長指揮失當。導致崇德天皇戰敗出逃。隨後被流放至贊岐國。8年後在贊岐國駕崩,時年46歲。有說法是被三木近安所殺。另一說死後化為大天狗,之後平清盛專權、鹿谷陰謀事件、平清盛的兩個兒子盛年而亡、延曆寺強訴等皆與崇德天皇有關。安元2年(1176年)八月三日,朝廷下詔追謚贊岐院為崇德天皇,贈藤原賴長為正一位太政大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顯仁
- 外文名:日本語:顕仁/あきひと Akihito
- 別名:新院,贊岐院
- 國籍:日本
- 民族:大和族
- 出生地:平安京(今京都)
- 出生日期:1119年7月7日,元永2年5月28日
- 逝世日期:1164年9月14日,長寬2年8月26日
- 職業:君主
- 信仰:神道教
- 前任:鳥羽天皇
- 繼任:近衛天皇
- 年號:天治 大治 天承 長承 保延 永治
- 陵墓:白峰陵
- 中宮:藤原聖子
人物生平,幼帝,沒有實權,保元之亂,配流贊岐,流放,院政制度,大魔緣,傳說,記載,家族,影視形象,參考文獻,
人物生平
1129年,白河法皇死去,鳥羽天皇才開始自己的院政時代。鳥羽照搬乃祖的老一套,“政天下者上皇一人”,把失去白河天皇保護的崇德天皇牢牢攥在手裡。1139年,他把自己與藤原得子所生的兒子體仁親王送給崇德天皇做養子,三個月後立為太子。1141年,鳥羽天皇出家為法皇。他唯恐日久生變,半年後,在婦人藤原得子的嗾使下,廢掉崇德天皇,立3歲的體仁親王為近衛天皇。而且在崇德天皇的讓位聲明上面寫著“天皇讓位於皇太弟”,這樣,崇德天皇失去以天皇之父身份監護年幼天皇的資格。鳥羽法皇與崇德天皇的矛盾日益激化,深刻地影響著以後的宮廷政治。1156年,鳥羽天皇去世後因繼位問題引發的“保元之亂”就是這一矛盾的結果。
幼帝
元永2年(1119年)5月28日出生,6月19日受封親王。保全5年(1123年)正月28日,5歲的顯仁親王被立為皇太子,同日鳥羽天皇讓位給了他,2月19日正式即位,是為崇德天皇。大治4年(1129年),關白藤原忠通的長女聖子(皇嘉門院)進入宮中。同年7月7日,白河法皇逝世,鳥羽上皇開設院政。翌年(1130年)藤原聖子被冊立為中宮。崇德天皇與聖子關係非常好,但二人沒有生育。保延6年(1140年)9月2日,崇德天皇的女房兵衛佐局為天皇生下了第一皇子重仁親王,這引起了聖子和父親藤原忠通的不快。這就是為什麼忠通在後來的保元之亂中敵視崇德上皇和重仁親王的原因。
鳥羽法皇在開設院政期間,寵幸藤原得子(美福門院),因此在永治元年(1141年)12月7日脅迫崇德天皇退位,由得子所生的體仁親王即位,是為近衛天皇。體仁親王被崇德天皇的中宮藤原聖子育為養子,稱皇太子;但讓位詔書中卻稱作皇太弟。(《愚管抄》)由於繼位的是異母弟,崇德天皇認為未來開設院政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對此事耿耿於懷。崇德上皇被遷往鳥羽田中殿居住,人稱新院。
沒有實權
久壽2年(1155年)7月24日,體弱多病的近衛天皇駕崩,朝廷召開會議討論繼位的人選。本來確定由重仁親王為新君,但由於藤原忠通的極力反對,決定改立美福門院的另一個養子守仁親王繼位。但是守仁親王年幼,最終由守仁親王的生父雅仁親王登上皇位,是為後白河天皇。崇德上皇建立院政的願望徹底破滅。
保元之亂
保元元年(1156年)5月,鳥羽法皇病倒,7月2日申時駕崩。崇德上皇在其臨終前曾前往探望,但被法皇身邊的寵臣藤原惟方逐出,崇德上皇憤怒地返回鳥羽田中殿。鳥羽法皇的駕崩使崇德上皇和後白河天皇之間的矛盾激化,京都風傳崇德上皇將要勾結藤原賴長等人謀反,因此後白河天皇在7月8日下令沒收賴長及其父親藤原忠實的莊園;同時派藏人高階俊成和武士源義朝闖入藤原賴長的官邸。次日崇德上皇和藤原賴長糾集了自己的勢力藤原教長、平家弘、源為義、平忠正、源為朝等部,在鳥羽田中殿集結。崇德上皇方面的勢力較為弱小,因此平清盛等人投入了後白河天皇的陣營,重仁親王乳母池禪尼的兒子平賴盛也投奔了天皇陣營。後白河天皇於11日黎明時分襲擊了崇德上皇所居住的鳥羽北殿,崇德上皇逃出御所。
配流贊岐
13日,崇德上皇逃入仁和寺,投奔同母弟覺性法親王。但覺性卻將其逮捕,關押在寬遍法務的舊房裡,由源重成看押。23日,崇德在數十名武士的押解下乘船流放贊岐國,時人稱之為贊岐院。天皇和上皇被流放外地,自764年藤原仲麻呂之亂淳仁天皇流放淡路以來這是首次。此後崇德上皇再也沒有回到京都,8年後在贊岐國駕崩,享年46歲。一說是被三木近安暗殺。
流放
根據《保元物語》記載,崇德上皇到達贊岐國之後,過著軟禁的生活。其間他投身於佛教信仰之中,願往生極樂世界,抄寫了五部大乘經(法華經、華嚴經、涅槃經、大集經、大品般若經)獻上京都(有用墨抄寫和用血抄寫兩種不同版本的說法)。但後白河天皇懷疑他是在詛咒自己,拒絕接受並退還了回去。此後崇德上皇對後白河天皇恨之入骨。據《國史略》載,崇德上皇發願“願為大魔王,擾亂天下。以五部大乘經,回向惡道。”《保元物語》載,“願為日本之大魔緣,擾亂天下。取民為皇,取皇為民。”)自此不食不休,憤懣而死,死狀猶如夜叉。死後亂世相仍不止,世間以為祟。是日本三大惡妖怪之一。
院政制度
院政制度到堀河、鳥羽、崇德三朝變得格式化。可是院政和攝關之間的矛盾也愈加尖銳起來。幾個權勢巨大的寺院,如京都的延曆寺、奈良的興福寺的干預其中,更使這種矛盾激化。皇室的利益日益依賴於地方的“國”,因為需要他們維持地方政權的運作,提供皇室私人禁衛武士,所以導致權力的下移。
院政時代藤原氏的勢力受到抑制和排擠,皇族出身的源氏逐漸從藤原氏手中奪回被篡奪的權力。院政政治依靠的是地方的中下級官員和寺院僧侶的勢力,他們和攝關政治爭鬥的結果,不過是把莊園從攝關家族轉移到院政方面而已。太上皇作為院政的代表,一樣的腐化墮落,各種社會矛盾日益突出,終於釀成保元、平治之亂。
大魔緣
壽永3年(1184年)4月15日,在保元之亂的古戰場春日河原設立崇德院廟(後改為栗田宮)。
明治天皇即位之際,遣使到贊岐,將崇德天皇之靈迎回京都並創建白峰神宮。
傳說
在“八百萬神”的日本號稱第一怨靈的第75代天皇崇德,退位後號“崇德上皇”,世稱“日本第一大魔王”。崇德天皇是白河天皇與待賢門院亂倫所生,因白河天皇當時已是太上皇,而待賢門院是其孫鳥羽天皇的妻子,崇德從一出生便要稱自己的侄子為父親。崇德天皇5歲登基,23歲時父兄將其廢黜,另立新君(既近衛天皇)。1156年鳥羽上皇去世,崇德上皇與後白河天皇之間為爭奪政權發生衝突,二人各自與藤原氏、源氏、平氏等諸家族勢力集團結成同盟並爆發戰爭,史稱“保元之亂”。同年7月11日凌晨後白河天皇突襲白川殿,崇德上皇戰敗被俘。藤原賴長在逃亡奈亮途中箭傷發作而死,死後被掘墳拋棺。崇德的追隨者被全部斬首,這是日本350年間首次恢復死刑。
崇德被流放到讃岐(今香川縣),歷時三年血書五部大乘佛經,希望藉此贖罪,並懇求朝廷將佛經送往京都納於寺中,可這個要求也遭到拒絕,天皇還說他“活著已沒有意義”。崇德終於在被流放八年之後精神徹底崩潰,從此不理髮不剪指甲,“變成天狗的模樣”。崇德在自己血書的經文上寫道:我抄寫佛經是為了積累善業而贖罪,既然不被寬恕,就讓那些業力投入三惡道,助我成為日本的大魔緣,“為君戮民,為民弒君(皇を取て民となし、民を皇となさん)”。 寫罷將經文沉入海底,咬舌自盡,享年四十六歲。
崇德死後日本災禍不斷,朝野上下無寧日,朝廷畏於其願力而修廟宇供奉,甚至在永萬元年(1165)將崇德上皇靈位與大物主神合祀,但這似乎並未平息崇德的怨氣,於是一場朝廷的滅頂之災----“平氏專權”降臨了。日本從此陷入了長達七百年的戰亂中,直到明治天皇在即位前派特使去白峰御陵將崇德靈位接到京都的白峰神宮裡供奉,日本才算迎來短暫的和平。人們畏懼崇德的咒怨,稱其為“日本國大魔緣”和“禍崇神”,傳說中崇德上皇的形象是金色的大鳶,酷似佛教中的護法神,手執鋼杵,身插雙翅,率眾天狗鎮守白峰。
記載
據《雨月物語》記載,一位行者遇到崇德的亡靈,亡靈說道:“近來世道之亂,乃寡人所為。在世之日,寡人深信魔道,死後要繼續為後繼的朝廷留下禍殃。天下不久又將大亂,天下將永無寧日。”問及崇德政變之事時,崇德說道:“帝位乃人中之極位,若天子做出違背人道之事,臣下則應上達天命,下順民意,予以討伐。不以德才選人,將天下大事由後宮決定,這本來就是父皇的過錯。儘管如此,父皇在世之時,朕仍堅守孝悌之道,直到父皇駕崩,朕始崛起雄心,如昔日周武王以臣伐君,應天命,順民望,開創周朝八百年基業。朕本是執政國君,當取代牝雞司晨之亂世。”
文/Manchuhead(A.K.A. 王利夫)